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离子聚合

第四章离子聚合

第四章 离子聚合 习题参考答案1.与自由基聚合相比,离子聚合活性中心有些什么特点?解答: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得根本不同就就是生长链末端所带活性中心不同。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得特征在于:离子聚合生长链得活性中心带电荷,为了抵消其电荷,在活性中心近旁就要有一个带相反电荷得离子存在,称之为反离子,当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得距离小于某一个临界值时被称作离子对。

活性中心与反离子得结合,可以就是极性共价键、离子键、乃至自由离子等多种形式,彼此处于平衡状态: BAB +A B +A B +A +I II IIIIVⅠ为极性共价物种,它通常就是非活性得,一般可以忽略。

Ⅱ与Ⅲ为离子对,引发剂绝大多数以这种形式存在。

其中,Ⅱ称作紧密离子对,即反离子在整个时间里紧靠着活性中心。

Ⅲ称作松散离子对,即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被溶剂分子隔开,或者说就是被溶剂化。

Ⅳ为自由离子。

通常在一个聚合体系中,增长物种包括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形式,它们彼此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反离子及离子对得存在对整个链增长都有影响。

不仅影响单体得得聚合速度,聚合物得立体构型有时也受影响,条件适当时可以得到立体规整得聚合物。

2.适合阴离子聚合得单体主要有哪些,与适合自由基聚合得单体相比得些什么特点?解答:对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得单体有一个基本要求:① 适合阴离子聚合得单体主要有:(1)有较强吸电子取代基得烯类化合物主要有丙烯酸酯类、丙烯腈、偏二腈基乙烯、硝基乙烯等。

(2)有π-π共轭结构得化合物主要有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

这类单体由于共轭作用而使活性中心稳定。

(3)杂环化合物② 与适合自由基聚合得单体相比得特点:(1)有足够得亲电结构,可以为亲核得引发剂引发形成活性中心,即要求有较强吸电子取代基得化合物。

如VAc,由于电效应弱,不利于阴离子聚合。

(2)形成得阴离子活性中心应有足够得活性,以进行增长反应。

如二乙烯基苯,由于空间位阻大,可形成阴离子活性中心,但无法增长。

(3)不含易受阴离子进攻得结构,如甲基丙烯酸,其活泼氢可使活性中心失活。

3.阴离子聚合常用引发剂有哪几类?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相比有哪些特点?解答:① 电子转移引发:(1)碱金属(2)碱金属-多环芳烃复合物(3)碱金属-液氨阴离子加成引发:(1)有机金属化合物(2)其它亲核试剂② 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相比:(1)为亲核试剂、需避免与水、醇等亲电试剂、空气相遇而失活。

(2)与单体有一活性最佳匹配问题,以保证反应正常进行。

4.写出下列聚合反应得引发反应(1)用钠镜引发丁二烯制丁钠胶(2)用萘钠引发苯乙烯证明阴离子活性聚合(3)用正丁基锂引发异戊二烯合成顺1,4-聚异戊二烯(4)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与空气中水分发生聚合形成粘接层解答:(1) Na + CH2=CH-CH=CH2 → Na+-CH2-CH=CH-CH2·→ Na+-CH2-CH=CH-CH2-CH2-CH=CH-CH2- Na+(2)自由基偶合形成二聚体:(3) BuLi + CH2=C(CH3)-CH=CH2 →Bu-CH2-C(CH3)=CH-CH2- Li+(4) HOH + CH2=C(CN)-COOC2H5 →HO-CH2-C- (CN)-COOC2H5H+5.确定阴离子聚合体系时,单体与引发剂一般如何匹配解答:阴离子聚合常用得单体与引发体系由于它们得活性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一个单体与引发体系得最佳匹配问题。

