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每空1分):1、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杰出作家,他创造的歌行体诗( )风行一时。
2、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清初遗民诗人兼学者是顾炎武、黄宗羲、()。
3、遗民诗人屈大均在清初影响极大,他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为()。
4、遗民诗人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他与顾炎武一起有()之称。
5、清初写作文学散文被称为“古文三大家”的是()、魏禧和汪琬。
6、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被合称为()。
7、南施北宋是对清初的两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指的是施闰章和()。
8、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诗歌受到钱谦益赏识,并希望其能代己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遂成为一代正宗。
这在文学史上便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虞山诗派2、梅村体3、阳羡词派4、浙西词派5、古文三大家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王士禛“神韵说”的基本创作主张是什么?2、钱谦益诗歌创作的基本观念是什么?3、顾炎武《精卫》诗的思想及艺术特征分析。
4、简述吴伟业歌行体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二十三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清初,一些学养、诗艺甚高的文化名流,在诗文之余也选择以戏曲寄托悲愤、哀思,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可视为其中的代表。
2、吴伟业创作的剧作有()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3、以李玉为代表的()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
4、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可视为其成名之作。
5、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它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6、在清初剧作家中,()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
7、李渔作剧10种,总题为()。
8、在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
9、清初戏剧家万树创作的《空青石》、《念八翻》、《风流棒》,叙述的都是一个才子与二女成婚的风情故事,所以被合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闲情偶寄》三、简答题(每个10分):1、李渔的戏曲创作特点是什么?2、《长生殿》的艺术特征是什么?3、《桃花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1、简要论述《长生殿》的思想倾向。
2、论述《桃花扇》的反思主题。
第二十四章清初白话小说一、填空题(每空1分):1、清初的小说续书大致有两种作法:一是仿造,一是()。
2、清初的小说续书中,陈忱的()是比较优秀的。
3、《醒世姻缘传》原名(“”),全书100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
4、李渔刊行的两部小说集分别命名为《无声戏》、()。
5、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6、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天花藏主人张匀,他最著名的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无声戏》2、才子佳人小说三、简答题(每个10分):1、李渔的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2、《醒世姻缘传》在反映世情方面有哪些积极成就?3、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兴盛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个20分)第二十五章《聊斋志异》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 )。
2、《聊斋志异》总共近()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
3、后世仿效《聊斋志异》近似而较好的作品是《谐铎》、()。
4、纪昀讥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因而创作了与其抗衡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无三、简答题(每个10分):2、简述《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叙事特征。
3、《聊斋志异》叙事过程中的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每个20分)1、《聊斋志异》的社会批判主题。
2、任选角度,谈谈你对《婴宁》主题思想的理解。
第二十六章《儒林外史》一、填空题(每空1分)1、吴敬梓的( )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2、《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借()故事“”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3、《儒林外史》中,()是作者殷情称颂的人物。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无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如何实现的?1、《儒林外史》在叙事方式上对传统小说创作有哪些突破?四、论述题(每个20分)1、分析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二十七章《红楼梦》一、填空题(每空1分):1、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都打破了。
”2、《红楼梦》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
3、《红楼梦》全书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所补。
4、《红楼梦》彻底地摆脱了()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木石前盟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简述《红楼梦》的主要版本。
2、简述《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四、论述题(每个20分)1、《红楼梦》“苍天无可补”的人生悲剧体验。
