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1)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管理 (2)旅游目的地组织管理 (3)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 (4)旅游项目、景区、景点管理 (5)投资管理 (6)业务管理 (7)环境管理 (8)旅游者管理
弥补自然环境 提升人文环境 改善经营环境 完善市容环境 强化休闲环境 优化交通环境 协调景观环境 严格保护环境 创造发展环境。
闲度假游所需要的核心元素:场景、体验、深度、夜经济、时 间规划……
绝大部分古镇的内容惊人一致: “看”:古建筑、老物件展示、民俗文化表演; “吃”:美食街,地方特色小吃; “购”:商业街,千镇一面的旅游商品; “娱”:古镇周边小游乐场; 时间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是否过夜,“过夜”与否直
波特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
——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 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 ——价值链的分析等。
《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 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 。
——中国只有两个古镇,一个是南方古镇,一个是北方古镇!
古镇运营者抱怨:现代年轻人太可悲了,我们这么有文化的东西 ,他们居然不喜欢?
现在年轻人真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吗?当然不是! 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是不是传统文化? 文化形式要融合现代消费潮流,当代审美情趣。
观光旅游也好、休闲度假游也好,并不是离开文化就活不下去。 如果非要说它们有灵魂,那灵魂一定是“用户体验”。
1996年美国撤销国家旅游局; 韩国最初在陆地运输局和交通部内设旅游科,1963年升格为旅
游局(隶属交通部),后又隶属文化体育部,再成立文化观光 部; 日本从观光部(相当于司级)到观光局(相当于副厅级),再 到观光厅(相当于副部级); 印度从交通部旅游局到民航旅游部,再到文化旅游部,现单设 旅游部; 意大利国家旅游局曾隶属工业商业手工业部,后为政府文化遗 产与旅游部,现单设旅游部
中国旅游之忧
一是面临市场之忧,阶段性,可持续;(国际市场萎缩) 二是结构之忧,不均衡,不成体系;(地区结构、产业结构) 三是方式之忧,外延式扩张,粗放型增长;(有规模,无品质) 四是效益之忧,资源浪费,经营困难;(有利益,无公益) 五是环境之忧,自然环境污染,社会环境恶化,经营环境恶劣; 六是形象之忧,雾霾中国对应美丽中国,土豪中国对应发展中国。
发展可持续 游客讲文明 企业讲诚信 环境有秩序 管理有效率 社区有共享
管理目的
下级部门 旅游企业 非盈利组织 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居民 旅游者
管理对象
公共空间——公共休闲空间 公共环境——清新空气 公共产品——公园 公共项目——绿道、厕所 公共服务——目的地营销
一、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意义
1)旅游活动具有异地化特征,需要管理进行区域协调 2)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特征,需要管理进行统一领导 3)旅游服务具有社会性特征,需要管理进行规范控制 4)旅游活动具有普遍性特征,需要管理进行全面规划
• 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比较难!
没有枪 没有炮
旅游局为啥改名旅游发改委? 一有权力, 二有钱!
美好生活是小康社会和文化建设的新追求,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 动能。
好的旅游目的地需要空间拓展,更需要内容创造,从而让游客在主 客共享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深度体验以增强获得感。
商业环境、国民休闲和文化品质所构成的美好生活,为旅游目的地 建设、形象培育、宣传推广和市场主体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动力。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评估机制;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诚信等级评定制度。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三是交通体系: 旅游交通的可到达性,大交通快捷,中交通畅达,文化路、生态路 、旅游路;交通节点服务设施,集散中心; 一般便利设施建设;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车联网; 绿道体系。 四是:旅游信息体系: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咨询设施;城市解说
美好生活既包括丰衣足食的基本需求,也包括诗与远方的精神追求。
“吃有肉、住有楼,还有闲钱去旅游”是老百姓对小康社会的朴素理 解。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 方”则是年轻一代的城市白领对远方风景和美好生活的现实呐喊。
人的终极消费 存钱 度假 消费 健康
全域旅游瑞士 苏黎世银行 阿尔卑斯山 手表、军刀 羊胎素
接决定了消费客单价。(四小时经济)
把古镇先天的休闲度假业态,做成了传统观光旅游产品。 以区域游客为主的多数古镇,做成“停留时间四小时、复游率基
本为零”的传统观光游产品。 追求文化的原汁原味,是古镇最大误区。 年轻一代为主的游客更加追求深度、创意、个性的场景体验,那
种对文化生硬、直白、原汁原味的陈列式和表演式展示,既不符 合现代游客的喜好,也无法延长时间规划,无法让游客停留更长 时间。
