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程序
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是指不以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为必要前提,当事人或其 他公民不服处分、处罚,依法向司法机关以外的机构提出要求改正的申诉。这种申诉 制度较诉讼上的申诉制度范围更广,包括向共产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申诉;向政 府行政监察部门的申诉;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通过人大代表向权力机关的申 诉;以及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设置的专门机构的申 诉等等。 2.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教育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制度。
教育申诉制度是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个体及教育行政相对人,在其合法权益 受到侵害时,向相应的国家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它是保 障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申诉权利在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根据《宪法》第四十一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司法救济渠道是指通过法定诉讼制度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依据法律规定,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那么,受害人则可通过现行的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的司法制度求得司法裁决,获得法律救济。
行政救济渠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尤其是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 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行纠正,并追究其 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途径。我 国有明确的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等形式的行政救济 方式。《教育法》和《教师法》也进一步规定了受教育者申诉 和教师申诉两种行政救济方式。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可能因产
生各种纠纷而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种损 害既包括基于教育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管理活动中, 运用教育行政权力发生的过错、过失或滥用职权造 成教育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损害,也包括教育法律关 系主体之间因人身权或财产权纠纷导致的损害。那 么,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面对自己的合法权 益受到损害,该如何寻求法律的保护,获得恢复和 补做呢?本章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
2019/9/27教育法学源自9二、教师申诉制度
(二)教师申诉制度的范围 第一,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
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这里的合法权益,包括《教师法》 规定的教师在职务聘任、教学科研、工作条件、民主管理、培训 进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待遇、退休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二,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 以提出申诉。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处理决定,如果教师对 其不服,可以提出申诉。
第三,法律救济是对受侵害合法权益的恢复和补救。对合法权益受 到损害的法律关系主体进行补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不仅包括司法救 济方式、行政救济方式,还包括其他通过组织内部或民间渠道进行救 济的方式。
2019/9/27
教育法学
4
二、法律救济的途径
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侵权行为的相对人认 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请求法律救济的渠道。法律救济一 般通过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等渠道来实现。
第一,法律救济是以保障合法权益的实现为基础的。法的根本目的 在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在社会活动中,存 在着许多权利纠纷或权利冲突,并伴随着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当公 民的这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通过一定方式来恢复受损害的权 利或给予补救,这些权利才能真正地实现。
第二,法律救济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得以启动的。 在法律救济中,无论采用何种救济手段和程序,必须有教育侵权行为 的存在。相对人只有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基础上才可提出救济请求。
2019/9/27
教育法学
1
一、法律救济概述 二、教育申诉制度 三、行政复议 四、行政诉讼 五、民事诉讼
2019/9/27
教育法学
2
第一节 法律救济概述
2019/9/27
教育法学
3
一、法律救济的含义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 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教 育法律救济的含义:
3.我国的教育申诉制度主要有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2019/9/27
教育法学
7
二、教师申诉制度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 1.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
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处理不 服,或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依法 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
2019/9/27
教育法学
8
二、教师申诉制度
(一)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 2.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法律性。《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申诉的程序、范围、主管机
关等内容,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教师 的申诉作出处理决定,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保障。
第二,特定性。教师申诉制度是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 将教师这一特定专业人员的申诉权利具体化的法律制度。根据《教师法》的 规定,教师申诉制度的主体是特定的,被申诉的主体是特定的,受理申诉的 主体是特定的,处理申诉的主体和日期也是特定的。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定性, 有利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2019/9/27
教育法学
5
第二节 教育申诉制度
2019/9/27
教育法学
6
一、教育申诉制度的含义
1.申诉制度可以分为诉讼上的申诉制度和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
诉讼上的申诉制度是指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 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诉。依适用法律不同又分为刑事 诉讼中的申诉、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及行政诉讼中的申诉。
第三,非诉讼性。教师申诉制度有别于诉讼法上的申诉制度。诉讼法上 的申诉制度是公民对司法机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而向法 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再审的制度。而教师申诉制度是由行政机关依法 对教师的申诉,根据法定行政职权和程序作出行政处理的制度。这种行政处 理决定具有行政法上的效力,它与诉讼法上的申诉制度性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