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说课稿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说课稿


•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吟 诵技法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提高其 吟诵能力和理解全文主旨的能力。 •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的特点引导 学生通过吟诵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文意。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就是 由“教材” 向“学材”转变 ,我确定了 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 •
一字以蔽之——“吟”。《岳阳楼记》的语 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 因此,不同形式的吟诵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 吟诵促学,以吟诵生情,以吟诵明理。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说课稿
岳阳楼记
一、说教学设计的主要条件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理念
二、说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说总体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二)说具体教学过程及其理由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北京版第16册第七单元的一 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 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 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 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吟诵文 言诗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 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因此,可以大 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 老师只扮演指导吟诵和引导理解文章主旨的 角色。
(三)说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 传统文化基因的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让学生拥有课堂学 习的快乐感,老师再加以提问、引导和补 充,使学生得到人生教育的有益的启迪。
说板书设计的意图:
• 我考虑以“事、景、情、理” 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 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 了然。
(二)说具体教学过程及其理由
1、情境导入: 1)教师吟诵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 2)一学生吟诵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 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 起,吹人舞袖回。
3、析文章结构,领会全文主要内容
• [点拨]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事 滕子京谪守 • 阴 ———— 悲 • 景 情 • 晴 ———— 喜 • 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5、请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 情基础上吟诵全文,要求吟诵 出文章的感情。
五、教师小结
•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 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 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这篇文章, 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 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 们一种责任。就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 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 范仲淹吧!
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 一、教师边引领吟诵边带领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主旨: • 1、通过教师指导,边吟诵边赏文章美景, 体会文章语言: • (1)请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 • [点拨]交代了修楼背景和写作缘由。
• (2)文章共几处描写了岳阳楼前洞庭湖的 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 二段描写洞庭湖的全景;二处是课文第三 段想象阴天岳阳楼前洞庭湖的景象;三处 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前洞庭湖的 景象。
•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的全景,又 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 [点拨]通过描写洞庭湖全景及想象一阴一晴 两幅画面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 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 作铺垫。
2.边吟诵边探究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 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 (2)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样的看法? 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 [点拨]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 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 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 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 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3)导入语
•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 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 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 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 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 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 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 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篇文章。
• 2、说教学重难点: • 通过分层次的吟诵,理解作者的博大 襟怀和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引导学生对人 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3、说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 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 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 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通过教唱吟诵, 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 的学习氛围。
说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 我的初衷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 闷的课堂气氛和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进 而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 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 审美相结合。吟诵式理解教学只是尝试, 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 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总体设计及其理由 1、说教学目标: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通过 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 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 1)教师示范吟诵,带领同学们通过分层次 的吟诵,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思路。 • 2)了解作者及好友滕子京,深刻理解范仲 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进步的政治主张。使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