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测量与评价
注意事项: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垂,肌肉不要紧
张;位置定位要准确; 评价: 1-5 岁儿童上臂围的评价标准: >13.5cm 营养正常, 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营养不良
儿童头围的测量
头围:(反应大脑与颅骨的发育指标,头围的大小与脑发育 有关,3岁以下儿童需测量)
1 )使用器材: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软尺,使用前先校正, 用标准钢尺校对, 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2)测量方法 被测者: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 测量者: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右手拇指将软尺 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 骨粗隆及左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 处的读数,以cm为单位,读至0.1cm。 3)注意事项: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不能打 折,长发和梳辫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 分开,使软尺紧贴皮肤。
被测者
让母亲脱去小 儿鞋帽和厚衣 裤,使其仰卧 于量板 中线上
测试者
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 板,面向上,两耳 在同一水平 线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 缘连线与量板垂直;测量者位 于小儿右侧,左手按着两膝, 使两下肢并排紧贴底板,右手 移动足板,使其紧贴两侧足跟, 然后读取足板在两侧尺上所指 刻度数,至0.1cm重复两次, 取平均值;
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中位数百分比=实测值÷中位数×100% 1、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标准如下:
评价
营养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参考标准体重(WT/A)中位数(%)
90-100 75-89 74-60 <60
参考标准身高( HT/A) 中位 数(%)
95-100 90-94 85-89
二、成人体重测量
使用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电子或机械 的体重 秤,目前常用的是复合的身高体重计。使用前检验 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误差不超过 0.1kg,检 验方法是分别称量备用的10kg、20kg、30kg的标 准砝码,检查指示读 数与标准砝码差值是否在允许 范围。灵敏度检验方法:是置100g砝码,机械的体 重秤应观察刻度尺抬高3mm或游标移动显示0.1kg 位置,电子体重秤应显示 0.1kg。 测量前排空大小便, 穿着短裤短袖衣,站 在秤台中央。
儿童胸围与头围的关系
头胸围交叉:如果2.5岁时胸围还小于头围,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胸部肺发育不良
1岁时
头围与胸围 大致相等
交叉情况 交叉晚说明 营养欠佳或 发育不良
1岁后
胸围与头围 的差约等于 小儿的年龄
儿童的体重测量
使用器材:婴幼儿专门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被测者:1岁以下取卧位,1-3岁幼儿取坐位。测 量前排空大小便,脱去鞋帽和外衣穿着短 裤短袖衣,安静地位于称台中央。 测量者:读取读数,读至0.1kg 注意事项:婴幼儿无法独立配合测量,可用减差 法进行测量;使用前要检查器材,并 进行校正。
一、成人身高测量
使用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电子或机械的身
高计。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标准刻度钢尺检查其 刻度是否准确,1米的误差不能大于0.1cm
受试者 赤足、立正姿势站在 身高计的底板上 (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成 60°),足跟、骶骨 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 相接触(三点靠立 柱),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两眼平视 前方,耳廓上缘与眼 眶下缘成水平(两点 成水平);
⑶测量方法:测量者用软尺置于测量点,水平围绕一周进行测量;
⑷读数要求:以“cm”为单位,读至0.1cm。
六、成人上臂围测量:
1)使用器材: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软尺,使用前先校正,用标准 钢尺校对, 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上臂围分为上臂紧张围和上臂松弛围,两者差值越大说明肌肉发育状况 越好,反之说明脂肪发育状况良好。 2)测量方法 ⑴上臂紧张围: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 令被测者斜平举左上臂,角度约为 45°,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曲肘,用 软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软尺围成的围径要与上臂垂 直,松紧度要 适宜,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⑵上臂松弛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驰时的围度。 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软尺保持原位不动,让被测者将上臂缓慢自然 下垂,软尺在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测量误差不超过 0.5cm。
皮褶厚度计
2)肩胛下角(背部)皮褶厚度
使用器材 : 皮褶厚度计。使用前需校正:指针调至“ 0” 后, 须将皮褶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至国际规定的 10g/mm2的范围内。 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者:在被测者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 2cm处,顺自然皮褶方 向将皮褶纵向捏起测量其厚度,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 立即读数,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任两次之间所测的数 值误不应超过5%。 注意事项:皮褶计要与水平成45°。
注意事项
每天使用前进行校正。受 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 下动作要轻测量体重标准 (如穿着厚薄。测量前不 能喝 水、进餐,测量时间 等)要统一。
受试者
测量步骤
将体重秤置于平坦地 面上,调零。
读数
测试者
待受试者站稳、秤的指针或数字稳定后读数。 以kg为单位, 精确至0.1kg,两次读数误差不 超过0.1kg.