引发剂单体SrR2、、CaR2Na 、NaR a Li 、LiRα-甲基苯乙烯A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RMgX b t-ROLi B 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ROXROLi c 强碱丙稀腈C 甲基丙稀腈甲基乙烯基酮吡啶NR3弱碱 d RORH2O硝基乙烯甲叉丙二酸二乙酯D α-氰基丙烯酸乙酯α-氰基-2,4-己二烯酸乙酯偏二氰基乙烯表中,A类单体就是非极性共轭烯烃。

在阴离子聚合体系中,它就是活性最低得一种,只有用a类强得阴离子引发剂才能引发它们聚合。

同时,它们也就是最容易控制,可以做到无副反应、无链终止得一类单体。

因此可制得“活”得聚合物。

在理论研究与工业应用中均有很高价值。

B类单体就是极性单体,用格利雅试剂在非极性溶剂中可制得立体规整得聚合物。

用a类引发剂引发聚合会引起多种副反应得发生。

C类与D类单体活性太高,用很弱得碱就可以引发其聚合。

6.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能否出现自动加速现象?为什么?解答:①阴离子聚合,体系粘度同样随反应进行而加大,但没有双基终止,因此不会出现与自由基聚合相同因素导致得自动加速现象。

另一方面,阴离子活性聚合得活化能可以简单地等于增长活化能。

由实验测得活化能就是小得正值,因此聚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但并不敏感。

因此在实际中会出现由于体系粘度加大,聚合热不易导出而使体系温度升高,加之阴离子聚合体系单体浓度与活性中心浓度大于自由基聚合体系,因而也会出现聚合速率稍有自动加快得现象。

② 阳离子聚合:基本分析同阴离子聚合体系,但温度对阳离子聚合过程得影响就是很复杂得,它即影响离子对与自由离子之间得平衡,同时也影响聚合反应得活化能。

从活化能得角度分析,聚合速度得活化能为:E R =E i +E p -E t式中E i ,E p 与E t 分别表示引发、增长与终止得活化能。

阳离子聚合活化能较小,而终止活化能较大,所以,E R 值一般较小,在-20到+40kJ/mol 范围内变化。

E R 为负值时,说明随着聚合温度降低,聚合速度增加。

当E R 值为正时,温度升高,R p 增加。

但E R 值比自由基聚合得值小得多(自由基聚合E R =80~90kJ/mol)。

故其聚合速率随温度变化较小。

不同得单体有不同得E R 值。

即使就是同一单体,E R 值也随所使用得引发剂、助引发剂、溶剂等而变化。

7、 为什么进行离子型聚合反应时需预先将原料与聚合容器净化、干燥、除去空气并在密封条件下进行?解答: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正、负离子,对含活泼氢物质、氧、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会失去活性,如:Li +CH 2CH O H 2LiOH CH 2CH 2-所以离子型聚合反应时需预先将原料与聚合容器净化、干燥、除去空气并在密封条件下进行。

8、 离子聚合得kp 小于自由基聚合,为什么其反应速率要比自由基聚合高4-7个数量级? 解答:① 除kp 外,聚合速率还正比于单体浓度与活性中心浓度,而离子聚合这两者得浓度均高于自由基聚合②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状态受溶剂极性影响大,如用极性溶剂,聚合速率明显加大。

③ 阴离子聚合可无终止,所有活性中心同步增长;阳离子聚合终止速率常数远低于自由基聚合。

9.什么就是活性聚合?主要有什么特性?解答:① 将聚合体系中没有明显终止反应与转移反应,全部单体都消耗于增长反应,单体消耗完活性中心依然存在,加入新得单体聚合反应还可继续进行得聚合反应称作活性聚合。

② 活性聚合主要具有以下特性:(1)聚合体系中没有明显终止反应与转移反应,单体100%转化后,再加入同种单体,仍可继续聚合;(2)体系内大分子数不变,相对分子质量相应增加,可实现计量聚合;(3)所有活性中心同步增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4)在一定条件下如加入其它种类得单体,可形成嵌段共聚物。

