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中小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学科教学(英语)张文学S16090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摘要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来达到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 Production), 改变了过去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状态,给予了学生更加丰富有趣的活动体验,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言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通过完成各式各样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可以更加高效的获得语言知识,并且增强了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英语口语担负着交际的重任,是语言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英语口语教学长期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如何有效教授口语已经成为英语教育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 任务型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已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他们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原则与课堂实施模式等基础研究已进行了比较完备详细的论述.本文就将他们的研究文献汇编于此。

然而, 在教学实际操作上, 尤其是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任务型教学法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文献综述AbstractTask—based Approach (TBA)is a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 prevailing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method emerged in the 1980s. Task—based Approach stresses that students serve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emphasizes the leading principle of “learning by doing”.By accomplishing various kinds oftasks designed by teachers,students could achieve the goal of mastering various language skills. Task—based Approach shatters the traditional 3P teaching model (Presentation,Practice, Production),changes the situation of overemphasizing the imparting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knowledge. It provides amazing experiences of acquiring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which makes students feel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a natural acquisition process without any painful experi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fulfilling a large variety of tasks,English learners could derive language knowledge more efficientl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ral Englis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skills for language learners。

However,for a long time,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few reasons. Teaching oral English more effectively has become a major area left to explor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trend of implementing Task—based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class. With thepopularization of this metho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realiz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speaking, Task—based Approa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to Task-based Approach,a great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plenty of studies. They have made detailed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cept,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Task-based Approach. However, the authentic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especially in the oral teaching section, was not fully covered and deeply analyzed.Key words: Task-based Approach;oral English teaching;literature review1.1国内外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1。

1。

1 国外相关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1983年,语言教育学家Prabhu 正式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在“做中学”。

Prabhu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进行了一次为期五年的实验.这项实验提出了多种任务类型,并将学习内容设置成各种交际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实验表明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Prabhu提出“外语能力的发展并不需要系统的语言输入或大量的计划或控制性练习,而只需要教师创造情景让学生参与交际活动.”即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语言意义的传达应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而不是语言形式。

Prabhu在自己的Second Language Pedagogy一书中首次对任务进行了定义。

他认为“任务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从所给信息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适时的进行调控。

”他提出任务活动主要有3种:信息沟通活动,学习者与伙伴共同分享交流信息;逻辑推理活动,学习者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得到新信息;观点阐述活动,学习者用目标语言对自己的爱憎、喜好、观点等进行表达。

另外,Prabhu还强调教学过程不应是大量的语言形式练习,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意义的理解,学生应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中掌握语言结果形式。

但是,Probhu提出的观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任务的设计上,他并未阐明应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来进行任务的选择,对于任务实施结果的评价机制也不够完美。

即使如此,Prabhu还是对任务型教学法有卓越的贡献,他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Canbin和Breen在1987年对Prabhu的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改进。

Canbin (1987)认为“任务是一系列有区分度,有层次的活动,学生必须通过交际活动和认知过程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赋予任务以新的定义,提出了“任务的维度,即选择任务和衡量难度的标准,包括认知负担(任务内容的复杂性,参与者数量和组成任务元素的数量)、交际压力(来自交际对方的压力)、独特性和普遍性(任务目标的明确性和所要求的理解模式)、语码复杂性与理解密度(语言规则的复杂性和用语言规则来完成任务的复杂性)、过程的连续性(对任务类型的熟悉程度和学习者把新任务与所熟悉的任务联系起来的能力)”五个方面的内容.Breen赋予了课程设计者新的使命,将可选择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给学习者,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Candin和Breen对Prabhu 的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改进,但是他们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作用,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运用交际短语及词汇,只注重语言意义的交流,忽视了语言结构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语言系统不平衡的现象。

Long(1981,1992,1998)和Crooks(1992)进一步提出“任务是一项有特殊目的的工作和活动,应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他们重视需求分析在教学任务确定中的重要性,并认为任务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前就有明确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任务类型。

Long(1992)还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模式之—交互修正理论。

该理论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还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尽管如此,Long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他认为教师只有当学生普遍发生同一语法错误时才可以进行修正,强化正确的语言形式,细致的进行语法讲解,而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语言结构时,则注重采用词汇和交际策略进行回避,后果往往是影响学生中介语系统的发展。

Nunan(1989)的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进一步推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他提出了课堂交际任务设计的框架,包括目标、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情景等内容。

高中英语课堂应打破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如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等,学生共同协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Willis(1996)在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了将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ir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