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鉴定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与解离液中所用的酒精浓度相同B.漂洗时使用的酒精浓度与解离液中使用的酒精浓度不同C.制片后可以观察到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的动态变化D.显微镜下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远多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2.已知一株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该玉米植株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3.在人类中,惯用右手(R)对惯用左手(r)为显性遗传。
若子代惯用左手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25%、50%、100%,则双亲的基因型依次是: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 ()A.②④⑥B.③④⑤C.③⑥⑤D.④⑥⑤4.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细胞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也不同B.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的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D.b细胞衰老后所有酶活性均下降5.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性状表现型的比为1:16.大约在9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
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
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1/9B.1/10C.1/540D.1/7207.蚊子的基因A、B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
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aaBb的个体占( )A.1/8B.1/7C.1/5D.1/48.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A.蚕豆叶肉细胞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9.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DD.WwDd×WWDD10.已知Y、y和R、r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亲本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 YYRR×YYRrB. YYRr×YyRrC. YyRr×YyRrD. YyRR×YyRr11.假定四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AaBbCCdd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B.1/16C.1/8D.1/412.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 )A.细胞中DNA含量始终相同B.三种细胞的呼吸酶相关基因都在表达C.寿命长的细胞一定能分裂D.核基因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13.关于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生理过程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会发生代谢降低,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小等现象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也与基因有关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发生在老年期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减少的细胞是癌细胞14.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15.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所有的粉红色的牵牛花与所有红色的牵牛花随机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A.红色:粉红色:白色=4:4:1B.红色:粉红色:白色=3:3:1C.红色:粉红色:白色=1:2:1D.红色:粉红色:白色=1:4:116.下面是某人群中耳垂遗传情况调查结果。
据此可以判断( )A.B.有、无耳垂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C.依据第①组结果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D.第②组中所有父亲均为杂合子17.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橙红色。
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数目呈蓝黑色,一半数目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数目呈蓝黑色,一半数目呈红褐色18.某种群中,若已知雌配子中A:a=3:7,雄配子中A:a=4:6,则后代中显性个体出现的概率是()A.3/4B.29/50C.6/50D.23/10019.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Ⅳ的F 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20.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B.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过程均使用了假说—演绎法C.病毒和原核生物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真核生物的遗传未必遵循D.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与孟德尔所选的实验材料有密切联系2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A.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B. 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C.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总结D. 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22.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再将F1中高秆抗病植株分别与矮秆感病植株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B.1∶1∶1∶1C.4∶2∶2∶1D.3∶1∶3∶123.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D,小球代表d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C.每个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比例必须为1 1D.连续抓取了3次DD组合,应舍去2次,只统计1次2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25.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
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类型可能是( )①全都黑色②3黑1白③2黑2白④1黑3白⑤全部白色A.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6.已知某作物晚熟(W)对早熟(w)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50%的概率死亡,且纯合感病个体不能存活,现有一株纯合晚熟抗病个体与一株早熟感病个体,杂交得F1,取其中所有晚熟感病个体自交,所得F2表现型比例为( )A.9∶2∶3B.4∶2∶2∶1C.16∶8∶2∶1D.10∶5∶2∶127.具有n对等位基因且均为杂合的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2nB.4nC.2nD.3n28.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遗传时可自由组合。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的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A.78或58B.916或516C.38或58D.3829.人类的双眼皮(图中黑色)对单眼皮(图中白色)为显性,下图是两个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图,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互相抱错了孩子,请确定被抱错的两个孩子可能是()A.1和4B.1和5C.2和5D.2和443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bb的个体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3/4B.1/4C.3/5D.5/8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31.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①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过程产生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⑤过程称之为________,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D是胰腺细胞,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D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 O,则H 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
该胰腺细胞是否具有增殖能力?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将发生的变化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