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和睦.( ) 军衔.( ) 瓦砾.( ) 丝绒.( ) 梗.概( ) 嗜.好( ) 喃.喃( ) 窒.闷( ) 胡诌.( ) 吝啬.( ) 绞.痛( ) 幼雏.( ) 脸颊.( ) 衣襟.( ) 邂逅..( )( ) 【答案】 mù xián lì rón ɡ ɡěn ɡ shì nán zhì zhōu sè chújiá jīn xiè hò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刹⎩⎨⎧ 刹.那( )刹.车( ) (2)撮⎩⎨⎧ 一撮.盐( )一撮.头发( ) (3)翘⎩⎨⎧ 翘.首( )翘.尾巴( ) (4)应⎩⎨⎧ 应.征( )应.该( ) (5)累⎩⎨⎧ 很累.( )果实累累.( )罪行累累.( ) (6)咽⎩⎨⎧ 狼吞虎咽.( )咽.喉( )哽咽.( )【答案】 (1)chà shā (2)cuō zuǒ (3)qiáo qiào (4)yìn ɡ yīn ɡ (5)lèi léi lěi (6)yàn yān yè2.语境辨析法(7)创.( )造奇迹的同时,他也刻下了一道道心灵创.( )伤。
(8)秧苗埋.( )得太浅,母亲对我埋.( )怨个不停。
【答案】 (7)chuàn ɡ ch uān ɡ (8)mái mán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jū()击jǔ()丧jǔ( )嚼(2)⎩⎨⎧ xūn ( )章yǔn ( )落yǔn ( )命 (3)⎩⎨⎧ 戏xuè( )俘lǔ( )nüè( )待 (4)⎩⎨⎧ jìn ( )透qīn ( )犯qǐn ( )室【答案】 (1)狙 沮 咀 (2)勋 陨 殒 (3)谑 虏 虐 (4)浸 侵 寝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喜气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神气活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2)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3)比喻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4)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5)指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2.理解辨析(1)工夫·功夫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时候。
功夫:本领,造诣;指武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前者强调时间,后者强调本领、武术造诣。
(2)吝啬·吝惜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的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
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
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中性词。
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你想要成功吗?那么别吝啬..汗水,因为汗水是凝结成功的元素。
( ) (2)在当今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似乎做一切事情都要提速,有些人甚至连吃饭也在提速,他们狼吞虎咽....,速度极快。
( ) (3)她说:“我每次发稿子都小心翼翼....,如果人家在三五天之内没有什么消息,我就以为人家已经特别失望了,我的作品肯定被否定了。
”( )(4)赋闲在家,百无聊赖之际,他时常拿起画笔,几只小虾不消几分钟便跃然纸上,神气活现....,引得小猫只想去抓。
()【答案】(1)×此处不是贬义语境,应用“吝惜”。
(2)√(3)×此处强调“害怕担心”而非“不敢疏忽”,故用“战战兢兢”。
(4)×此处强调小虾逼真,应用“活灵活现”。
[常识·速览][识作者]哥萨克歌手——肖洛霍夫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
出生在顿河维辛斯卡亚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
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1965年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学会仇恨》《一个人的遭遇》等。
[探背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
同时,肖洛霍夫更深入地思考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
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小说。
小说从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和心灵的创伤的角度来写,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当代苏联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从战俘集中营中逃回后的经历。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小说通过一个人——索科洛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生活遭遇,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表现了战争给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及心灵上造成的深重灾难,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同时表现了索科洛夫心地的善良。
[文脉·梳理]【答案】①儿子牺牲②领养孤儿凡尼亚[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第1~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细节反映出“我”长期在集中营受到的是一种非人的虐待,表明了法西斯对俘虏的残暴,控诉了他们的恶劣行径。
2.第7段开头“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抱抱孙子”,写主人公的这些梦想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战时的索科洛夫憧憬着战后的和平生活,渴望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和平年代最正常、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对他而言却只能是一个落空的梦想。
战争毁掉了一个普通人最简单的幸福,更进一步揭示出战争的罪恶和无情。
对后边的悲剧起了深化作用。
二、阅读课文第11段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14段中“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这一段细节描写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几句是对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的描写,作者在这里既写出了他的可人之处,又写出了他小小年纪就得承受战争之苦的残酷现实。
反映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创伤。
4.作者为什么把领养凡尼亚这部分写得特别详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件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
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和可爱的凡尼亚在一起,索科洛夫像又找到了家的感觉。
他的全部希望,似乎都寄托在了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凡尼亚成了索科洛夫生存的全部意义。
同时凡尼亚这个形象的介入,进一步揭示出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作品主题。
5.最后一段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忘的,孩子却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