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理解与赏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理解与赏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理解与赏析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2分)农家院里的红色博物馆马宇龙①田军是虎山人。

②虎山是甘肃平凉一个小地方,但对于田军来说,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地方。

说起虎山,他能说出一大串儿故事。

但他说得最多的是关于红军的事。

提起红军,田军就会仰起头,眯起眼,很有腔调地讲给你:那是1935年8月20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军政委吴焕先带领红二十五军翻过六盘山,冒雨进入平凉,在虎山设立火力点,以此掩护主力军上白庙塬……③他说这些,大多数人将信将疑。

田军也不强辩,不声不响地把你领到他家里,在那个面向泾河、背靠虎山的农家院落里走一圈,你于惊讶之中不得不信服起他来。

他的家,有那么多无声的见证者,无需多言,看看,便一目了然:红军刀、红军标语、红军水壶、望远镜……正讲述它们所经历的那些铁血岁月。

④一个农家院落,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身无长物,貌不惊人,论年龄,四十七岁,不老也不少;论家境,父母早逝,吃百家饭长大。

这样一个家中,为何会装满红色历史?⑤田军说,在家家户户辗转流徙的日子里,童年的他听到了不少虎山祖辈相传的故事,特别是红军过虎山的事。

十来岁时,一次他在亲戚家吃饭,偶然看到盛馒头的瓷盘子上写着“北上抗日”的白底红字,他问家里的老人,老人讲了这个盘子的由来。

田军把这个盘子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觉得这个盘子充满了故事。

老人说,喜欢你就拿去吧。

后来他进学校读书,课堂上老师讲红军大会师,讲红军与六盘山的故事,他兴奋不已,觉得这些故事就在他身边,与他很近很近。

⑥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山上所有的村子里四处打问与红军有关的东西,大家知道他喜欢,也都给他提供线索,从起初的山里搜寻,到后来的高价收购,一直到踏遍陕甘宁三省寻访,几年下来,他的一些资金全部变成了红色革命文物。

⑦田军的红色情结,与他特殊的成长经历有关,幼年时期孤苦无依的贫困岁月让他对未来充满幻想,后来的衣食不愁、现世安稳又让他时时不忘过去。

如今,孩子们长大,先后外出求学,他一下子变得落寞和孤单,便把所有的精力花在这些文物上,从中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⑧那一年,镇上搞危旧房和文化乡村项目建设,改造了他的老房子,当他把这些东西摆放出来的时候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几十年下来,积攒了近五百件,除了长征时期的遗物,还有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革命建设中的军刀、军号、发报机、装粮袋、红药箱、马鞍子、雨衣、袖章、塑像、文书、丝织画、油画、宣传画、玻璃画、雨伞等,林林总总,挂满了墙壁,摆满了展台。

有人曾经劝他拿去卖了,就变富翁了。

他想了想,现在不比当年,日子好多了,村里有新房,在城里也买了商品楼,既当农民又当市民,不愁吃不愁穿的,要那么多钱干啥?再说,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每个物件里都有故事都有人生,怎么舍得卖掉呢?⑨想来想去,他决定搞个个人博物馆。

生活越来越好,人们都离过去越来越远,他真怕好多人慢慢都不记得当年那些人那些事了。

⑩年前,他终于付诸行动,全家动手,儿女齐上,邻里帮忙,给他的平顶房搭建二层活动板房,在二楼顶棚上安装透明玻璃瓦,把五百件藏品都摆了出来,呼朋唤友地邀人来参观,他的家,从此有了一个博物馆的模样。

⑪虎山秋日,山野金黄。

他的家庭博物馆又一次迎来大规模的扩建。

这次,他才算是把个人私藏变成了面向公众的真正开放。

我去时,扩建已接近尾声,他介绍说除了国家文化项目补助了些和自掏腰包外,其余都是大伙支持,乡里乡亲的工程队赊账。

我看到,博物馆门脸刚刚修成,“乡村记忆”红色博物馆的牌子赫然在目。

⑫这些遗迹,是脚印,是热血,是人世间永远不会消散的气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军家里有许许多多关于红军的无声的见证者,不得不令人信服。

