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头部的检查包括头颅以及头部各器官如眼、耳、鼻、咽、喉、口腔、腮腺的检查。
头颅头颅(skull)的检查应注意大小、外形及运动是否正常。
一、大小头颅的大小用头围表示,即自眉间最突出处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
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出生后前半年增加8~10cm,后半年平均增加2~4cm,1岁时约41cm,2岁时约48cm,5岁约50cm,15岁接近成人约54~58cm。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头围过小见于头小畸形、大脑发育不全;头围过大见于脑积水。
二、外形头颅的外形与前、后囱门闭合早晚有关。
前囱门应在出生后1~1.5岁闭合,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脑积水等;前囟门饱满见于颅内高压性疾病,如婴儿脑膜炎、脑炎;前囟门凹陷见于脱水、极度消瘦儿。
头颅的形状、大小可为一些疾病的典型特征。
常见者有:头小畸形(microcephaly)指头围小于正常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脑的体积和重量都低于正常,颅囟及颅缝过早融合。
表现为头小,而且额部和枕部还显得狭小、平坦,头顶呈尖形,颅面却相对过大。
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患儿可以成长,但智能低下,常伴癫痫发作,四肢瘫痪及行事障碍。
如脑发育不良限于一侧半球,则可有偏瘫。
尚无特殊疗法。
限于一侧半球者可做患侧半球切除术,对癫痫及行为障碍可有一定疗效。
见于妊娠早期母亲接触各种有害因素所生的小儿,遗传性疾病,脑损伤及脑萎缩患者。
尖头畸形(oxycephaly)头顶呈尖形或锥形的一种现象。
患者头顶尖,颅底低,眼眶浅,鼻尖发育落后。
多因冠状缝和人字缝过早闭合所致。
头大畸形(macrocephaly)指头围大于正常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
头颅穹隆和面部对称性增大,前囟及骨缝闭合延迟,多伴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
见于先天性大脑皮层增厚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巨颅(large skull) 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头颅明显增大,颜面相对很小,眼球突出常向下转,显露上部巩膜,形成双目下视,呈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
巨脑畸形(megalocephalon)脑体积呈对称性增大的畸形。
脑回结构复杂,神经元的数目和大小也有增加,表现为头大,无脑积水征象且脑室相应较小。
常有程度不等的智能发育障碍。
方颅(squared skull)额、顶明显向外隆起,头颅平坦,顶面观头颅似方形。
见于佝偻病,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成骨不全,石骨症等。
臀形颅(caput natiforme)额、顶骨明显隆出,矢状缝明显凹陷,正面观头颅呈倒置臀部形状。
见于佝偻病。
短头畸形(brachycephaly)指头颅前后径短而横径加宽,前额突出。
此由冠状缝早闭而致。
见于先天性颅骨畸形。
扁头畸形(acrobrachycephaly)指枕部明显扁平之头颅。
多由小儿久平卧而致,也见于头小畸形及先天愚型。
斜头畸形(plagiocephaly)指头颅两侧不对称,呈斜形,伴以颜面部改变。
此由一侧冠状缝和鳞状缝早闭而致。
见于先天性颅骨畸形。
舟状头畸形(scaphocephaly)指头颅前后径长而横径短,侧面观如覆舟状。
此由矢状缝早闭而致。
见于先天性颅骨畸形。
三角头畸形(trigonocephaly)指头颅前额窄而枕部宽,顶面观呈三角形。
此由额缝早闭而致。
见于先天性颅骨畸形。
单侧小颌畸形(unilateral micrognathia)亦称“偏侧小颌畸形”。
可由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
先天性者,常伴有面横裂及耳廓畸形。
后天性者,常由单侧颞颌关节损伤、炎症所引起。
表现为患侧下颌较健侧短小,颏部及下颌中线偏向患侧。
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具体情况,矫正面形及咬合关系。
三、头部运动头部活动受限多见于颈椎病;头部震颤见于帕金森综合征;不能抬头见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
眼头部器官主要有眼、耳、鼻、咽喉、口腔以及唾液腺等。
一、眼眼的检查应按由外向内,先右后左的顺序进行。
检查眼外部时,在自然光或用手电筒斜照法进行;检查眼底时应在暗室内用检眼镜检查。
(一)眼睑(eyelids)1、检查内容:观察眼睑有无红肿、浮肿、瘀血、硬结、瘢痕,睑缘有无内、外翻,睫毛生长方向如何,根部有无脓痂、溃疡,双侧睑裂是否对称,闭合功能是否正常等。
2、常见病变:(1)眼睑水肿常见于肾炎、肝炎、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2)睑内翻多见于沙眼形成的瘢痕造成;(3)睑外翻多见于睑皮肤外伤形成瘢痕引起。
(4)倒睫病因可为沙眼、睑缘炎、外伤、烧伤导致睫毛囊瘢痕性收缩,睫毛乱生等。
(5)闭合功能障碍见于面神经麻痹、严重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昏迷的病人。
(6)上睑下垂可见于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性、肌源性上睑下垂。
(二)泪器(tear organ)1、检查内容: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
泪道又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检查时注意泪点位置是否正常、有无闭塞,泪囊有无红肿、压痛、瘘管及隆起,压挤泪囊有无分泌物溢出,泪腺能否触及,有无压痛及肿块。
2、常见病变:(1)泪点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为慢性泪囊炎;(2)泪道狭窄或阻塞见于外伤、异物或炎症。
(三)结膜(conjunctiva)结膜下出血球结膜水肿上睑结膜检查下睑结膜检查眼结膜翼状胬肉1、检查内容及方法:结膜分为睑结膜、穹隆结膜和球结膜三部分。
检查时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嘱病人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来观察其颜色,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充血、出血、水肿、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瘢痕形成,有无溃疡、睑球粘连、新生物及异物等。
