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二、
典例分析
拓展提升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
(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如上图,指出相等的各角和互补的角。
平行线判定定理:
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有如上所说的性质;那么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否能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呢?答案是可以的。
(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例2.如图,已知: 中, ,D是BC上一点,且 ,求 的度数。
课堂练习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E、F分别是垂足。求证:AE=AF。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滦平三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备课时间
4月12
教师姓名
王秀春
教学
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 1, 2, 3, 4;
邻补角:其中 1和 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 1和 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 1和 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 1的两边分别是 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所以,对顶角相等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例题:
1.如图,3 1=2 3,求 1, 2, 3, 4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且 , ,则 _______, __________。
例题:假设你在游泳池中的P点游泳,AC是泳池的岸,如果此时你的腿抽筋了,你会选择那条路线游向岸边?为什么?
A. 6个B. 7个C. 8个D. 9个
三、中考链接
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拓展提升
1.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中考链接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平行线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只要满足 5+ 2=180 (或者 6+ 4=180 ),就可以说AB//CD
平行线判定定理4: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这是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上图中 1= 2=90 就可以得到。
平行线判定定理5: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只要满足 1= 2(或者 3= 4; 5= 7; 6= 8),就可以说AB//CD
平行线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只要满足 6= 2(或者 5= 4),就可以说AB//CD
滦平三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备课时间
4月12
教师姓名
王秀春
教学
目标
1、掌握直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2、掌握平行线的基本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二、
典例分析
拓展提升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相交于平行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
三、中考链接
应角相等(即对应元素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
例1.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课堂练习
1.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滦平三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等腰三角形备课时间4月12 Nhomakorabea教师姓名
王秀春
教学
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二、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