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之
养成教育
单位:临夏市实验第二小学
姓名:马永祥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好途径,应该有效的把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进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德育教育养成教育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正文: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每年开学,我都会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重点进行德育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及“小学生十不准”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品德纪律、文明礼貌、法制、环境保护等的教育, 使我的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我也知道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保证培养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思考,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据我观察,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有这样一些特点:自制力差,有时会做出和说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毫不相干的动作或语言;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情绪不稳,焦虑,恐惧不安,东张西望;有时难以跟老师配合,表现在感知教材较笼统,不精确,难于长时间集中在某一知识点上,等等这样的一些情况。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纪律和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想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途径,把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进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比如对上课内容进行引申时, 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大家的讨论, 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就感受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对被人认可的渴望。
同时教师必须注重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适应课堂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比如在一年级数学课“认识元、角、分”中,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惜人民币, 节约用钱, 勤俭朴素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课上可以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 概括水平很差。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道理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
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 采用讨论等方式,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
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
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指导其行为。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体育课堂上教师穿上运动服装;不小心触碰到学生时,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下楼梯时,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去做。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 可以做到身体力行,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清洁教室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
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 遵守学校纪律。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
因此从开学起,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都做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
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 ......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从而
转移注意力。
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
比如,课堂上的小表演、小游戏、小讨论、讲个小故事等等,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四、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到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针对孩子们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几十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
要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
最后让大家讨论,得出结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
通过这样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慢慢懂得拾交东西,团结友爱,遵守规则。
五、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
及时的鼓励是非常
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
例如经常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学生行为规范好了,相信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就相继解决了。
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当发现学生不注意听讲时,可以先停下讲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强制的转移过来。
低年级学生正是学习新知识新本领的时候。
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
做得不对甚至做错都是正常的情况。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要对学生适时恰当的表扬。
课堂上教师的表扬有着极大的导向性。
多表扬少批评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掌握新知识有一种内在的积极性。
总结: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和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任务也是繁重的。
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和养成教育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一名有礼貌,有品德的合格小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
高认识,常抓不懈,那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必将时时处处开放!
参考文献:
[1]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
[2]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章恬.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4]王婷婷.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