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

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

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2009年3月4日目录1 权属调查 (4)2.1.调查要求 (4)2.2.调查内容,程序和方法 (4)2.2.1.权属调查内容 (4)2.2.2、权属调查程序 (4)2.2.3.调查工作底图 (4)2.2.4.地籍编号 (4)2.2.5.街道(乡.镇)划分与编号 (5)2.2.6.宗地划分与编号 (5)2.2.7.界址点编号 (6)2.2.8.界址调查 (6)3.地籍测量3.1 地籍控制测量 (7)3.1.1 测量的基本规定及精度要求 (7)3.1.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8)3.1.3 地籍碎部测量 (9)3.1.4 界址点测量 (13)3.2 图件绘制 (13)3.2.1 分幅地籍图 (13)3.2.2 宗地图 (14)3.4.3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15)4 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6)4.1 管理系统建设 (16)4.1.1 初始数据库建立 (16)4.1.2 建库流程 (21)4.1.3 属性数据录入 (22)4.1.4 数据质量检查 (22)4.1.5 数据入库步骤 (23)5 成果汇总 (24)1 . 权属调查2.1 调查要求(1)县级市城区,建制镇调查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区域要逐户分宗进行确权。

(2)设区市调查范围内城中村及农村集体土地要逐户分宗进行确权。

列在近期拆迁计划内的村庄可以不进行逐户分宗调查,以综合表示其范围,但要进行现状地形图测量。

2.2.1.权属调查内容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实、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2.2.2、权属调查程序调查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绘制宗地草图、权属调查文件资料整理归档、检查验收等2.2.3.调查工作底图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片或已有的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作为调查工作底图,比列尺一般不应小与1:2000。

2.2.4.地籍编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地籍号命名规则19位编码设定,即地籍号由“行政区划代码6位+街道号3位+街坊号3位+基本宗地号4位+宗地支号3位。

2.2.5.街道(乡.镇)划分与编号街道以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的界限划分,其编号从行政区的西北角开始,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乡(镇)的编号应与行政编码相同,且与农村土地调查编码保持一致。

2.2.6.宗地划分与编号1.独立使用权宗地一个地块内,只有一个土地使用者。

2.共有使用权宗地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土地,其界限难以确定的,这一块为共用宗地。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办法处理(1)以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宗地(2)以用途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宗地(3)以道路、河流为界划分为若干个宗地。

4.宗地编号以街坊为单位,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将接受的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属来源证明材料,按地籍调查人员预编的文件顺序号,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底图上,并在图上用铅笔注明编号。

当一个街道或地籍街坊全部勾绘结束后,对街道或地籍街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统一预编宗地号,并在预编的宗地号标注到地籍调查表上。

当一宗地分布在几幅图时,在这几幅图内都该注明该宗地的宗地号。

2.2.7.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编号以街坊为单位,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依次编号,同一街坊的界址点不得重号。

将一个地籍街坊的每宗都勾绘到工作底图上,然后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由“1”开始顺序编号。

2.2.8.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是进行地籍勘丈的依据。

因此,在现场界址调查中按照《规程》等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1.权属调查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①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应该结合确权,严肃查处侵占、乱占、多占土地等的违法行为;②尊重历史事实,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确权,而不是“悬而不决”;③充分考虑提高土地利用、使用效益;④严格依照《规程》中的技术要求,确保确权的工作质量,减少人为误差。

2.现场调查时,调阅已有的宗地确权登记档案材料,认真核对原界址位置,对原来的界址没有变化的,均确认原界址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界址,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重新设置界址点。

对原宗地内住宅、办公用地相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将住宅、办公、厂区分开划宗;3.对一宗地被道路分割开的,应分别确认宗地的界址;处于不同图幅的不单独划宗;4.由于历史原因,****单位用地情况错综复杂,是本次权属调查的难点,也是调查的重点区域,调查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同一权属单位存在不同用途用地时,应依据实地用途分别单独划宗;②变更调查时原权源材料用地类型与实地不符时,以现状为准调查登记;③周围个别村庄占用****已批地、其他单位建筑物占用****已批地的情况,调查时暂时依据土地使用现状确定宗地界线,土地登记时权属确立由三方(国土资源部门及用地双方)参考原权源材料协商解决。

