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不同的是:贺知章的《咏柳》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春柳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的形态;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歌颂了春风创造了绿色,创造了生命,创造了大自然,成为千古传诵的咏柳佳篇。
(九)教师小结
宋学孟的《柳叶儿》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摇曳舞姿的柳叶儿的特殊感情,现在我们不需要在抢吃柳叶儿,希望同学们在品味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好好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食物,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六)再读课文
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儿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不容易,从五处“抢”字上可以看出。“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从这五处“抢”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想吃点柳叶儿并不容易,虽然抢柳叶儿、吃柳叶儿似乎有无穷的乐趣,但这“乐”中充满的更多的是苦涩。请同学们考虑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2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3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宋学孟,当代作家,著有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特殊历史的长篇小说《深秋的颜色》,短篇小说集《十九岁的微笑》,中篇小说集《马汉王外传》等。背景: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这篇反映儿童趣事的叙事散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在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那种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资料:/view/416205.htm
(四)检查预习。
①生字词
嚼jiáo瓜秧yāng咔嚓kāchā捋luō逞能chěng
噌噌cēng蒙蒙亮mēng咯嘣嘣bēng茬chá飕飕sōu
兀地wù攥干zuàn剁碎duò涩sè勒紧lēi
②多音字:
嚼(大吃大jiáo,咀jué)蒙(mēng头转向,启méng)
勒(lēi紧悬崖lè马)
(五)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浏览本课,试用“文章讲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概括本文。
例:文章讲了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请大家在原文中寻找作者围绕“柳叶儿”做了哪些事情?(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动词来概括,用“柳叶儿”的形式表示。(在横线上加个动词)
恋柳叶
孰不知,在作者出生的年代,柳树是被看作救命树的,柳叶儿就是那救命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宋学孟的《柳叶儿》,去领略他和柳叶儿那段令人难忘的情怀。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教材分析
《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从写作体例上是散文单元,本单元的要点是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柳叶儿》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通过赏析,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苦涩,唤起同学们对那段苦难岁月的关注,体味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稚气未脱,比较喜欢听故事,看直观的图片。本文抢柳吃柳叶儿的事情以及色彩明丽的课件,会吸引很多的孩子们,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兴致较高,文字也较为浅显,学生不会感到很吃力,但老师要介绍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要让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流露出的“苦中带涩”的情感,老师再做适时的引导,学生应该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了。
点评:把作者当时饥饿的程度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读者,非常形象、生动,语言里隐含了淡淡的苦涩。
(八)拓展延伸
请将下面这首咏柳的诗与宋学孟的《柳叶儿》进行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点评:宋学孟的《柳叶儿》表达了作者苦中带涩的情感,同时赞美了柳叶儿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作用。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资料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
3、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内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它的身影,因其翠绿轻柔,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仙子,文人墨客对它又是吟诗,又是作画,既感叹它的多情,又赞赏它的多姿,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古人、今人写柳、咏柳的诗句吗?
三、确定教学目标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朗读,品味本文生动的描写,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②、学会由浅入深逐层理解文章主旨。
③、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点评: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这样写有什么意味?
点评:写出了作者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生活状态?有何作用?
(一十)课后作业
在我们的校园里、食堂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个还未吃完被扔掉的馒头、鸡蛋;一个个和同学攀比穿着名牌的学生;一位位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却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好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学习了《柳叶儿》,假如你的朋友出现这样的上述情况,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请大家用“朋友,我想对你说……”这种句式写一小段话。(不少于50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品味本文生动的描写,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
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一课时。
(3)课前准备: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查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和深入了解作者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②学生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一十一)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恋—抢—吃—赞苦中带涩
追忆过去的苦难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自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遵循了新课标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由课前对作者抢树叶的不理解,通过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通过一幅幅苦难生活的画面,学生们到后来陷入了沉思,本篇课文不仅让他们及品味了散文优美的语言,同时又让他们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让他们意识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该如何度过每一天。
(七)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学生分小组讨论)
(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了什么意思?
点评:写出了“我”的淘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