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告的读书笔记【篇一:广告学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2013级2班张骥01311310322015.4广告小白的三观颠覆之旅——读《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有感在写这个读书报告之前,本来是打算读完整本书之后写一篇特别系统完整的报告的,但是看了两节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很容易受到作者观点的影响,经常性地冒出一两个很杂的点子,越看想法越多也越没有条理,简直没办法把这些观点系统地表达出来。
后来一想也对,我本来就缺乏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是我读一本广告学方面的书就可以很有逻辑性地写一份很完整的报告了,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去出一本书呢。
所以,在此我就只是很随性地一边看一边记录我的感想。
作为一名广告学小白,其实看这本书并不会觉得很吃力,反而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
举个例子,我一直以来确实觉得广告就是为了卖东西,为了更好的销量(至于公益广告,那就是在“卖”或者说宣扬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我却没有把广告和推销员联系起来过,在我的印象中是完全没有这个概念的。
所以当我在看到把广告看做多元化的推销时,在我看来,和那种很专业的学术性定义相比,这才是很简单粗暴明确的定义。
不过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有点蠢,广告和推销的关系显而易见,虽然平时潜意识里有觉得两者之间确实有联系,但是没有真正的点穿过。
还有一点,我很感慨。
作者说很多人以为创意就是广告的全部,但实际上,文字的水平对广告的重要性和口才对推销书的重要程度是同样的。
在我的三观里,创意很明显就是广告的灵魂,什么都比不上创意的重要性。
从很早之前我就有在关注各种各样的广告,特别是创意类的。
在微博上我关注了很多这样的公共号,有的创意广告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每一次都会觉得很震撼。
而我个人又比较偏爱那种不通过文字表达的广告,可能就是这种广告看多了才会觉得没有文字的广告才是最好的。
仔细思考了一下,其实这些没有文字的广告是通过别的形式来表达出了文字要表达的效果。
如果功底不到家的话,文字确实还是很重要的。
说到文字,作者又提到“我们必须简短、清楚,有说服力地表达,就像一个推销员必须这样做一样。
但是过于精美的文案显然是不利的,就像独特的文风不一定更吸引人一样”。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走进一家服装店,店员很热情向你推荐各种衣服。
然后你每试一件衣服,店员都会用华丽的辞藻告诉你你穿上这件衣服有多好看。
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穿上什么服装效果如何还是比较清楚的,就好像我自己明明不高,穿上长裙就像短腿小柯基一样,但是店员还是会告诉我特别适合我,一个劲儿地劝我买买买。
反正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非常反感以及极度抵触,并且瞬间失去购买的欲望,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翻店员一个白眼然后离开。
这种时候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说的“分散了对主题的关注,他们暴露了鱼钩。
所有精心策划过的推销企图,如果暴露于表面,都会引起相应的抵触”。
成功的推销员几乎都不是出众的演说家,他们并没有什么口才。
他们只是些朴实、诚恳的人,了解自己的顾客和产品。
广告创意也是如此。
可能是我看广告更多的是单纯地看创意,并不太会考虑到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所以我对广告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取乐。
但是对于做广告的商家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推销效果和收益。
因此他们会用推销员的标准而不是娱乐的标准来衡量广告。
广告不是用来取乐的,如果你想让广告成为这样的东西,它们就只能吸引那些想找乐子的人,比如说像我这样没事喜欢找乐子的人,而不是吸引来你想要诉求的人。
广告创意人最大的失误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自己是推销员,而是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演员,想得到掌声而不是销售额。
如果我是一个广告创意者的话我可能会想出好的创意,而不会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看完了这本书,我原本持有的观点有的有了改变,有的我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广告的创作很大程度上要依据消费者的心理。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其实都和心理学有关。
除了前面提到的推销术,下面我再自己简单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其他的有关心理学的方面,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读了书之后觉得比较有收获的点,并不全面,也不一定是对的。
1.人都是自私的,广告要注意利他性,无论消费者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高兴,抓住这个心理,才能实现双赢。
2.好奇心是最强的刺激因素之一,要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
3.消费者希望自己吃穿用都是最好的,如果把他们当做没钱支付这种生活的人,那么他们就会讨厌你。
消费者喜欢的事讨价还价而不是廉价。
4.不要让你的消费者轻而易举地得到你的试用品,让他们自己索取反而会使消费者更重视你的产品。
5.只针对某一个群体的承诺反而比泛泛而谈的承诺更有效,因为人们会尽力保持这种特殊的优势。
6.宣传要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说“全球都在用”不如说“52个国家的人在使用”。
看了这本书之后又去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怎么说呢,我竟然一反常态地觉得我一向喜欢的讲故事说理的书不吸引我了。
个人觉得《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不仅着重于广告学的东西吧,还有一些作者自己工作中得到的有关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比《科学的广告》有趣,但是我还是觉得《科学的广告》更加吸引我。
【篇二:读书笔记之创意广告】一、创意广告基本概况创意广告,是公共关系广告的一种形式,它以企业的名义发起、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并利用这种公关活动,创造出具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新观念,以此为主题进行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摘自维基百科。