5.调查区内包含有十几个村庄,已经确定2年内拆迁的村庄,调查时整个村庄划为一个宗地,其他村庄依据用地单位逐户划宗调查。

6.三方共同认界:即本宗地及邻宗地法人代表或委托指界人亲自到现场会同调查员三方共同认界,当场设置界标,并由指界人签字确认;7、指界人要具备法定资格。

现场指界人必须是土地使用者的法人代表或户主,并出具身份证明、法人身份证明。

法人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可由委托代理人指界但必须出具代理人身份证明及指界委托书;8.两个以上单位共同使用一宗地的,能查清各自使用部分的,须法人或委托代理人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委托书、协议书等证明材料。

否则按协议分别计算各自在共用宗的分摊面积;9.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待界址点测定完后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土地使用权是单位的必须加盖公章,是个人的可盖个人印章加签名,或签字按手印;10.存有争议的界址,由调查员参照《规定》等法规和争议双方的权源材料作现场调解处理。

对不能现场调解的,在调查记事上写明双方争议原因,并按《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权属调查工作底图上用虚线画出有争议的界线,并呈报国土资源部门处理;11.指界人违约缺席的,依据《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指界人认定界址后,如没有合法的异议,又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按违约缺席指界进行处理。

3.地籍测量3.1 地籍控制测量城镇地籍调查所采用的解析地籍测量方法是:全野外数字测量法,航空摄影测量方法、GPS测量方法等。

3.1.1 测量的基本规定及精度要求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40′。

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作业前对所用的各类仪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4.地籍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基本比例尺为1:500。

图名以图幅内的地理名称取名;图号注记为图廓西南角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点前两位和小数点后两位,X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

5.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m。

6.图上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15m;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1点/dm2以上,不绘等高线。

3.1.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测量在二级及其以上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一般以附合导线、支导线和光电测距极坐标的形式布设;在开阔地区也可以采用GPS-RTK方法施测,施测时应独立观测两次,两次观测坐标点位互差不应大于3cm,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

图根点的编号以街道为单位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与街道相应的英文字母,如第三街道第25号图根点的编号为“C25”。

2.图根点一般使用小钢钉、水泥钉或木桩作为标志,为满足每幅图内有4个埋石点的要求,必要时需埋设图根标石。

每平方公里(含基本控制点)一般不少于150点。

当建筑物密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图根点数量,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

3.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一般不超过3条边、总长不超过250m 的支导线。

4.极坐标法施测图根点的平面坐标时,可采用全站仪直接测定坐标。

极坐标法施测的图根点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200m。

为保证点位的平面及高程精度,测站之间一般要有重合点检核,其检核点坐标、高程较差应在2倍图根点平面及高程中误差之内。

5.观测边长要经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和倾斜改正。

6.图根点的高程可使用全站仪观测一测回的方法进行,仪器高和照准高量至1mm。

开阔地区也可以采用GPS-RTK方法施测,独立观测两次高程较差不大于5cm时,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

7.图根导线可使用近似平差软件在微机上进行平差计算。

图根控制点成果表以街道为单位,统一装订成册。

8.图根点平面坐标取位至1cm;高程取位至1cm。

3.1.3 地籍碎部测量该项目所有调查区碎部测图,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即使用MAPSUV数字测图软件,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内业使用微机进行编辑。

地籍要素野外数据的采集,一般在各级基本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

当控制点不能满足地形要素野外数据采集的需要时,一般地区在图根点上发展一级支导线(一条边)作为测站,特殊困难地区可发展两级,其总长不超过200m。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50m。

野外数据采集以街坊为单位进行。

采集前首先将各级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输入全站仪,并进行严格的校对。

野外数据采集的编码一般采用无码形式进行,现场绘制草图。

设置测站时,一般以较远的控制点定向,用另一控制点或解析地物点作检核,当检核点坐标较差(控制点)小于±5cm或(解析地物点)小于±10cm,高程较差不大于±0.1m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仪器高、觇标高应量至1mm。

地籍要素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构)筑物、交通、管线、水系、地貌、植被等。

1.测量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内业编辑时展绘,三、四等GPS点一律用《图式》3.3符号表示,一、二级控制点用《图式》3.1.5符号表示,图根点一律用《图式》3.1.8符号表示。

2.居民地及垣栅(1) 房屋以墙基角为准,不得综合,不同性质、不同高度、不同权属的房屋应分割表示。

楼房的阳台应准确表示,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和地面直接接触的)楼房主体墙以虚线表示,突出部分按实际位置以实线表示;不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不和地面直接接触)楼房主体墙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

附属在楼房等建筑物上的门廊、雨罩等只采集带支柱的;二层以上的突出楼房,底层墙基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居民地内部小于6m2的偏房、单独的小门楼一般不采集,与房屋毗连的小门楼可按房屋综合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