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PPT课件
4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2.自我:是指现实的自己。它代表理性,既寻求本我冲 动的满足,同时遵循现实的原则。负责协调本我和超 我的关系。
3.超我:理想的自己,寻求道德的完美。要求自我按 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5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性本能理论:
本我中的性本能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源动力,这个能量叫力必多。 1. 口腔期(0-1岁):吸吮、咀嚼、吞咽,否则成人贪吃、酗酒、吸烟、 咬指甲。 2. 肛门期(1-3岁):大小便的快感,否则形成肛门性格,冷酷、吝啬, 刚复。 3. 性器期(3岁-6岁):性器官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恋父 情结。 4.潜伏期(7岁到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移到周围的事物,男 女之间情感较远。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男生13岁,女生12岁,性需求转向年龄相似的异 性。
13
2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七种) 遗传决定论 复演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发生认识论 行为主义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观 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新需要理论
3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精
神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即原我,是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要的 基本欲望、冲动和反抗的生命力,它代表非理性,遵 循快乐原则,最大限度的寻求本能的满足和心理刺激 的彻底消除,它完全是潜意识的,受自我的控制,只 有在自我控制力弱,如醉酒、心理催眠、做梦时才曲 折的表现出来。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
案例
母婴依恋、不能频繁更换保姆、 分离性焦虑。
前运算 阶段
2-7 岁
用小木凳当汽车, 用竹竿做马。 看到别人有一顶与他同样的帽子, 会认为是自己的。 6岁儿童挑选 可乐。
具体运算 阶段
7-12 岁 12~ 15岁
必须有具体事物支持; 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迪 自我中心观进一步削 丝的头发比莉莎黑些,问儿童: 弱 ,守恒性和可逆性 "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 利用语言文字;假设 演泽思维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 何谓心理发展
?
种系的心理发展:动物 人类 个体心理发展:出生、成熟、衰老
1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3岁) 幼儿期(3岁到6、7岁) 童年期(6、7岁到11、12岁) 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 青年初期(14、15岁到20岁) 成年早期(20岁到30岁) 成年中期(30岁到65岁) 成年晚期(65岁以后)
形式运算 阶段)
10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三)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华生 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主张用实验法而不是内省法。 主张用刺激-反应(S-R):行为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有 什么样刺激就有什么样反应,刺激来源于环境,遗传对行为的影 响不大。 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 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 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 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
8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9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0-15岁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
阶段划分
感知运动 阶段时间0Fra bibliotek2 岁特点
感觉和知觉,吸吮手 指、手不断抓握与放 开、寻找声源、用目 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 人,物体永久性 。 表象符号(语言符号 与象征符号);缺乏 守恒性和可逆性;自 我中心性
6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精神层次理论
意识 前意识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无(潜)意识 (被压抑的欲望)
7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二)发生认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人认识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 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化 和平衡化,推动个体心理不断发展。 同化: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同化于己。 顺化: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顺化于物。 平衡化: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矛盾的解决状态。是指个体通过自我 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 的过程。
12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思考题: 1.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2.皮亚杰认为平衡化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 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哪些部分构成? 4.试举例说明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5.请你运用所学的发展理论的有关观点,阐述两个当 前学校教育中不利于儿童发展的问题。
11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四)社会文化历史观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 主要观点:人类心理是在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 的,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育起 着主导作用。人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教育。语言符号这 一中介是儿童心理机能发展的本质动因。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教学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