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旅游电子政务网建设。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五是公共设施与产品体系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生态保护; 城市游憩设施; 公共厕所与卫生设施。 六是目的地营销体系 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推广 多媒体的应用; 移动终端,活动营销,事件营销。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赫伯特·西蒙( 美 1916—2001):管理就是决策(1978年度诺 贝尔经济学奖)
德鲁克(美 1909—2005 )管理就是创新。——现代管理之父 阿索斯:管理是一种文化。
你认为管理是什么?
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 取竞争优势。“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 推向了高峰。
与旅游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多在公共服务方面:
一是开放程度,便利化;
二是基础设施,均质化;
三是交通设施,立体化;
四是服务设施,完整性;
五是旅游吸引物,系统性;
六是旅游目的地,普遍性; 七是旅游投资,积极性; 八是旅游文化,促进性。
美国黄石公园门票,开车进入的票价为 每车25美元,可以在里头玩7天。 花80美元,可以买一张年卡,畅游全美 国的国家公园
七是旅游惠民体系
假日制度与具体安排
城市休闲体系建设
城市服务体系建设 特殊人群的旅游福利
青岛
旅游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城旅一体、主客共享
全域发展、居旅相宜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
八是政府体系 各类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旅游公共服务战略和规划制定; 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培养; 发展旅游协会和旅游市场中介组织;
耕了别人家田,慌了自家的地!!
别人不愿做,不能做,不好做的事情,是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做到事情! 市场做不了,其他部门做不好的事,是旅游管理部门的事!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一是安全体系:旅游公共安全机制建设; 旅游公共安全服务设施; 旅游安全监测和预警服务; 紧急救援体系,机制、网络、运作。 二是旅游者权益体系: 旅游者权益保护; 对旅游投诉的执法检查; 旅游消费环境监测;以旅游者满意度调查及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为主的绩效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八是政府体系 对旅游公共服务主体提供减免税和优惠贷款; 政府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投入; 区域协调平台建设; 各个部门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 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用行政、经济、法制的手段 对国家或当地的旅游发展进 行宏观、间接的调控。
泛滥的古镇,集体入冬!
目前超过八成的古镇处于不盈利状态! 为何“叫好不叫座”?因大多数古镇,已经脱离“休闲度假”
的本质! 度假属性的古镇,被做成了传统景区! 很多古镇,不自觉地把自己做成了传统景区产品,严重缺乏休
1995 年 组 建 加 拿 大 旅 游 委 员 会 ( CTC CANADA TOURISM COMMISSION)是一个独特的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与私营部门 的协调组织,其执行管理机构是由26位业内成员组成的董事会。
主席和总裁由加拿大总理直接任命,其余的24位董事则是来自加 拿大公 私营旅游部门的各个领域的专家代表。
管理主体
他人管理——依靠外力,强制开展——企业 自主管理——互助协调,遵守契约——协会 部门 机构 个人
旅游目的地管理所存在问题
旅游管理主体单一,职权有限 旅游管理是以结果为主导的,而非原因——摁下葫芦起了瓢 目标是纯经济目标,社会和环境目标关注较少 绩效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看领导是否满意,而非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管理的二重性
(1)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具有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自然属性。
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运动的内在要求所引起的。
2)旅游管理的社会属性

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
游客花钱是去享受,不是去参加“文化补习班”。 文化能够融入到旅行过程中,要实现增加旅游的体验感、厚重感
、层次感、收获感目的。
具体包括以下管理内容: (1)旅游管理体制模式和旅游经济运行框架的确定。 (2)旅游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3)旅游业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4)对旅游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监督。
Part Three 三、旅游目的地管理内涵


管 理 措
理 内 容



管 理 目
理 对 象
主 体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涵
旅游目的地管理内涵: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人们按客观 发展规律要求对旅游目的地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 调和控制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