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备考:小说语言特色专题学案“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
”这是对先贤很恰切的评论。
孔子在《论语》中是以一位大教育家的面目出现,书中言论大都言简意赅,富有格言的情味,所以说“气平”;孟子是—位雄辩家,言辞锋利,咄咄逼人,所以说“气激”;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屈原一生饱受迫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司马迁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露,“气勇”当之无愧;班固的《汉书》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的见解,自然就“气怯”。
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会截然不同。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二是赏析语言的表达技巧,三是赏析语言特色。
【知识点】一.语言风格1.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2.清新明丽;3.幽默风趣;4.简洁明快,5.含蓄深沉。
二.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1.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2.夸张:突出特点,烘托气氛,丰富联想;3.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富于节奏;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5.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三.句式特点1.叠字叠词:①.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②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2.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往往构成对偶、排比的修辞格;散句指字数多少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效果:①整句与散句结合,更有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的效果;②语气舒缓有致;③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3.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大多是有各种冗长的修饰成分;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大多没有太多修饰成分。
作用:①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②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③长短句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语言特色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如“天天读”“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使用方言、俚语等。
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例题】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
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
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像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
——欧·亨利《两个感恩节的绅士》这段语言很有特色,请进行赏析。
①运用对比、夸张的写作手法,将皮特与“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真正的骑士”比较,②用“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这种夸张,描述皮特用独特的感恩方式来成全老先生善心的行为。
③语言幽默,作者在调侃中,表达了对皮特的赞扬。
【经典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大人于心亮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噙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着的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是我很孤单。
口渴了,瞧见路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
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出来。
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小孩,你怎么不摘了?”我说:“主人不在,我不能摘。
”大叔就笑了,说:“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
”没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柿给我。
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
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
小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
就这样,小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
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
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她看到了小狗,问我:“你养的小狗?”我说:“路上捡的。
”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
”我说:“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姥姥说:“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
”我一边逗小狗玩,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子也孵出来了……姥姥给我烙了个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
我吃饱了,就去街上玩儿,撞上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
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个孩子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
那几个小孩没敢来欺负我,相反,他们还跟我交上了朋友。
我们在一块玩儿,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
我摇摇头说不去。
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瘸,肯定追不上我们的……我依旧摇头说不去。
他们问:“你怕挨揍吗?”我说:“不怕。
”他们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我说:“不为什么,反正……我就是不去!”后来他们要回家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也想回家了。
姥姥从杏树上摘了几个杏,装到我衣兜里,说:“瞧见菜园里的大叔,送给人家尝尝。
”我告别姥姥,带着小花狗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花狗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有时候我在前面跑,小花狗在后面追。
我很快乐,看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走到捡小花狗的地方,我就打听狗是谁家的。
有人就给我指点。
我带着小花狗朝指点的地方走去,果然有个老爷爷正在四处找小花狗。
我说了事情经过,老爷爷拍拍我的头,说我是好孩子。
我要走了,老爷爷叫住我。
他家的苇箔上晒着咸鱼干,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咸鱼干给我。
我连忙拒绝,说不要。
老爷爷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
”我道了谢,跟老爷爷和他身旁的小花狗说再见。
我继续往回走,又经过菜园,见着那个大叔,我就大声喊他。
大叔问我:“孩子,你又渴了吗?”我说:“不渴,我姥姥让我送您几个杏。
”大叔尝了杏,很开心地说:“杏真甜,好吃!”我要走了。
大叔叫住我,让我等等。
大叔拿镰刀割了一捆韭菜给我。
我赶忙拒绝,说不要。
大叔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是感谢你家大人的!”就这样,我左手提着一串咸鱼干,右手提着一捆韭菜,一路飞奔着往家跑。
我瞧见了村庄,瞧见了胡同,瞧见了那两扇黑色的大敞开着的街门……此时,我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
我哭泣着冲进村庄,冲进胡同,冲进敞开着的街门,冲向妈妈温暖的怀抱……我一边流泪一边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
”我详详细细诉说了去姥姥家的事情经过,并把手里的东西给妈妈看。
妈妈的眼里虽然也有泪水,但同时增添了欣慰的笑意。
妈妈抚摸着我的小手说:“儿啊,你要记住人家的好!”我的小手肿着,那是去姥姥家之前,妈妈拿笤帚疙瘩打的。
此时,也不大疼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9年第7期)1.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山村申弓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虽然远离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他们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小瓦房。
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卫生室也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长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
瓦片作笔,瓦片作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
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顺序,不乱不弃。
来的都是本村本乡人,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拗,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一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
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
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
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
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
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
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黎三盯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吗?”“是啊,不来看病跑这来干什么?”是的,不看病来这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
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
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得”地打着火机伸过,不由你不抽一口。
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屋都香了起来。
医生说,“是啥烟,这么香?”“香吗?那就留你慢慢抽。
”那人将烟放到了桌上,告诉你,大中华,3元5角一根。
“啊?那可不敢要你的哟。
”“那算什么,我们来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
”医生稍作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
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说“够了吗?”“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
”说着便扶起男人往外走。
外人走了,瓦片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车那人又来了。
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
只是在走时,问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
以后的日子,好几天没见那人那车来了。
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
医生停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去了好一会儿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去一趟,明天回来。
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
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还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
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了。
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
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的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
从此,医生十天半月也没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文章有删节)2.本篇小说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2)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得”地打着火机伸过,不由你不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