B. 文章通过写田军搜寻与红军有关的文物并修建红色博物馆,表现其内心的红色情结。

C. 文章叙事性很强,夹杂议论、抒情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D. 本文与贺敬之的《回延安》都表达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浓厚情感。

2.文中第⑧段为什么要详细罗列田军家收藏的红军文物?(3分)3.田军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1)“提起红军,田军就会仰起头,眯起眼,很有腔调地讲给你。

”(赏析句子)(3分)(2)“田军把这个盘子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觉得这个盘子充满了故事。

”(赏析加点词语)(3分)5.说说你对“这些遗迹,是脚印,是热血,是人世间永远不会消散的气息”的理解。

(6分)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2分)日子黑亮,铁锅情长尚九华①过去,乡下人家都有一口大铁锅,砌嵌在灶台之上,它能用来蒸煮熏炒,将农家的一日三餐烹调得滋味深长。

儿时放学归家后,我最爱围在铁锅旁,看着母亲烧饭炒菜。

尽管当时日子苦,锅内难得有好菜,可即便是最简单的卷心菜烧豆腐,也能让我欢喜。

铁锅里咕噜起伏的响声,是我听到的最美乐曲。

②父亲偶尔会买一些小鱼小虾,给我们补充营养。

母亲把锅烧得通红,淋油,等油烧热后便倒入鱼虾,只听“吱”的一声,白烟四起,鱼香味便很快弥漫在破旧、昏暗的厨房里,我们的心也顿时暖了起来。

③铁锅能暖心。

爷爷年轻时,曾走村串寨地给人补鞋、补伞,风里来雨里去。

每次出门,他总要背上一口铁锅。

到了晚上寻一处废弃的房子或是山洞,埋锅造饭。

他说,看到锅里冒出热气,疲惫便会消失无踪,铁锅给了他辛劳一天后的最大慰藉。

“有口锅,能吃上口热乎的,心便暖了,日子也就有了盼头!”④铁锅能传递爱。

有一年寒假,有个十多人的马戏团到我们村卖票演出。

夜晚来临,戏终人散时,成员们便在帐篷内垒砖搭灶,将两口大铁锅支在灶上,一口做饭,一口烧菜。

炊烟起了,寒冷的帐篷也变得热气腾腾了,成员们围坐在两口铁锅旁,有说有笑,乡愁便在铁锅旁消融了。

铁锅也消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不满和隔阂,让彼此间友善起来。

以至于后来我读到《石头汤》时,竟想,如没那一口大铁锅,那么乡民们也就无法奉献出那么多的食材来,彼此间的关系也就得不到改善,大铁锅才是故事最不可或缺的载体,是让人变得团结友爱的桥梁啊!⑤奶奶在世时常说,再冷再硬的东西,只要下到铁锅里,都会变得柔软、暖热起来。

她说,家里一定不能有两样冷东西:一是冷言冷语,二是冷锅冷饭。

暖言暖语才暖人,热锅热饭才热心。

因此,无论日子多艰难,每一天她都会将家里的锅烧得热乎乎的。

⑥铁锅还能带来希望的光亮。

奶奶常说,刚用的新铁锅就像我们家的光景,很黑,还总是生锈,可只要不停地烧,它就会越来越亮,变成一口不生锈的好锅。

“这是因为烧久了,新锅就会由生铁变成熟铁,熟铁锅就不会生锈,而且会很亮。

人也一样,只要勤劳,不怕被艰难烤烧,明亮亮的日子就一定会到来。

”奶奶这般鼓励我们这些子孙。

⑦到我父亲这辈,家里的日子果然好了起来,而她留下的那口养育了几代人的铁锅,至今仍旧黑亮,烧出来的饭菜依然特别好吃!奶奶给了我们“一口好锅”。

⑧如今城里的农家乐餐馆,都少不了几口大铁锅,但很多都是机器造出来的新锅。

不久前,听说有个饭店老板,专门到乡下高价收购老铁锅,原来他在城里开了连锁农家乐“地锅村”,要的正是由老手艺人手工铸造,用过很多年岁的老铁锅。

因为唯有那样的锅,才能端出一道道儿时的味道,做出与记忆中如出一辙的柴火饭菜来!⑨炊烟是故乡的标签,而铁锅则是炊烟的发起者,一缕缕炊烟之下,便是一口口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的大铁锅。

