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性关系

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性关系

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性关系
摘要:本文从空间环境的角度,从人与空间环境的体验关系、空间环境中人的参与性、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交流性、空间环境设计的技术性着眼,探讨空间环境交互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空间环境;交互设计;以人为本
1 前言
人无时不刻地生活在各种空间环境中,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影响了人,在创造与影响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与人之间形成了各种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关系,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无时不刻地进行着,所以,空间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那么它的交互性设计就更不容忽视了。

但是现在关心交互设计的设计师们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行业和工业设计行业,所以我们看到当你搜索“交互设计”时更多的blog和文章是在谈论互联网,网站的导航,注册流程,弹出窗口或者就是产品等等。

或许让人感觉互联网的交互设计和产品交互设计有点强势,其实我们忽略了很多其他行业的设计,比如: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行业。

本文主要就空间这一类型,来探讨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设计,希望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等相关行业一起来关注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性设计。

2 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关系
空间在设计时必须与时代、环境、文脉等相互协调,这个过程
本质上是互动的,但实际上由于这种互动的长期和缓慢,看起来更像是单向的传递过程。

空间的交互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建筑与人或人与人的关系上:使用者可以能动地获得空间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如功能的实现、美的感受以及空间表达的文化意义,然后反馈给设计者,甚至可能参与规划设计、决定空间未来的使用方向。

设计师随后可以调整他的设计,如此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

另外,空间环境中的诸要素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空间是要随着时间而有所发展的,纵向看是动态的,空间的物理环境会随着四季的更迭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环境的各个部分功能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另外空间环境的使用者的情况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人们的行为、心理、生活状况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同时人们的审美思想与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对空间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这就要求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这些动态的变化,以人的行为心理需要而存在,围绕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成长。

所以空间环境交互设计应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以适应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时代发展的需求等。

2.1 体验关系
空间环境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人们对空间环境的感知效应实际上是对空间的一种体验。

这种体验关系就是一种交互关系。

在一些居室设计的例子中,经常会看到许多按照设计师意图设计的房
子,总在短时间内便被使用者加以改变,今天这里动一点,明天那里动一点,使用者在潜意识中不断将居住环境个人化。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设计师与使用者的沟通不是很成功;二是在于设计师在指导思想方面出了差错,没有顾及自己与使用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三是没有留出可供使用者自由发展的空间;四是没有设计出能够表达使用者个人特色的细节,以至使用者无法对居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实这就是使用者对空间的一种体验,一种感知效应。

深挖上述现象的本质可以看出这是人与空间环境没有产生良好的交互关系的问题。

2.2 参与关系
“人的参与性”是指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参与事件和活动之中,与客体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

人的参与性也是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性。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诱导空间环境使用者积极地进行“角色参与”和“活动参与”,使“人尽其兴,物尽其用”,从而发挥人、空间的直接交换的作用。

在空间环境的创造中,要调动人的参与性,应先从需求着眼,应当让空间环境关联到每一个使用者,使更多的人,从更多的方面参与到这种空间之中;其次还应当注意要为人们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选择的多层次性,否则曲高和寡,则会把大部分人拒之门外。

如若要在某雕塑公园中建造一个可供参与的小品,就可从下述的参与方式出发设计。

例:在某两片水面之间的小径设计在人通过
的小径旁设立一个可以吐水的喷泉式雕塑。

利用感应手段,当人不通过时,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平常的“静雕”,有人通过时,感应点发生作用,雕塑突然吐出一口水,从这片水面射向那片水面,使人感到一种惊喜之情。

2.3 相互交流关系
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过程。

空间环境中的各要素以明示、暗示、烘托、反衬、对比、隐喻等途径在人的反应中起到了集注、强化、淡化、分散、干扰、组织、削弱、归位、错觉等心理反应或引起相应的各种行为。

如每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我们首先会环顾四周,然后下意识地决定自己将采取什么样的言行举止。

举例来说,一进入历史博物馆中,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开始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彬彬有礼,而且讲起话来也是轻声细语,并且产生肃穆的心理状态;当进入娱乐空间时,我们都会比平时活跃百倍,嬉笑打闹,无所顾忌,并产生非常放松的心理状态。

这些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和心理正是空间环境各要素对人的影响,人在此种影响下产生相应的行为和心理,又反过来作用于环境,这就是人与环境的交流关系。

再比如,要引导人们到达一个特定空间,以连续有韵律的线性景观设计,如铺地、水景、绿化等作为引导因素指导行人的无停留的前进,而在建筑入口空间,通过放大线性人行空间为面状广场空间、设置小品、改变铺地肌理、打断或改变连续绿化种植方式、改变绿化种类、扩
大水景面积、设置适当尺度高差等方式,来提醒人们留意到建筑入口区域的来临,避免在前行过程中错过。

到了目标空间所在地块,一些经过设计的有个性的栏杆、灯柱、大门、铺地、小品等环境艺术要素,也是增加空间领域性、增进建筑整体特色、增强目标性的有利要素。

这也是空间环境对人的一种驱动行为和驱动心理的影响,相反,也正是人们有这样的一种行为心理,才有了这样的空间环境设计方式。

2.4 空间环境设计的技术性
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数字设备给空间设计带来了观念上的巨大变革,信息时代的空间正在融合数字技术,进化为技术的综合体。

空间环境作为综合的技术和艺术,像多媒体一样集成了各种媒介,交互性也渗透于空间的本质中。

交互空间,也通常和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紧密相连,这使得空间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交互式信息流动。

从种种交互空间的方案来看,这种高效信息循环的内在常常表现为种种形式的技术特征。

如新概念智能住宅的多媒体数字设备,本身能够对居住者做出反应。

当房子“看到”主人走近家门的时候,它启动“家居自动化系统”,按照人的习惯播放音乐,“虚拟厨师”给主人热一杯咖啡,甚至可以按他的口味烹调。

在住宅单位内,房间的分隔通过电脑辅助的“灵活空间系统”,可以随意和方便地改变室内的布局,实现一室多用。

参考文献:
[1]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一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2]陶郅,郭嘉.创造多元互动的行为载体系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10).
[3]张利.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