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糖尿病常识及诊断标准

高血压糖尿病常识及诊断标准

高血压、糖尿病常识及诊断标准.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高血压常识】
高血压如何分类
高血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单位:毫米汞柱),主要有: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二)按靶器官损害程度分类
1.一期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标准,无心、脑、肾等并发症。

2.二期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标准,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但器官功能影响不大。

主要表现为体检、X线、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波检查有左心室肥厚;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蛋白尿一个“+”号以上,测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3.三期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并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且器官功能异常,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时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在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常表现有可能像神经官能症,有头痛、失眠、烦躁、健忘、耳鸣、头晕、眼花等。

头痛的部位常位于后脑或内侧太阳穴部位,多为跳动性头痛,在运动或疲劳后加重。

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表现则多在血压升高时出现,因此,有些病人在家中时,一出现这种情况就自己吃一粒降压药,而并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当高血压逐渐发展至后期,影响到心脏、肾脏及脑后,就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当心脏受影响,出现心功能不全时,会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咯泡沫痰等症状;当伴有肾脏病变时会出现泡沫尿,严重时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贫血、尿少等;当高血压伴有脑血管病变时,可出现偏瘫、失语等中风症状。

患了高血压要经常做哪些检查?
患了高血压要经常做下列一些检查,以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并指导治疗。

1.监测血压病人家中常备一台血压计是必要的,可以观察并多次记录一天中血压波动情况,还可提供给医生,作为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时的参考。

定期可作动态血压监测以便掌握一定时间内(24小时)在各种情况下(如运动、工作、休息等)血压波动情况。

2.尿常规高血压病早期没有变化,晚期累及肾脏时,尿中可出现红细胞、蛋白等,要引起注意,及时治疗。

3.生化检查包括:
肝功能:可了解药物是否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肾功能:可帮助诊断是否患有高血压性肾损害。

如超过正常值,表明有肾功能减退现象,需要及时治疗。

血糖: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而且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更易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即中风)及大血管疾病,故应该经常检测。

血脂: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故合并有血脂增高的病人应同时治疗高血脂。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反映心脏及血管壁血流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如由正常转变为多项极度异常时,常预示有发生中风的可能,应提高警惕。

血钾:老年人在使用利尿降压药时要注意复查,以免发生低血钾。

4.心电图早期没有变化,若长期血压升高,可引起心肌肥厚与心肌劳损。

若合并冠状动脉硬化,则表现心肌缺血,还可出现心律失常。

故应经常检查以了解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及是否合并冠心病。

5.胸部X线检查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心脏和血管形态变化,以帮助确诊有无心脏扩大及其他并发症。

6.超声心动图不仅反映心脏结构,还反映心血管功能变化,它对心肌肥厚的诊断较心电图灵敏,往往心电图还未表现出来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已有改变,故应定期复查。

7.眼底检查可直接观察小动脉的变化,对分析和判断高血压病情发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6亿,据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2亿人。

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多无症状,悄无声息,故高血压被医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

【高血压的诊断】
简明标准:
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目前我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详细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供参考)
即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 ~95mmHg)之间者为是。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 Hg)者为是。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血压(<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110mmHg),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正常与否是人为划的界限,它会随着对血压的进一步认识而不同。

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的年龄组其数值是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