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_战船介绍

明代_战船介绍

明代战船介绍
明代初年曾出现造船的第一次高峰期,史书曾多次记载明代积极充实军备、建造战船,仅沿海一带的战船就有五千艘左右,如果加上沿江临河的战船,明代的战船总数就更多了。

明代中叶,为了抵御倭寇,掀起了第二次大规模建造战船的高潮。

明代战船种类极多,除了前代已有的战船,如楼船、蒙冲、斗舰、海鹘、走舸、游艇等外,还有四百料战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划船等。

除了建造战船外,明时期还有了严格的战舰编队制度,当时战舰有二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战舰就是福船。

网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内有2—4人,装备二三支鸟枪。

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

鹰船:轻型,两头尖翘,不辨首尾,进退如飞,机动性强。

四周用茅竹密钉以掩护,竹间留铳眼。

常冲入敌阵,与沙船配合。

连环船:轻型,长4丈,形似一船实为二船。

前船占三分之一,后船占三分之二,中用2铁环相连。

前船有大倒须钉多个,上载火球、神烟、神沙、毒火,并有火铳,后船安桨载乘士兵。

战时顺风直驶敌阵,前船钉于敌船上,并点燃各种火器,同时解脱铁环,后船返航,后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敌船遂焚。

子母船:轻型,母船长3丈5,前2丈,后1丈5,只有两边舷板,内空,有一小船,上有盖板,有4桨可划,用绳索与母船绑。

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药火线。

战时母船迅速抵近
敌船,钉在一起,点燃母船后人乘子船而返。

有飞轮, 4名水手。

先伪败于敌,诱敌登船,开动机关,使敌从上层落入中层刀板钉板中。

赤龙舟:轻型,船身像龙,分为3层,内藏火器刀枪。

船首如龙头张口,内藏士兵一人,侦察敌情。

龙背用竹片钉之,胸开一小铁门,两侧各有1口供一兵划桨。

身有坚木架2个,船龙骨以铁坠,使船平稳。

内部除兵器外不装他物,2兵于其内发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

常以数百船齐射攻敌。

苍山船:小型,吃水5尺,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
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

全船37人,水手4人,
战士33人,编三甲。

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车轮舸:以轮击水的战船,长4丈2,宽1丈3,外虚边框各1尺,内安4轮,轮头入
水约1尺,船速远快于划桨。

船前平头长8尺,中舱长2丈7,尾长 7尺。

上有板钉棚窝,通前彻后,两边伏下,每块板长5尺,宽2尺。

作战时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后掀开船板,士兵立于两侧,向敌船抛掷火球,发射火箭,投掷标枪,毁杀敌船。

海沧船:中型,吃水七八尺深,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

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

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分4甲。

第一甲佛郎机和鸟枪,第四甲火器甲。

福船:大型,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

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

并顺水顺风撞沉倭船。

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

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编5甲。

一为佛郎机甲,操舰首炮、佛郎机,近敌掷火球火砖;第二甲是鸟枪甲,专门射鸟枪;第三、四甲为标枪杂役,兼操舟近战;第五甲为火弩甲,专射火箭。

蜈蚣船:大型,仿葡萄牙多桨船,底尖而阔,航行迅速,逆风亦可行,不惧风浪。

上有千斤佛郎机舰炮并有火球、火箭。

三桅炮船:巨型,水师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

树3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郑成功水师曾以此大败葡萄牙东印度公司舰队及荷兰殖民军,此船造法样式均失传,
仅东山岛出土过残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