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18223120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学习者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念、原理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该专业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也是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基础理论之一。

在教学中除去介绍基本的原理外,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要特别强调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际联系等环节,使同学们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专门方法和技术,并提高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课程研讨、模拟演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又要特别注重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讨,使学生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还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对本课程的教学,一般适合采用以下方法和形式:教师讲述、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模拟实验和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并写出调查报告。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试课以学期末的统一闭卷考试为主,评定成绩时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

期中成绩占20%,考查课的期末考试由课任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次课随堂考试,此外还需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开闭卷均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及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标: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理解: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理解效度和信度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个性与管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个性概述
第二节能力与管理
第三节气质、性格与管理
第四节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
了解:个性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个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态度的概念和特点、形成和改变。

理解:能力的定义和分类、能力的类型差异;掌握管理层次与能力结构的关系。

掌握:气质、性格的概念与分类;掌握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意义,包括个性差异与事业成就、与用人标准、与管理方法以及与班子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心理过程与管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心理过程概述
第二节知觉与社会知觉
学习目标:
了解:心理过程的基本含义,包括: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感觉的概念、分类。

理解:知觉的概念、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以及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的概念以及失真的原因。

掌握:归因的概念和内容,理解归因偏差。

第四章激励理论与应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人类行为模式与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
第三节激励因素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行为的模式;掌握需要、动机的概念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理解激励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薪资、福利与工作体验的含义与作用。

掌握:工作体验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群体行为基础
本章内容:
第一节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群体心理现象
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认知
第四节群体凝聚力
学习目标:
了解:群体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感染的概念。

理解:群体心理现象与个体心理现象的区别、群体规范的概念与群体规范的形成。

掌握:群体规范在管理中的应用、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角色冲突和角色分工、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第六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本章内容:
第一节群体压力、从众现象与协同效应
第二节群体沟通
学习目标:
了解:群体压力与从众现象概念及特点、协同效应、群体促进效应和社会惰化效应。

理解:群体沟通的概念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

掌握:从众现象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七章人际关系
本章内容: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三节竞争与合作
学习目标:
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解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及应用、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人际反应特质。

掌握:合作与竞争的概念以及现代企业竞争的特点
第八章群体冲突与团队管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群体冲突
第二节团队管理
学习目标:
了解:冲突的概念、特性和类型、团队的概念与类型。

理解:冲突的形成过程、高效团队的特征。

掌握:冲突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九章领导与领导理论
本章内容: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第二节领导素质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领导行为理论
第四节权变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领导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含义与内容、领导个人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理解:理解权变理论的含义、环境因素与领导素质、行为、和领导成效的关系、领导的含义及其与管理的关系、权力与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掌握:领导四分图模式、管理方格图和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本章内容: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
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第四节组织变革的内容与过程
学习目标:
了解:组织与组织结构的概念、构成要素、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含义。

理解:组织变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动力、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内容与原则。

掌握:基本组织结构的形式和特点、组织变革的阻力、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四、实验(上机)内容(详见《组织行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
2、情景模拟练习
3、激励理论应用案例讨论分析
4、冲突管理测试
5、领导素质与类型测试
6、组织效率与分析测试
六、考核办法
考试课以学期末的统一闭卷考试为主,评定成绩时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

期中成绩占20%,考查课的期末考试由课任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次课随堂考试,此外还需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开闭卷均可。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1、《管理学》(第2版),周三多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组织行为学》,孙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管理心理学》,苏东水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4、《组织行为学》,郭毅,阎海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组织行为学》,李剑锋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6、《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周文霞孙健敏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7、《组织行为学》 [美]史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八、说明
建议学生课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

制订:史翠萍王芳陈玉芳杨玉芝张小雪
审定:史翠萍曲天娥
批准:吴国华
《组织行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1434961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验学分:0.5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一、实验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本实验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课《组织行为学》的附属课程,设置本课程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其他课程奠定基础性能力。

通过所设置的实验课,学生将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企业的个人、群体、组织工作的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同时,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其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本实验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及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团队及组织活动的认知和把控,并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沟通技巧,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2、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本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引导、讲授、示范、讨论、监督等方式。

要求学生在调研、搜集信息、数据分析时通过小组共同行动决定,保证资料和数据的真实可靠。

3、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实验报告的形式,作为平常训练的一部分。

三、实验实训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四、推荐实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组织行为学》,阎海峰、郭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1.《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管理心理学》,徐联仓、卢盛忠编著,科学出版社,1986年。

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制订:杨婷婷史翠萍张向荣程鑫姜雁杰
审定:
批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