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有效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有效防范


其信用风险依然潜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
银行自身风险
社会风险
普遍存在着短贷长期化,长贷固定化状况,
银行业自身风险主要指贷款风险,但同
由于社会信用制度不佳带来的银行信用 所以市场利率的“风吹草动”足可使商业银行 时也不能小觑其他来自银行内部自身内控机
风险,其实这也是商业伦理风险。在当今社 “草木皆兵”。一旦利率发生较大变动,商业 制不良带来的信用风险。如银行业制度不够
目前商业银行中出现的不良贷款陡增。企业 放房地产业贷款,预期利润本相当可观,可 违章违规行为等,都极有可能为商业银行发
政府假破产,违规破产逃避银行债务,利用 天有不测风云,正巧日本国内经济大停滞, 展带来羁绊与困扰。我国商业银行中人为因
24 经济导刊 2011 / 01
金融
素导致银行受挫的现象也是常见 :违章放贷, 暗箱操作,损公肥私等不良行为屡禁不止。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对此类现象高度重 视,并下定决心,重拳打击金融违规与犯罪 行为,虽然已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其造成 的严重危害性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
70% 的利润来自于信贷。鉴于商业银行在经
国企改革风险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作用,其信用风
我国国企改革目前是方兴未艾,致使银
险的有效管理举足轻重。
行信用风险增加了高度不确定性。国企改革
机制健全,科学合理,企业发展就会如日中天,
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银行业也会随之活力迸射 ;反之,如果国企 改革体制不畅,进展乏力,金融业也难逃萧条。
造环境。
开了问题,透明了情况,损伤了银行 ;而风
其次,提升银行自身防控能力,完善信 险监管则是一种积极主动、侧重引导与警示,
贷风险防控机制。
防患于未然的避险行为,通过对帐表手续、
目前国际商业银行呈现信贷业务下降, 信贷规范、违约率、回收率、风险头寸、受
中间业务与服务性业务持升的态势,再加上 险价值、融资情况、限制支出、资产调控、
方面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夯实根基,保驾护 等表面问题,而过于倾注于行为监管,却容
航。如通过界定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规范投 易导致就事论事,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才
融资体系,由专门金融机构担此重任,严格 可有效地进行审慎监管,实现央行外部监管
区分基础性公益产业投资与政策性贷款,严 向商业银行自主管理、自我防控的转变,才
会环境中信用不良已经殃及银行,一些人钻 银行在谋获收益的同时,相应地也要承担同 完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职责分工与协调
信贷政策的空子,大打“权力牌”“人情牌”“金 等的经营风险。以日本为例,在过去的 20 年 不够疏畅,员工管理不够到位,人为操作失
钱牌”“权钱交易牌”,利用信贷损公肥私, 里,日本商业银行为谋取巨额利润,大量投 误频发,资产评估不够科学,存贷业务中有
素。由于历史及决策等诸多原因,导致目前 险模型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等也可有选择地引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量过大,不良贷款 用,同时,可加大与国外金融业的交流与往来,
居高不下的现状,许多金融发达国家,如日、 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美、欧等国家的银行早已采用了顶尖的技术
第 三, 加 大 监 管力度, 完 善监 管行 为,
明银企信贷关系,政府要着力保障银企信贷 可为信用风险的降低设置“双保险”。其次,
关系科学严格地履行。政府也可以吸纳借鉴 要突出风险监管功效。传统的合规监管往往
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管理经验模式等,为 注重对已经出现的银行业的违章违规进行处
商业银行科学运营、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创 治,有“亡羊补牢”之嫌,其结果往往是公
FINANCE
金融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有效防范
文|张坤
【关键词】 商业银行 , 信用风险 , 成因与防范
作为一种“风险机器”,商业银行开展信
房产经济泡沫破灭,再加上利率变动,一下
贷主业务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承载众多风险
子将商业银行推向了濒危的深渊。
获 取 盈 利 的 过 程。 据 统 计, 商 业 银 行 平 均
程序,合理配置银行资源,刻不容缓 ;另外,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一定要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增强员工风险防
25 2011 / 01 经济导刊
在麻痹大意心理。
范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信贷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具有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全员综合素质,建立
与随意性,所以,我们在认真剖析诸多成因 科学、合理的人才吸纳、培训、激励、晋升、
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思考,做到有备无患, 考核、能力检验等制度,充分发挥降低信用
断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政策风险
尤其是当前,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波及全
政策风险也称政府风险,或宏观的政策
球,衍生出了“希腊危机”、“波兰危机”、“爱
风险,即政府干预下的银行风险。国家产业
