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1.在组织行为学中,把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称为( C )。
A封闭群体 B开放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1.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C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4.我国改革的实践和某些单位改革的实践证明,广大群众和高层领导对改革态度比较积极,但中间的领导层对改革的阻力较大,这指的是( D )。
A五十九岁现象B哑铃现象C马奇士效应D中梗阻现象5.人类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外力可能影响其行为,但无法发动其行为,这是指人类行为的( A )。
A自发性B固定性C目的性D持久性2.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为使其明确,可以通过( A )。
A制订事业生涯的计划 B了解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C鼓励自我控制的前途和命运 D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3.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4.工程心理学又称人类工程学,它主要研究调整( A )。
A人—机关系问题 B人—人关系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人—组织关系问题5.事业生涯管理的宗旨是( D )。
A提高组织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B帮助个人设计有前途的职业生涯C使个人的职业生涯为组织目标服务 D职工个人和组织的计划与目标的协调统一2.在新的环境和挑战的冲击下,决定员工的福利和薪酬方式的是(A )。
A员工B公司C顾客D供应商3.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划分,可将组织行为学的观察法分为( )。
CA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B参与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C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D录相机观察法和录音机观察法4.有效的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
BA以个人为中心B个人与组织相结合C以组织为中心D以社会需要为中心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C )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A社会B家庭C组织D机关1.组织形象是社会大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整体的评价。
可以促进并完善组织内外形象的塑造过程的是( )。
BA组织文化B组织变革C组织设计D工作设计2.员工要求增发奖金,经理没一点反应,员工却猜到了答案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经理所想传递的信息是通过( )传递的。
AA沉默B信件C体语D信号3.人类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外力可能影响其行为,但无法发动其行为,这是指人类行为的( )。
AA自发性B固定性C目的性D持久性4.孙武认为作为将领的基本素质要求应放在第一位的是(A )。
A智B信C仁D勇5.格雷夫斯把性格粗犷、富有闯劲,愿意尊敬严格要求的上级领导的人的价值观归类为:( A)。
A社会中心型B权术型C自我中心型D顺从型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4道小题总分值20分)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ABC )。
A它的多学科性B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C管理的两重性D它的科学性4.宝钢的五大激励包括( BCDE )。
A客体激励B关怀激励C荣誉激励D榜样激励E支持激励1.人性化管理意味着(ABCD )。
A管理更贴近人性B提升人的工作潜能C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D宗旨是为了克服员工的单调感2.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要求做到(ABCDE )。
A决策观念的民主化B决策研究的公开化C决策体制的合理化D决策的法制化E决策研究机构的健全化3.以下五种理论中,从激励过程的起点来探讨激励问题的有(ABE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B奥德弗的ERG理论C弗鲁姆的期望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讲的保健因素主要包括( ACDE)。
A公司政策B工作本身的特点C与同事的关系D与领导的关系E工作的条件1.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环境的挑战(ABCD )。
A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来组织我们的思想B系统地考虑资源的安排C需要更灵活地设计规范和考核D需要更加人性地考虑管理员工2.决策的程序有许多阶段,其中包括( ABC)。
A发现问题B确定目标C拟定方案D核定价值准则E方案择优3.在管理实践中运用惩罚这一强化方法时应注意( ABCD)。
A及时惩罚B量罚必须适当C惩罚条例事先公之于众,使大家都知晓D只对事不对人E提倡重罚、狠罚4.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有(ACD )。
A工作中技术与人性成分不可分的混在一起B员工影响到组织内的工作及用于评价工作的标准C组织结构图不再能够反映工作场所特性的影响和关系网络D人们更重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1.已形成的群体规范具有( )。
ABDEA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B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C群体行为的界定功能D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E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3.调查法包括()。
ABCA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方法B给被调查者打电话了解有关情况C运用问卷量表,让被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D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4.著名心理学家薛恩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并提出了五种"职业锚"的观点,其中包括( )。
ABCEA技术职业锚B管理能力职业锚C创造性职业锚D安于现状职业锚E自治独立职业锚1.组织行为学关于个体特性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答:个体差异假设;完整的人假设;行为有因假设,渴望尊严假设。
2.朗顿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竞争管理的价值文化模式?(10分答:朗顿以组织取向未横轴,策略取向为纵轴,采取了两种维度:内部微观——外部宏观(策略的取向),和分权制的群体动力——集权制的官僚制度(组织的取向)。
3.什么是首因效应?答: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道小题总分值10分)1.权力距离答:权力距离是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有大小之分,它的大小可以用指数PDI(power distance index )来表示。
可以根据上级决策的方式(民主还是专制)、上下级发生冲突时下级的恐惧心理等因素来确定权力距离指数的概念。
2.组织的管理层次答:组织管理层次是组织的最高主管到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1.按照关于群体发展四阶段的观点,群体很容易陷入"群体意识",这个特点出现的阶段是( C )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4.影响组织的有效性和工作的质量的因素不包括: DA个体因素B群体因素C结构与过程因素D心理因素5.某群体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的成员组成,该群体属于( D)。
A命令型群体B任务型群体C利益型群体D友谊型群体1.什么是群体?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
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
个体往往通过群体活动达到参加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的目的,并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
2.试简述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等级论即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从最低级的需要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后,这一需要就终止了其激励作用。
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受到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3.“学习性组织反对分工、竞争和反应性”,请解释这个观点。
答:1.专业化的分工制造了隔离带,从而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2.过分强调竞争常常会削弱合作;3.反应性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他们更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开发创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道小题总分值30分)1.如何处理冲突?答: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和双方的利益;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
2.简述库尔特·卢因三步变革模型的含义。
答:1.解冻意思是对现有的生产方式或管理方式进行改变,不再循规蹈矩2.改变意思是用实际行动对变革进行具体的动作3.再冻结意思是对改变的成果进行保持,使其能够稳定的在变革后持续发展3.简述公平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的影响。
一个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相对报酬与他人的相对报酬比较会把自己现在付出劳动所得与过去付出劳动所得进行比较如果前者比后者低则会产生不公平感或者是认为没有前途影响工作积极性。
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公平理论应做到: (1)合理的薪酬制度、技能工资应与本人的技能成正比。
每个人都追求公平感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才会有好的绩效企业应建立一套合理、公正的薪酬制度。
(2)奖励公平。
当个人没有受到公正对待时会采取行为来减少不公平带来的紧张。
企业在处理人员晋升、加薪时应杜绝不公平现象。
(3)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不公平感是员工的主观感觉在实施公正、合理的奖酬杜绝不公平现象时企业也应教育员工以大局为重克服斤斤计较的缺点。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道小题总分值10分)1、组织管理层次是组织的最高主管到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
2、正强化的定义是,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
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负强化答: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2.规范承诺答:规范承诺是指由于受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1.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1.非正式领导答:非正式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中,由组织内成员自发推选的领导者,其领导地位主要是依靠个人才能和魅力赢得的领导者。
2.动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
2.非正式组织是组织种类之一,与正式组织相对。
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组织。
这种组织一旦形成,也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以制约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