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阶段测试题(无脊椎动物部分)

动物学阶段测试题(无脊椎动物部分)

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一、填空题1、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等多种。

2、间日疟原虫一生中需经历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3、原生动物的呼吸与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4、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一般有分裂生殖、裂体生殖、出芽生殖。

当环境适宜时,草履虫行分裂生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行接合生殖。

5、海胆卵属于均黄卵,卵裂的方式为等全卵裂,鸡卵属于端黄卵,卵裂的方式为盘状卵裂。

6、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是扁卷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锥实螺。

7、涡虫的消化道包括口、咽、肠三部分。

8、大多数线虫的咽外都有单细胞咽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进行细胞外消化。

9、人体寄生线虫如蛔虫、钩虫、丝虫等感染人体的途径分别是口感染,皮肤感染、蚊吸血感染。

10、环节动物具有较为完善的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构成了闭管式循环。

11、乌贼属于头足纲,它的足演化为腕和漏斗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以放出墨汁,是因为其体内有墨囊。

12、河蚌的外套膜由内到外依次由外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和内上皮细胞三层组成,它的功能是保护内脏,分泌贝壳和呼吸。

13、节肢动物不仅分节,而且身体分部,多足纲的身体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虾、蟹则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蛛形纲的蜱螨目的头胸部和腹部相互愈合,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4、节肢动物能从将要排除的食物残渣中回收水分,并将其输送到血体腔内的结构称为直肠垫。

15、棘皮动物有内骨骼,它起源于中胚层。

二、判断题1、若用高温、抗菌素、紫外光等处理绿眼虫,使其丧失绿色,只要再放回阳光下,绿眼虫可重新变绿。

(F)2、海绵动物由于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结构,故对漂浮生活能很好的适应。

(F)3、水螅的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在两层细胞之间的是中胶层。

(T)4、海葵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或是出芽生殖。

(T)5、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中不具有雷蚴和尾蚴。

(F)6、布氏姜片虫是经口感染人的。

(T)7、蛲虫感染人的主要方式为直接经口感染。

(T)8、所有线虫都可以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

(F)9、蚯蚓的呼吸方式为疣足呼吸。

(F)10、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有完全的消化道,而且消化管壁有三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F)11、血清相当于结缔组织的间质。

(F)12、平滑肌细胞中的肌纤维一般不见横纹,其超微结构与横纹肌也不相同。

(F)13、河蚌的肾口开孔于围心腔,肾口开口于外套腔。

(F)14、鹦鹉螺体外具有一平面卷曲的贝壳,故属于腹足纲。

(F)15、瓣鳃类是软体动物门中口内唯一不是颚片和齿舌的种类。

(T)16、节肢动物具有中胚层发育来的平滑肌。

(F)17、日本沼虾的鳃是丝鳃,克氏原螯虾的鳃是叶鳃。

(F)18、海星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T)19、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里。

(T)20、上皮组织只覆盖在体表。

(F)三、单项选择题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C )。

A 浮浪幼虫B 牟勒氏幼虫C 担轮幼虫D 钩介幼虫2、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B )。

A 海绵动物门B 原生动物门C 腔肠动物门D 扁形动物门3、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D )。

A 多足纲B 甲壳纲C 昆虫纲D 蛛形纲4、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5、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

A 钉螺B 沼螺C 按蚊D 伊蚊6、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B )。

A 体壁突起B 口器C 生殖器D 听器7、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B )。

A 辐射对称B 两侧对称C 两侧辐射对称D 无对称8、蝼蛄的前足是( C )。

A 步行足B 跳跃足C 开掘足D 捕捉足9、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C )。

A 身体末端B 身体腹面C 内鳃瓣的鳃上腔D 口附近10、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D )。

A 球虫病B 钩虫病C 吸虫病D 绦虫病11、家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A )。

A 双翅目B 膜翅目C 半翅目D 鳞翅目12、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A )。

A 渐变态B 半变态C 无变态D 完全变态13、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 B )。

A 节肢动物门B 软体动物门C 原生动物门D 环节动物门14、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 B )。

A 内胚层B 外胚层C 中胚层D 体腔膜15、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 D )。

A 棘皮动物B 腔肠动物C 软体动物D 海绵动物16、下列哪种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A )。

A 鹦鹉螺B 有孔虫C 扇贝D 乌贼17、下列哪种运动器官的功能最有效( A )。

A 节肢B 疣足C 伪足D 刚毛18、节肢动物中最原始的口器是( B )。

A 虹吸式B 咀嚼式C 嚼吸式D 刺吸式19、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C )。

A 身体末端B 身体腹面C 内鳃瓣的鳃上腔D 口附近20、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D )。

A 球虫病B 钩虫病C 吸虫病D 绦虫病四、名词解释1、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2、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3、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

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4、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5、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五、简答题1、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2)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3)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4)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5)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6)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2、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1)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之分。

基底面以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其功能主要为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和感觉。

(2)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细胞分散在间质中。

其功能主要为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修复、物质运输等。

(3)肌肉组织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

其功能为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从而产生运动。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具多个突起,轴突很长,又称神经纤维。

其功能为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协调机体生命活动。

3、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腔肠动物出现了一些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1)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2)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的分化;(3)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消化腔,即循环消化腔;(4)腔肠动物身体都有偶了固定的对称体制,即辐射对称。

因此,可以说腔肠动物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起点。

4、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1)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2)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基础。

(3)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4)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

(5)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6)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