2、常见病变:睑结膜苍白(1)结膜苍白见于贫血;面部带状疱疹并发结膜炎(2)结膜充血多见于结膜炎症;沙眼(3)有滤泡形成呈丘状常见于沙眼;(4)有假膜且不易除去为白喉杆菌所致,有假膜且易除去多见于化学烧伤、链球菌所致结膜炎。
(四)眼球(eyeball)正常时两眼直视前方,角膜位于睑裂中央,高低相同。
1、检查内容:注意眼球的位置、外形、运动、压力等。
2、常见病变:(1)两眼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见于眼眶底骨折,可引起复视;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2)眼球突起(exophthalmos)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眼内占位性病变;(3)眼球内陷(enophthalmos)见于严重脱水、眼内压降低;(4)眼球震颤(nystagmus)见于小脑疾病、前庭神经核病变、中耳、内耳疾病;(5)斜视(strabismus)多由脑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引起;(6)眼压升高多见于青光眼。
(五)角膜(cornea)1、检查内容:注意角膜的透明度、大小、是否光滑、有无新生血管、混浊及知觉是否正常、角膜后有无沉着物。
2、常见病变:(1)角膜干燥或软化多见于VitA缺乏;(2)角膜周围新生血管为VitB2缺乏;肝豆状核变性老年环(3)角膜边缘色素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老年环等。
角膜反射(4)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见于病毒性角膜炎或三叉神经损害。
(角膜的知觉检查法为:从消毒棉签抽出一条纤维,用其尖端从被检查者侧面触及角膜,勿触及眼睑及睫毛,如立即引起反射性瞬目运动,说明角膜知觉正常。
(六)巩膜(sclera)巩膜正常为瓷白色、不透明。
1、检查内容:检查时注意其颜色、有无黄染结节、充血及压痛。
2、常见病变:巩膜黄染常见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总管结石。
(七)虹膜(iris)虹膜表面有高低不平的虹膜纹理,中央有一圆孔为瞳孔。
1、检查内容:注意其纹理、颜色,有无新生血管、前、后粘连、震颤。
2、常见病变:(1)纹理消失见于炎症水肿;(2)瞳孔不圆见于外伤、先天性虹膜缺损等。
(八)瞳孔(pupil)正常成人瞳孔在自然弥散光线下直径2.5~4mm,幼儿及老年人稍小。
瞳孔由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及瞳孔开大肌调节大小,前者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由交感神经支配。
正常生活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时如疼痛、惊恐等情况下,瞳孔散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深呼吸、脑力劳动等情况下,瞳孔较小。
1、检查内容:检查注意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位置是否居中,边缘是否整齐及对光反射情况。
2、常见病变:(1)瞳孔形状改变: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瞳孔呈椭圆形;巩膜粘连时形状不规则。
(2)瞳孔大小改变:①瞳孔偏小,见于虹膜炎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反应;②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阿托品类药物反应;若双侧瞳孔散大且光反应消失为濒死的表现;青光眼③瞳孔大小不等,提示脑内有病变,如脑外伤、肿瘤、脑疝,伴光反射消失、神志不清,见于中脑功能损害。
(3)对光反射检查:用光直接照射眼球,该眼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而另一眼瞳孔也缩小则称为间接对光反射。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对光反射检查(九)眼底检查(ocular fundus examination)眼底检查是经过瞳孔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因为视神经、视网膜是脑的延续部分,视网膜动、静脉是全身在活体上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疾病、心血管、血液、内分泌等全身疾病时需要进行眼底检查。
眼底1.检查内容:(1)视乳头:正常略成椭圆形、淡红色、边界清、有生理性凹陷。
(2)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动脉呈鲜红色、静脉呈暗红色。
动脉与静脉的管径比为2:3,注意血管的粗细、行径、管型反应、分支角度及动脉、静脉交叉处有无病理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3)黄斑部:大小约一个视乳头大小,呈暗红色、无血管,其中心有一针头大小反光点为中心凹光反射,注意光反射是否存在,有无裂孔、水肿、出血、渗出等。
(4)视网膜(retina):正常为透明,呈深桔色,检查时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脱离等。
视网膜前出血2.常见病变:许多全身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肾炎、妊娠毒血症、血液病、糖尿病的病程中发生的循环障碍均能在视网膜上表现其特有的病变,分别介绍如下:(1)老年性动脉硬化:动脉、静脉交叉处,血管弯曲度增加,动脉管径粗细不均,光反射显著增宽,颜色浅、呈铜丝状或银丝状,交叉处静脉受压、推移,后期视网膜发生出血、渗出。
(2)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处于动脉痉挛状态,以后变硬变狭窄,动脉、静脉交叉压迫,晚期视网膜水肿、出血、硬性渗血。
(3)糖尿病:静脉呈蜡肠状,出现点状出血,晚期出现视网膜剥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4)肾炎:早期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放射状水肿,条纹状出血,软性渗出,晚期视乳头水肿、血管外有白鞘,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迹,有硬性渗出物,眼底出血加重。
(5)妊娠毒血症:早期动脉功能性收缩,轻度视网膜水肿,晚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6)白血病:眼底呈淡黄色,静脉充盈、曲张,周围伴白鞘,有梭形白色中心的出血,视乳头水肿,软性渗出,视网膜脱离。
(十) 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和视觉电生理检查两项内容,前者包括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立体视觉和对比敏感度检查,后者包括眼电图、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