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
二、人口质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了教育的物质基础、 教育对象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教育的可接受程 度和承受能力。 2、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 响。 ①影响人们对教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②难以保证教育发展的重点;
③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1.贵族儿 童 2.极少数 有钱的平 民子女
等级制
以身份文化 1.社会化:培养 知识(如古希 社会精英、 正规学校 腊的“七艺”、“庶民教化”; 形成并发展 周朝的“六 2.不平等的社会 艺”)为核心 再生产
学校组织 以生产知识 1.强化了选择 逐渐趋向 为核心(科技、 功能 “科层制” 经济) 2. 社会化 学校、家 庭、社会教 育的一体化 知识创新 实践能力
三、种族、性别、语言与教育机会
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
(一)经济分层的主要表现
美国个阶级在社会分层等方面的差异表
个人与 收入
很高,大部 分来自资产
阶级( 占总人口 的%)
上层阶级( 1-3) 上中层阶级 (10-15)
财产
巨额财富, 控股投资者 听过积蓄积 累财富 很少固定资 产,少量积 蓄
职业
文化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远比经济分层要大,而且 不易受家庭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波动。 它还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他背景因素对教育机 会的影响。
三、种族、性别、语言与教育机会
(一)种族与教育机会
科尔曼研究结果: 第一、美国公立学校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问题。 第二、校际间差距对不同种族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 第三、造成黑人儿童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物 质条件,而是学校内的社会因素,即学生家庭的社会经 济背景、同学的社会经济背景等。 第四、同学间的社会经济背景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有不 同程度的影响。
自由艺术家 受过优良教 育和专业训 练
高收入
下中层阶级 (30-35)
中等收入
部分人上过 大学、高中
部分人上过 高中、初中 、小学,部 分人是文盲 主要是功能 文盲
预期寿命较 长
工人阶级( 40-45)
低收入
无固定资产
家庭生活不 稳定,或单 亲家庭 顺从型人格 ,身心健康 较差,预期 寿命较短
倾向接受职 业培训计划
经理、专业 技术人员 高级公民、 军队军官, 失业率最低 小企业主、 农场主、低 级专业技术 人员、雇员 技术工人、 无技术工人 ,失业率最 高 剩余劳动力 ,失业率最 高
教育
家庭生 活
稳定的家庭 生活 自主人格、 较好的身心 健康与保健
子女教 育
子女均受大 学教育 教育体制以 他们的趣味 为基础 比劳工阶级 上大学机会 高
四、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多,增长快,妨碍教育的发展。 2、人口分布不均,密度不合理,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均 衡发展 3、农村人口比例大给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带来了困难 4、人口素质差加重了教育的负担
第四节 社会分层结构与教育制度
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 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
立法
有各自的地方立法
地方官员 组织关系
各地竞选 各自为敌
美国的公共教育大部分工作与 责任是由各级地方当局、尤其 是地方教育委员会承担,而这 些“权力”或“责任”当中, 也同样包括了一些在集权式政 治结构的国家中唯中央教育行 政机构才拥有的权限,如制定 和修改教学大纲,制定办学方 针等。
美国教育控制基本模式(地方分权型)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然 而却有许多家长不注意自己与孩子的语言交流。 家庭中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1、打击孩子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2、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造成爱的缺失; 3、影响脑部发育,形成逆反心理; 4、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语言暴力对孩子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 残。
第十章 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
经济结构 对教育制 度的影响
教育目的 教育价值 教育内容 教育组织 教育功能
不同经济结构中教育制度特征
经济 类型 前农业 经济 教育对象 全体儿童 教育制度 无 学校组织 无 教育内容 所有生产、 生活内容 教育功能 社会化:适应 生活的训练
农业 经济
三、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
政治权力中心 中央与地方 关系 立法
中央部分 地方自治 中央依法调控下的地方自治
中央统一
地方官员 组织关系
由地方选举产生 自上而下 层级分明
日本:文部省
日本统管理全国教育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是文部省, 但与地方公共团体及其教育行政机构之间并不存在 上下级关系。 文部省为文部科学省的前身。2001年1月6日起由原 文部省及科学技术厅合并组成新的文部科学省,全 称文部科学省,是日本中央政府行政机关之一,负 责统筹日本国内教育、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及 体育等事务。