2、分析《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3、论述《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第二十八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1、在清中叶诗谈坛上,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是赵翼和( )。
2、乾嘉诗坛上,吟唱盛事悲歌,可视为性灵派外围的是郑燮和()。
3、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开创,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4、阳湖派是桐城派散文创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主要人物恽敬和()均为阳湖人。
5、在桐城派以正统自居,声势日涨时,骈文也很流行,选家应运而生,总集迭出,较出名的是李兆洛编选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肌理说2、格调说3、常州词派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简述桐城派的文学创作观点。
2、张惠言的词创作主张。
3、袁枚的诗论主张是什么?4、骈文在清中叶出现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二十九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1、清中叶小说创作成就总体不高,其中较好的两部作品分别是()和《镜花缘》。
2、《镜花缘》是一部藉()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
3、《镜花缘》表现出了对()地位、境遇的关注和思考。
4、《镜花缘》三十多个国度的名称及其奇异处,主要采自()著作及少数六朝志怪书。
5、清中叶成就较大并值得注意的传奇作家是蒋士铨,现存剧作以()最有名。
6、清乾隆年间出现的()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剧,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作品。
7、地方戏的繁荣和()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我国讲唱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今所知最早者为唐代的()。
9、弹词流行于南方,在语言上有“国音”、()之分。
10、清代中叶最优秀的弹词作品是(),它的创作者及修订者均为女性。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花部2、雅部3、鼓词4、子弟书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简述弹词的体制特征。
2、清中叶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答案(下)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每空1分):1、梅村体2、王夫之3、“岭南三大家”4、“归奇顾怪”5、侯方域6、“京华三绝”7、宋琬8、钱王代兴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是清初诗坛上受钱谦益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
在诗歌创作中,钱谦益主张向古人学习,但不局限于汉魏盛唐,同时反对对古人的模拟;主张诗写性情,但反对“师心而妄”、“轻才寡学”的浅俗弊病,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
受其诗歌创作影响,在其家乡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2、是清初吴伟业所创立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叙事诗体裁。
这种体裁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因而形成一种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都具有相对稳定规范的叙事体裁,“可备一代之诗史”。
3、是清初词坛上以陈维崧为代表而形成的一个词创作流派,他们以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作为师法的对象,词创作悲慨健举,充满了萧瑟凄怨之声。
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史唯园、陈维岳等人。
后来,随着清王朝走向兴盛,他们的词作难以符合现实需要,于是便被醇正高雅的浙派词代替。
4、是清初词坛上继阳羡词派之后出现的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一个词创作流派。
他们词创作基本以南宋姜夔、张炎为师法对象,崇尚醇雅,注意在词的字句声律方面用工夫,追求蕴籍空灵的审美风格。
5、又称“清初三大家”,是对清初文坛上文学散文创作成就较高的三个作家的统称,他们分别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其中侯方域创作成就最高。
他们三人散文创作各有特色,其中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以写人状物笔墨生动见长;侯方域在继承韩愈、欧阳修散文创作特色的基础上,其间融入了小说笔法,从而取得了流畅恣肆,委曲详尽的叙事效果。
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王士禛“神韵说”的基本创作主张如下:一是主张含蓄蕴籍的艺术风格,要求诗歌具有味外味。
他在前人诗论中,一再称引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味在酸咸之外”的主张及严羽形容盛唐诗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说法,并自以为“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
所以“言尽意不尽”、“妙在象外”就成为他评诗的重要标准。
他要求诗歌通过形象而传递给读者一种借助于联想而带来的美感,因而不满太显太露的直陈或议论。
二是追求清远淡雅的艺术境界。
如其在《渔洋诗话》中说:“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如高季迪‘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程孟阳‘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是也。
所谓“神韵天然不可凑泊”,就是要求指诗歌创作不用生僻艰涩的字眼而力求天然自成。
四是力求表现出事物的精神风韵。
五是以盛唐为尚,标举王、孟清音。
王士禛本人论诗数变,据其自述,早年宗唐,“中岁越三唐而事两宋”,晚复归于唐(俞兆晟《渔阳诗话序》)。
然而其标举神韵,却是与宗唐之论相始终的。
但在唐诗中,他所宗尚者主要在王维、孟浩然一路清远闲适的诗风,对于盛唐的李、杜,中唐的韩、白都未心折。
2、钱谦益的诗歌创作观念是在对晚明时期各种诗文创作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对晚明时期的复古派继承了其借鉴古人的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从而扩大了向古人学而妄”、“轻才寡学”的浅俗弊病。
钱谦益反对严羽的“妙悟”说,斥为“无知妄论”,为“瞽说”,从而提出了“诗有本”的真情论,以为“国风”、“小雅”、《离骚》及李、杜之作从肺腑中出,莫不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