创意广告设计对于广告制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秀的广告设计会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因而带来很好的广告收益。
要做好创意广告设计,需要了解创意广告设计构图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设计出有创意的广告。
当然它的形式各式各样,例如:有搞笑型、公益型、惊奇型、讽刺型、雷人型、夸张型、无聊型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有创意,想象力。
因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意广告也随之高登,受万众的欢迎。
创意广告具有的特点创意广告具有渗透性,流传性。
能凭借吸引人的创意在网络上迅速自发以葡萄藤形式推广流传。
并让广告元素深入移植。
主要以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
---------摘自百度百科。
接下来让我们用几个创意广告来让我们体会什么是创意广告。
贷款、买房。
的确能给人很大压力。
就想左下图那样,父母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只是为了孩子能在一个相对温馨的空间里成长。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永远也争不完。
这个案例大概是要告诉学生该如何保持“含蓄”。
地砖广告,连壁画里的人都要钻出来摸摸它。
大卫?奥格威曾说过:“让人记得住的广告从来不是套用公式创作出来的。
”也许针对某一特殊客户有一套创作规范,说明该怎么做和不能怎么做,但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除了确保人们记住你客户的名字。
那么你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本书呢?一本每一章节都充满看起来像是规则,甚至是广告定律的建议的书。
你要思考,你要选择。
你应该去找到适合你所面临的情况的见解。
广告就是解决问题,而每个问题都略有不同。
大卫?奥格威同时教导大卫要尊重受众。
“相信他们并不傻,”大卫解释道。
“你不要拿那些无意义的或没完没了的广告语来炫耀。
我们需要的是热情、幽默、机敏和独具一格。
这也是大卫一直在强调的。
广告中应渗透一些诱惑力、情感和人情味。
我认为那应该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诱惑力。
大卫说:“我不知道我是对是错,但我凭着勇气决定去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那不是一时的冲动,或赶时髦,或觉得原则上是正确的。
你过后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但是你做了。
你的事业就是由你这一系列的决定组成的。
你做过什么样的事就会使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卫?奥格威和李奥?贝纳帮我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我们来关注如何制作一个广告提案前,必须先搞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广告应该做什么。
大卫认为广告的目的不是炫耀你有多么机智,多么聪明,而是用能引起受众注意、合情合理而且能够帮助销售的方式传播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优点,给受众一个消费理由。
换句话说,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意概念,一个看待老问题的新方式。
“创造惊奇和新鲜感就是创意的决窍,”大卫说:“你必须在情感上吸引人。
必须为他们提供信息,并使他们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你所说的东西。
”“如果我在看电影时发现有趣的情节,或是在街道碰到有意思的事,我就记录下来。
就像作家听到有趣的对话就马上记下来一样,”大卫说,“他并不知道要把它用在什么地方。
但不知什么时候,你可能就会在某本小说中读到那段对话。
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伟大的广告创意最初都是写在某个鸡尾酒会的餐巾上的。
事实上,我想说,鸡尾酒会上的餐巾也是广告这个行当的必备工具之一。
”二、如何能制作出有创意的广告“从工作中腾出时间来去旅游,阅读,看电影,听音乐,同孩子们嬉戏是很重要的,”莱斯说,“如果你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考虑它,所有这些经历都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广告人。
它为你提供创作的资源。
无趣的人创作无趣的广告。
”莱斯认为广告应该被视为指路的地图。
“弯路和障碍越少,你抓住消费者的机会就越多,因为他们注意范围很窄并有比看广告更好的事情要做,”莱斯说,“你需要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花时间停下来非常感激。
你希望让他们带走一些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回报。
这就是我创作广告时遵循的方法。
”能制作出十分具有创意的广告的人毋庸置疑------这个制作人肯定是个极具幽默感,热爱生活,细心的人。
当然寄提单智慧【篇三:颠覆广告广告读书笔记】颠覆广告作者----【法】让-马贺﹒杜瑞这本书中解释了“颠覆”的求变、求创新的含义。
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产品、动态变化的消费行为,“求变”是广告行业生存的基本要义。
作者开宗明义,指出“颠覆主张”是“促动改变的能量”、“是一种突破并推翻市场定则的策略性思考技术”,让热情奔放,让激情燃烧,这是颠覆的核心精神。
在导言部分中,作者比较了六个国家的广告,每个国家的广告都是在本国的文化的大背景下创作出的。
其中,法国人不信任生意人广告比较拐弯抹角,充满隐喻,每每都会呈现出一种表演的气氛;美国的广告则刚好相反,从来不怕赤裸裸的销售,也从来不回避面对面的竞争,因为实用主义就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日本的社会处在一个既要发展科技,又要保存传统的阶段,这种“双重目标”的阶段,在广告方面日本和法国有些相似,不喜欢把话说得太直白,日本的广告文案显得更加抽象、更加简单,日本广告人常常把出乎意料、全无逻辑,以及和主题无关的景象融合在广告里,用以增添广告的风味;对于含蓄的英国人来说,“意会”是一种近乎天性的态度;西班牙的广告充满了莫名的热情;德国的广告业具备强烈的工作使命感,他们认为广告的目的就是说服,且他们不重视广告的地位;亚洲和其他地区中挪威的广告带着些许的幽默、夸张,泰国的广告独树一臶,东亚地区的广告正在逐渐摆脱西方世界的思考模式。
广告反映了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每个国家的广告都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既精深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