测量者: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 固定于婴幼儿胸前右侧
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 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 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读0.1cm。
注意事项: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位置的准确;各处软尺轻轻贴于皮肤,皮下脂
肪厚的婴幼儿,软尺接 触皮肤宜稍紧些。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的内容
人 测量项目
婴儿
幼儿 成人Leabharlann 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臀长、上臂围
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坐高,上臂围 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
体格测量的意义: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
现在把小腿围称为第四围,可见这一围是仅次于胸围,腰围,臀 围的重要性了,理想的小腿围=身高CM*0.5-50.研究证明 小腿围太细的人容易得心脏病。
肩胛下角
肩胛部皮褶
★
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 厘米处。与脊柱成 450方向捏提皮褶。
3)腹部皮褶厚度测量:
使用器材:皮褶厚度计。使用前需校正:指针调至“0”后, 须将皮褶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至国际规定的 10g/mm2的范围内。 被测者:自然站立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距脐左侧1cm处的
皮肤和皮下组织沿着与正中线平行方向捏
⑴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呼吸平静。 ⑵测量定位:对男性和尚未发育的女性,软尺下缘在胸前沿乳头上缘,对于 已发育女性,软尺在乳头上方与第四肋骨平齐; ⑶测量方法:将软尺上缘经肩胛下角下缘向胸前围绕一周。 ⑷读数要求:在被测者呼气末期读数,以厘米为单位,读至0.1cm。 3)注意事项:被测者姿势要正确,不要低头、耸肩、挺胸、驼背;软尺松 紧要适宜,以对皮肤不产生明显压迫为度
注意事项
足板与顶板平行, 与底板垂直;两 侧刻度一致时, 方可读数,
儿童身长的测量
三岁以上的儿童: 2、身长: 使用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电子或机械的身高计。使用前 应校对零点,以标准刻度钢尺检查其刻度是否准确,1米的 误差不能大于0.1cm 被测者:受试者赤足立正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 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 60 度),足跟,骶骨部及 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三点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 (两点呈水平)。 测量者:测量者向下移动头板使其与头顶接触,读至0.1cm。 注意事项:(同成人身高测量);另备不同高度的小椅 子,身高坐高计靠墙放置,小椅子的靠 背要 紧靠身高坐高计立柱。
1 )使用器材:皮褶厚度计。使用前需校正:指针调至“0”后,须将皮褶 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至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内。
2)测量方法
⑴受试者:穿着背心和短裤。上肢自然下垂。 ⑵测试者:测试者找出被测者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 2cm处(左肩峰至尺骨鹰 嘴连线的中点) ,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被测者部分皮肤和皮组 织夹提起来。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 回落后立即读数,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任两次之间所测的数值误不 应超过5%。 注意事项:测量时皮褶计与上臂垂直,不能把肌肉夹提起来。
⑶读数:读数时以“cm”为单位,读至0.1cm,读后做记 录。
7、皮褶厚度测量(了解皮下脂肪厚度,判断人的肥瘦)
测量意义:皮褶厚度测量是测量和评定人体组成的简便方法,人体脂肪大 约有 2/3 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 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肥胖情况,而且可以用所测得的皮下脂肪厚度推 测全身的脂肪数量,来评价人体组成的比例,间接反映能量的变化。 肱三头肌
起,用皮褶计测量距拇指约1cm处的皮褶 根部厚度。
锁骨中线
程序5 腹部皮褶测量
脐水平线
脐水平线与右 锁骨中线交界 处。沿躯干长 轴方向纵向捏 提皮褶。
二、儿童体格测量
身长 使用器材: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将其平放在平坦地面
滑板 底板 2头板
2围板 2侧围板上面均有刻度,精确到厘米
儿童身长的测量方法
测试者 站在被测者 右侧,将 滑板移至 受试者头 顶。
读数 读数时双眼 应与压板的 平面等高, 以厘米为单 位,读至小 数后一位 0.1cm,并记 录。
注意事项
测量器材应置于 水平地面并靠墙。 测量姿势要求 “三点靠立柱” “两点成水平”, 水平压板与头部 接触时要适度, 头顶的发辫要松 开,发结等饰物 要取下。
儿童胸围的测量
胸围测量意义:胸围是胸廓的最大围度,是人体宽度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胸
廓的大小和肌肉发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 同时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