城市、农村中小学辍学生去向图表
(三)经济分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贵族化教育 贵族学校的特点:高投入、高起点、 高收费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也因经济阶层分布产生 差异。 近来,出现了许多贵族幼儿园,如下例:
武汉光谷地区一所全寄宿幼 儿园即将开园,一年收费1 2万元。园方人员介绍,该 园由5栋别墅改建而成,不 仅外教全部来自英国伦敦, 装修材料、家具全从欧洲进 口,连钉子都是外国的。每 个班级配备3名老师和1名 保育员,连保育员都要求英 语6级。《北京晨报》
法学
42.0
69.8 34.0 20.9
54.7
64.4 41.8 21.2
专业(本科)
文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34.8
26.4
(三)语言与教育成就
伯恩斯坦提出,用两种语言形态来说明社会阶层、文化 如何塑造语言并进而与教育成就产生关系。 这两种语言形态为:局限型编码和精致型编码
局限型编码:说话内容比较简单,偏重叙述性说法,而 非分析、抽象语言,说者与听者必须依赖对彼此的了解 作为沟通基础,说话时的方式及情境和说话的内容同样 重要。 精致型编码:喜爱使用分析、抽象语言,说话语意明确 ,不须依赖语言以外的因素作为沟通基础。
第三节 人口结构与教育制度
一、人口数量结构与教育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投入,人口 过度膨胀,教育经费投入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均教育 经费下降。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 展规模,使师资、设备、校舍、规模难于控制。 3、人口构成对教育的影响,首先是蜂涌而至的未成年 人口使不同阶段的教育系统难以应付。其次,不同阶段的 “瓶颈现象”导致入学竞争(含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这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极为不利。 4、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
中间的1/5
次高的1/5
16.29
22.84
最高的1/5
39.56
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收入各层分布
占农民总收入比例(%) 11.65 15.73 1人均收入分层 最低的1/5 次低的1/5 中间的1/5 次高的1/5 最高的1/5
我国现阶段经济分层的总体现状就是:社会成员经 济收入差异显著,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差异悬殊。 这是影响我国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主要社会阶层背景。
(二)性别与教育成就
我国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在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尽管女性受教育机会得到显著提高,但男女受教育机会 尤其是高等教育机会仍然存在差异。 文东茅利用1998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2003年北 京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的数据,从学科、学历、地区、城乡来源分布等角度具 体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 女性的比例在不同学科、学历和来源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见下表。
打着“特长教育”、“贵族教 育”、“移民教育”的旗帜,辅 之以“从娃娃抓起”、“不能输 在了起跑线上”的宣传语,一个 个“天价”幼儿园,在我们身边 冒了出来。
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
文化分层主要是指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 会分层结构。 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着重表现为:家长文化程度与 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高文化阶层子女比低 文化阶层子女更容易实际获得教育机会。
下层阶级( 20-25)
贫困
无积蓄
对教育无兴 趣,辍学率 高
随着经济分层的不断细化,经济分层的指标不仅可以 通过宏观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表现出来,还可进一 步通过分析社会成员内部的经济差异表现出来。
中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各层分布
占农民总收入比例(%) 7.63 12.76
按家庭人均收入分层 最低的1/5 次低的1/5
父母常说的几类暴力性语言
1.侮辱讽刺型。 典型话语: (1)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简单/真厉害!(用其反语义) (3)你这个无用的东西! (4)你真笨!比猪还笨! 2.贬低压抑型。 典型话语: (1)你根本不是读书/画画/弹钢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重点班/研究生,太阳从西边 出来!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
三、我国人口的现状、发展趋势
现状: 1、人口基数大,年增加量多。 2、人口年龄构成相对较轻。 3、农村人口比重大。 4、人口地域分布不均。 5、人口素质较差。 发展趋势: 1、人口仍将呈脉动式增长,本世纪内将出 现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城镇化速度将大大加快。 3、老龄化速度将逐步加快。 4、独生子女数量将不断增加。
女性在高校毕业生中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