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 ppt课件
《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3
D1样受体
D2样受体
与Gs蛋白偶联,
与Gi蛋白偶联,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使cAMP增加,
使cAMP减少,
产生兴奋性效应。 阻断钙通道
开放钾通道。
PPT课件
24
4.脑内多巴胺能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D1样和D2样DA受体
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主要存在D2样受体
中脑-皮质通路:存在D1样和D2样DA受体 结节-漏斗通路:存在D2样受体
苯二氮卓类
PPT课件
10
antipsychotic drugs
又名
PPT课件
11
体内过程
• 1.吸收:口服,胃肠道吸收不规则 • 2.分布: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 • 3.代谢:肝脏 • 4.排泄:肾脏 • 5.长期应用6W-6M后尿检呈阳性,有蓄积性
PPT课件
12
1)抗精神病及安定作用:
• 精神病患者服用后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
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狂等症状逐
渐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生活自理。
•本品显效慢,需连续用药六周至六个月后方 充
分显效。无耐受性。再连续用药产生耐受。
•正常人一次口服100mg,出现安定、
镇静、感情淡漠,安静环境中易入睡。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2. 镇吐作用:
镇吐作用强大,可对抗去水吗啡 引起的呕吐。
又称神经安定药(Neuroleptics)。
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 抗抑郁药(Antidepressive drugs)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
PPT课件
8
• 精神失常的治疗,上世纪50年代以 前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 或采用电及胰岛素休克疗法。
PPT课件
28
2. 治疗神经官能症
对焦虑、紧张、不安和失眠等症状有效 剂量不宜过大
3. 止吐
用于:尿毒症、胃肠炎、放射病时的呕吐
洋地黄等药物引起的呕吐
妊娠呕吐
顽固性呃逆
对刺激前庭引起PPT课的件 呕吐无效
29
4.人工冬眠:
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可使患者体温降 至34oC或以下
降低基础代谢率和机体的应激反应
小剂量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 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大剂 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
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3.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调节失灵,体温随外界环 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PPT课件
18
阻断外周α受体
•50年代初氯丙嗪的发现,对精神失
常的治疗具有划时代意义 。
第一个试用氯丙嗪是
Paraire 和Sigwald (1951, Paris)
PPT课件
9
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兰扎平
抗躁狂药: 碳酸锂 抗抑郁药: 三环类:丙米嗪
可与3H-DA竞争脑内DA受体,竞争 力强弱与其抗精神病作用强度平行。
能对抗去水吗啡通过兴奋延脑CTZD2
受体引起的呕吐。 PPT课件
22
3.多巴胺受体分型
现将DA受体分为D1~D5五个亚型 其中
D1、D5药理学特征相似,称为D1样受体 (D1-like receptor)
D2、D3、D4药理学特征相似,称为D2样 受体(D2-like receptor)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神失常分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病人的精神活动,即思维、情感、
行为之间的互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脱 离现实环境,即“精神分裂”现象。 可表现为:阳性症状(I型)
阴性症状(II型)。
PPT课件
5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也称情绪型精神病,
是一组以情感活动过度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 状的精神病。
可分为: 躁狂症 (Mania) 抑郁症 (Depression) 躁狂抑郁症(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nic drugs),
Antipsychotic drugs
PPT课件
1
概述
是指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影响下,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 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表现为 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和相 应的行为出现不同程度障碍。
包括: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焦虑症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
增加器官血供,改善微循环
临床常用氯丙嗪与哌替啶、异丙嗪组成 冬眠合剂用于严重感染、中毒性高热、 甲状腺危象和低温麻醉等情况。
PPT课件
30
氯丙嗪安全范围大 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多
PPT课件
25
5.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吩噻嗪类主要是通过阻断 中脑-边缘系统和 中脑-皮质系统 的D2样受体而发挥治疗作用。
PPT课件
26
代谢产物
MAO
R
R
Gi
Gi
AC
R
R
PPT课件
COMT MAO
27
用途:
1. 治疗精神病
可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急性患者 疗效较好. 对阳性症状(I型)效果较好:控制躁狂、 兴奋,缓解幻觉、妄想,改善某些思维联想 障碍和运动抑制症状。 对阴性症状(II型)无效,甚至加重症状。 无根治作用,必须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 减少复发
➢生长激素 影响生长发育
➢促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减少
PPT课件
20
1.在研究精神病发病机制中发现
苯丙胺促脑内DA释放 左旋多巴在脑内脱羧变为DA
正常人出现 精神障碍
双硫醒抑制多巴胺β羟化酶 增加脑内DA含量
精神病患者 病情恶化
PPT课件
21
2.实验依据
氯丙嗪
能提高动物脑内DA主要代谢产物 香草酸(HVA)生成率
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 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
血管扩张 血压降低
直接抑制心脏 ECG改变(Q-T↑,P-R↑,
T低平, S-T下降)
பைடு நூலகம்
阻断M胆碱受体 引起口干、便秘、
视力模糊
PPT课件
19
促进
➢ 催乳素
抑制
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
(抑制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促性腺激素 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释放
减少,引起排卵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