10.为什么某些体系得阴离子聚合容易实现活性聚合?解答:对某些阴离子聚合反应体系,特别就是非极性单体(如苯乙烯、1,3-丁二烯、异戊二烯)得阴离子聚合反应,很容易实现活性聚合。

这些阴离子聚合体系可实现活性聚合得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 从活性链上脱负氢离子H -困难;② 反离子一般就是金属阳离子,而不就是离子团,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H +而发生终止反应。

因此这类体系可实现没有终止与转移得活性聚合。

11.离子聚合活性中心可以几种形式存在,存在形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不同形式得活性中心对离子聚合有何影响?解答:① 离子聚合得活性中心与反离子组成离子对,离子对可以就是极性共价键、离子键、乃至自由离子等多种形式,彼此处于平衡状态:BAB +A B +A B +AⅠ为极性共价物种(polar covalent species),它通常就是非活性得,一般可以忽略。

Ⅱ与Ⅲ为离子对,引发剂绝大多数以这种形式存在。

其中,Ⅱ称作紧密离子对(intimate ion pair),即反离子在整个时间里紧靠着活性中心。

Ⅲ称作松散离子对(loose ion pair),即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被溶剂分子隔开,或者说就是被溶剂化。

Ⅳ为自由离子(free ion)。

通常在一个聚合体系中,增长物种包括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形式,它们彼此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② 离子对存在形式主要受如下因素影响:(1)活性中心(碳离子)与反离子得组成:如二者电负性相差大,为离子键,离子对倾向以紧密离子对、松散离子对、自由离子形式存在;如二者电负性相差小,则离子对倾向于极性共价物种、紧密离子对。

(2)溶剂极性:极性大,平衡向自由离子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紧密离子对方向移动。

(3)温度:对极性溶剂,温度升高使极性溶剂得溶剂化作用下降,平衡向紧密离子对方向移动;对非对极性溶剂,温度升高平衡向自由离子方向移动③ 由于自由离子活性高,聚合速度大;由于单体就是插入增长,故紧密离子对利于立构规整度得提高。

12.增加溶剂极性对下列各项有何影响?(1)活性种得状态;(2)聚合物得立体规整性;(3)阴离子聚合、;(4)用萘钠引发聚合得产物单分散性;(5)n-C 4H 9Li 引发聚合得产物单分散性。

解答:溶剂极性增加:① 活性中心得离子对平衡向自由离子方向移动。

② 不利于聚合物得立体规整性。

③ 对极性溶剂,平衡向自由离子方向移动,可使、上升,基本不变。

④ 萘钠只溶于极性溶剂,因此影响不大。

⑤ 使正丁基锂间得缔合解缔,利于同步引发,产物单分散性变窄。

13.以正丁基锂与少量单体反应,得一活性聚合种子(A)。

以10-2mol 得A 与2mol 新鲜得单体混合,50min 内单体有一半转化为聚合物,计算k P 值。

假定无链转移,总体积100L 不变。

解答:① 由:② 则:ln([M]0/[M])= Kp[M -]tKp = ln2 /(10-2/100)50×60103 = 2、31L/mol ·s14、 用萘钠得四氢呋喃溶液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已知萘钠溶液得浓度为1、5mol/L,苯乙烯为300g(比重0、909)。

试计算若制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得聚苯乙烯需加多少毫升引发剂?若体系中含有1、8×10-4mol 得水,需加多少引发剂。

解答:①由:则: [C] = 0、0606mol = 13、3ml② 300g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得聚合物,相当于300/30000 = 0、01mol,萘钠引发剂为双端引发剂,故需0、02mol萘钠,相当于0、02×103 / 1、5 = 13、3ml③因:水与活性中心1:1反应,使其失活:~~~~~C+-Li + HOH → ~~~~~CH +Li OH则:需多补加1、8×10-4mol有引发剂,相当于(0、02+1、8×10-4)×103 / 1、5 = 13、46ml15、以萘钠/THF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合成数均分子量为1、5×105得窄分布SBS,其中丁二烯嵌段得分子量为10万,单体转化率为10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