尔兰危机”等。中国金融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政策、税收改革、价格调控、汇率变革、信 贷改革、出口内需、工资福利等都与银行信 用风险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财政金融关系 不理顺,有信贷资金财政化的严重倾向,财 政赤字由银行透支,补贴欠拨等通过企业亏
改制、资产重组等方式为幌子抽逃资金,恶 意剥离资产,制造悬空债务,违规转移资产, 有意逃避债务,呆帐、坏帐、空帐、死帐等 不良现象无疑为银行信用风险雪上加霜。
我国在大力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中,虽然积 累了一些经验,注入了成功的元素,但整体 而言,可以说任重而道远,依然存在着“产 销不畅,价格波动,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 合资融资,兼并调整”等一系列问题,由于
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人民币升值 资本填仓等及时有效地监管,为银行的业务
的巨大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理性寻找对 开展提供依据,为制定策略给予理性支持,
策,客观深入分析行情,制定并实行更加合 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克服工作盲目,降低信
理稳妥的信贷机制。可以说,建立完整的信 用风险。
贷风险管理系统,实行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
步摸索阶段,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市场效率,增加了信用风险量度。首先,提
状况堪忧。
倡监管合一,缩小行业监管与合规监管的间
国家与政府应科学完善地制定推行结构 距,而这恰巧符合市场规则与金融运行规则,
合理的宏观政策,下大力气从货币政策、信 也体现了监管规则,是“三者合一”。一味地
贷管理、物价调控、利率合理、市场监管等 关注合规监管,难免只看账表、数据、信息
风险中人的革命性作用 ;再者,可以借鉴采
纳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逐步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防范
大定量分析成份,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信 息技术,运用数学、统计学、系统工程学、
首先,规范政府行为,明确产权关系, 物理学等知识,用以识别、衡量、监测风险,
为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注入坚实稳健的政府元 J·P 摩根的信用度量制模型和瑞士银行的保
பைடு நூலகம்
管理和先进的信用管理模式,而我国对信用 为降低信用风险发挥监管的最大功效。监管
风险的研控尚停留在定性分析(主要是各种 科学严谨就可以有效地减降信用风险,提高
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财务比率)上,对信用 金融运行效率,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反之,
风险的鉴别,把持、度量、防控等也只是起 如果监管乏力、粗糙、死板,将会降低金融
监管因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监管不规范带来的 危害也是相当严重。银行监管的范围主要包 括审慎性监管与经营行为监管两个方面。审 慎性监管是确保银行体系安全与银行机构稳 健经营的监管 ;经营行为监管是指通过规范 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主要指 存款人,也包括所有客户的权益不受损害。 我国自实行人民银行使央行职能以来, 银行监管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如监管目标 逐步明确,监管机制日趋合理,监管资源逐 步增加,监管权威逐步树立,监管盲区逐步 消除,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技术逐步改 进,监管能力逐步增强等,但是,由于诸多 因素的影响,银行监管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的 缺陷,如果不及时改进,完善与科学规范, 其导致银行风险的增加也不容忽视。 目前银行监管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重 行为监管,轻审慎监管 ;重运行监管,轻准 入监管 ;重合规监管,轻风险监管 ;重现场 监管,轻非现场监管 ;重外部监管,轻自律 监管 ;重严查重处,轻促进改善监管。在行 使 监 管 过 程中, 有些 监 管 者全凭个人偏 好, 滥用职权,违规违章 ;只重学历、资历的静 态监管,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被监管对象, 忽视其能力、道德、自律等品质监管 ;盲目 抱定政府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一偏见,缺 少风险监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心不强, 有敷衍塞责之嫌 ;只注重现场检查与表现信 息的监管,而忽略被监管对象风险控制能力、 履守规则的能力等综合信息 ;只重视对商业 银行资产状况与盈亏情况的掌握,而对于其 内控制度管理水平、风险应对能力等缺乏了 解与监管 ;只看重严查严处等表面文章,不 能去深入调研,认真剖析,思索因应对策及 纠补办法等 ;对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存
损挂帐挤占贷款,银行信贷业务过多地渗透 着政策干预的因素,无形之中对银行业务开
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利润得益于利率差,即通过存
这些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导致银行风险的变 动性,因此,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
展增添了变数。债务规模膨胀,财政赤字增 贷利差谋获利润。由于利率调整制约于国家 着金融业的发展。
加、信用急剧扩大,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骤增。 调控,商业银行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所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