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 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组 成部分的发育不良或发 育障碍
• 小儿最常见先心病,占
儿童先心病 20~25%
分型
• 按缺损部位、缺损边缘组织性质
– 膜周部缺损 (多见)
– 肌部缺损动画\VSD.swf
• 按缺损大小
– 小型室缺:D<5 mm – 中型室缺:D 5~10 mm – 大型室缺:D>10 mm
术后常见问题
• • • • • 心律失常 肺动脉高压危象 术后高血压 喉返神经损伤 乳糜胸
术后问题-心律失常
• 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 • 保持好输入抗心律失 常药物的静脉通路 • 维护好起搏器的功能
术后问题-肺动脉高压危象
• • • • 避免诱因 保持氧合充分 适当镇静 遵医嘱应用降肺动脉压力和维护右心功能 的药物
伏、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 吸痰 预防肺部并发症: 定时 翻身拍背
术后护理
消化系统的观察
胃肠减压,胃液的量和性质,消化道出血征象 腹胀 肠鸣音回复时间及强弱
术后护理-泌尿系统的观察
观察尿液的色、质、
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防止逆行感染:每7
天更换尿袋,每班倾 倒尿液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缺损大小相关 •体循环缺血:生长发育迟缓 •肺循环充血: 反复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 •潜在青紫 •体征:胸骨左缘第3、4肋间粗糙杂音 •肺动脉第2音亢进
分型
•原发孔型 •继发孔型 最常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画\房间隔形成.swf
房间隔缺损部位模式图
AS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上、下 腔静脉 体循环 右心房
力下降
• 第二阶段:解剖性关闭 – 生后2~3月(80%) – 1年内
PD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体循环 右心房
主动脉
右心室
PDA分流
左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肺循环
病理生理学改变
主动脉→ 肺动脉→ 肺循环血量↑ →左心容量负 荷↑ →左心室肥大→ 左心衰竭 主动脉→ 肺动脉→ 肺循环血量↑ →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高压 →右心阻力负荷↑ →右室肥大→右心 衰竭 肺动脉压力↑ →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 双向 分流/右向左分流→Eisenmenger综合征→差异性 发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出现右向左分流入主动脉,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无菌操作 病情观察 遵医嘱用药
术后护理-病情观察
A B C D E F
循环系

呼吸系

消化系

泌尿系

神经系

伤口及
引流液
术后护理--循环系统的观察
持续心电监测 持续监测血压, 定时测中心静脉压 周围循环功能的 观察
术后护理--呼吸系统的观察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观察呼吸频率、胸廓起
术后问题-术后高血压
• 注意监测血压 • 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 保持小儿镇静
术后问题-喉返神经损伤
• • • • 观察患儿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表现 防止误吸 普食或米糊、藕粉等粘稠食品 激素治疗+营养神经的药物
术后问题-乳糜胸
• • • • 密切观察引流的颜色性状 胸腔闭式引流管 禁食,补液 手术结扎胸导管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肺循环
病理生理学改变
左房向右房分流→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右房、 右室、肺动脉扩张→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 脉高压→右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压→右房向左房分流 →Eisenmenger综合征
临床表现
•婴儿期多无症状;多体检时发现
•体循环缺血:活动后气急、疲乏及发育落后
先心病的辅助检查
• X线检查 • 心电图检查 • 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手段)
• 心导管检查
先心病的术前护理
• 一般护理:合理 饮食、充足睡眠、 心理护理 • 遵医嘱正确氧气 吸入 • 防止患儿感冒、 发热
治疗
小型:自然闭合——密切随防 大型:开胸直视手术治疗 经胸微创封堵术:避 免了放射线损伤,基本不受年 龄和体重的限制 心导管介入治疗:不 开胸不留疤
术后护理
神经系统的观察
意识状态,有无嗜睡、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兴
奋躁动、多语、错觉等
瞳孔 :大小、对光反射、水肿、充血, 肌张力
术后护理--伤口及引流液的观察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观察引流液是否在单位时间
内增多 如连续3小时多于4ml/kg,
要通知医生,考虑二次开胸
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在胎儿时期心脏血管的发育 异常而引起的心血管畸形,包括出生后应自动关 闭的通道未能闭合。 • 儿童最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血流动力学分类
A.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 室间隔缺损(VSD) • 房间隔缺损(ASD) • 动脉导管未闭(PDA) B.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 法洛四联症(TOF)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 C.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 肺动脉狭窄(PS)
•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感染(肺炎) •潜在青紫:当哭闹、肺炎、心衰时易出现暂 时右向左分流并发绀
临床表现
心脏杂音的特点
• 位置: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
• 响度:2-3级,喷射性
• 音调:柔和 • 无震颤,不向其他位置放射
动脉导管未闭分型
动脉导管的关闭
• 第一阶段:功能性关闭
– 生后10~15小时:呼吸建立、动脉氧分压升高、肺循环阻
非紫绀型先心病概述
CCU
学习目标
1 2 3 4
了解先心病的病因及分类
熟悉胎儿血液循环路径
熟悉先心病血流动力学变化 掌握先心病护理要点
正常心脏结构
正常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 ↓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 ← 肺毛细血管网 ← 肺动脉 ← 右心室
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分流量的大小相关
• 小型PDA 无明显临床症状 不影响生长发育 • 大型PDA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
临床表现
体征:与PDA大小相关 肺循环充血、体循环缺血、潜在青紫 • 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 • 呼吸费力 • 肝脏肿大
VS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上、下 腔静脉 体循环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肺循环
病理生理学改变
• 左室向右室分流→肺循环血量↑ →肺动脉高压 • ↓ ↓ • 左心容量负荷↑ 右室肥大 • ↓ ↓ • 左房、左室扩大 右心衰竭 • • 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压力→ 右向左分流→ Eisenmenger综合征
术后护理-遵医嘱用药
血管活性药
使用微量泵泵入 及时有效更换血管活
性药物 有醒目的标识 不应与中心静脉压测 压管在同一通路上;禁 止从血管活性药通路上 静推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