温粥热菜,煮饭烧汤,一口铁锅,担起一大家人的晨昏饮食,从此,人间美味,都只在故乡的那一口铁锅里。

⑩如今,很多人用起了电饭煲和小巧的不粘锅。

锅变小了,围坐在一起吃大锅饭菜的人也少了,人们都被各种忙牵制着,似乎早已忘了铁锅,也忘了曾在一起守着铁锅吃饭的人。

⑪日子黑亮,铁锅情长,奶奶的话,我始终记得。

铁锅是故乡千百年来最黑亮的记忆,每一天,它都从晨曦中醒来,煮开一天的奔波,又在月色中睡去,结束一天的劳作。

它一生蒸煮熏炒,只为化开一个个艰难的日子,暖开千家万户,以及无数平凡的人,并让勤劳勇敢之人的日子,慢慢呈现出不再生锈的光亮来。

⑫铁锅不可忘,更不能消失!(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中作者以“童年记忆”为行文线索展开叙述,思路清晰。

B. 不管日子有多艰难,奶奶都会将家里的锅烧得热乎乎的。

C. 由老手艺人手工铸造的,用过很多年的老铁锅可以做出与记忆中如出一辙的柴火饭菜来。

D. 一口口铁锅是炊烟的发起者,而炊烟又是故乡的标签。

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3.作者为什么要提到“机器造出来的新锅”“电饭煲”“不粘锅”?(4分)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1)铁锅也消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不满和隔阂,让彼此间友善起来。

(赏析加点词语)(3分)(2)铁锅是故乡千百年来最黑亮的记忆,每一天,它都从晨曦中醒来,煮开一天的奔波,又在月色中睡去,结束一天的劳作。

(赏析句子)(3分)5.“铁锅情长”的“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及解析十一、1.(3分)C 【解析】文章中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C项。

2.(3分)①突出数量多、种类全;②照应前文“近五百件”的数量,和田军看到如此数量时的吃惊;③为后文田军开办红色博物馆做铺垫。

3.(4分)①热爱历史;②求知欲强;③为了历史价值,投入大量精力,无私付出;④尊重历史的价值,不为钱财所动。

4.(6分)(1)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突出了田军讲述红军故事时的投入、自豪的神情,表现了他对红军、对红色历史的熟悉和浓厚兴趣。

(2)“翻来覆去”是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田军看见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物品时惊喜、好奇的心情。

5.(6分)红色博物馆展出的红色革命遗物,是革命先辈生活的记忆,承载、蕴含着革命者的热血,而这些记忆和热血精神将永远不会消散,永远被人民铭记。

十二、1.(3分)A 【解析】作者是以“铁锅”为线索进行叙述的。

故选A项。

2.(4分)概括了前文写的奶奶给我们留下一口养育了几代人、烧菜特别好吃的铁锅,表达了“我”对“铁锅”深厚的情感和对奶奶的怀念。

3.(4分)全文是以“铁锅”为行文线索展开叙述的,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机器造出来的新锅”“电饭煲”“不粘锅”,与“铁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铁锅”的深厚情感,以及“铁锅”在作者成长记忆中的重要意义。

4.(6分)(1)“消融”一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铁锅能传递爱、消除隔阂、给家庭生活带来和睦的重要作用。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铁锅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和“我”对铁锅刻骨铭心的记忆,表达了“我”对铁锅的感激、缅怀和难忘之情,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5.(5分)①儿时,日子苦,但母亲在铁锅里烧的菜总能让“我”欢喜;②铁锅能暖心,让在外的人感到慰藉;③铁锅能传递爱,人们借助铁锅做出美食,彼此关系得到改善,团结有爱;④铁锅能带来希望的光亮,人要像铁锅一样,不怕被艰难烤烧,通过勤劳让生活变得更好;⑤铁锅是故乡的记忆,温暖千家万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