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护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
3、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
比较正常。 4、病程后期血管壁及周围广泛纤维化, 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 成。 5、虽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使血管腔 再通,但再通的细小血管不足以代偿正 常的血流,出现缺血性改变。 6、除上述血管方面的病理变化外,尚 有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缺血性病 理改变。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血管的慢性、 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闭塞性疾病。
2、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
3、我国各地均有发病,而以北方多见。好发
于男性长期吸烟青壮年,女性少见。
二、病因及病理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外来因素、
内在因素。
吸烟、寒冷、潮湿、营养不良和性激素异常
检查:患肢皮温降低,皮色较苍白,足背动
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 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 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 续性。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下,疼痛仍不止, 称为静息痛。夜间更为明显。 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 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 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 后动脉搏动消失,腘动脉、股动脉搏动亦可 减弱。
活动。 (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切口; 肢体远端;皮温记录 ( 3)、防止感染
健康教育
患肢作Buerger氏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
建立。方法: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60°, 维持2~3分钟;然后患者坐起,两足下垂于 床边,维持4~5分钟;再平卧,患肢平放于 床上,休息4~5分钟。如此每日3次,每次 操作5~10次。
三期(组织坏死期)
除上述症状继续加重 外,患肢严重缺血,静息痛更为加重,疼痛 剧烈,经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 稳夜不眠。食量减小,体力日衰,明显消瘦。 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 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 产生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性坏疽,趾(指) 端干枯发黑,可向近端延伸。坏死组织脱落 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若继发感染,则 呈湿性坏疽。
一直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而吸烟 与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此外,还有感染、 外伤等因素。使血管收缩或调节异常。
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有人曾提出了血管神
经调节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和肾上腺机
能亢进等学说。近十多年来,免疫因素受到
重视。通过对本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免
疫病理学的观察,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为一
5、长期慢性缺血组织营养障碍,严重
缺血者,患肢末梢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 疽。 6、患Fra bibliotek远侧动脉搏动或消失
7、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多
发性游走性静脉炎。
一期(局部缺血期)
为病变的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 易疲劳、沉重。后者为本期典型征象。当患 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现 胀痛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 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缓解。再 行走后症状又出现,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脉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常有游走性 血栓性静脉炎。
2、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扩张血管、抗
血小板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近年来才 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低分子右旋糖酐 能减少血液稠度,增加红 细胞表面负电荷,抗血小板集聚,因而能改 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延伸,促进侧支循环形 成。每次500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 10~14天为1疗程。间隔7~10天可重复使用。 溃疡坏疽继发感染时不宜使用,以免引起炎 症扩散。
三、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病理进展缓慢,常呈周
期性发作,往往需经数年后才趋严重。
病程的演变,根据肢体缺血的程度,可
分为三期:
1、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 2、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 3、感觉异常 4、患肢疼痛,早期血管壁炎症刺激末
梢神经,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 即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2、焦虑
3、皮肤完整性受损
4、潜在并发症:溃疡与感染
5、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暖、清洁、换药
2、疼痛护理:
早期:血管扩张药、右旋糖酐,以减少血 液粘绸度和改善微循环。 中、晚期:麻药
3、术前准备:植皮的准备
4、术后护理:
(1)、抬高患肢、制动,足背伸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人的护理
动脉是供血的通道,无论是器质性(狭窄或闭
塞),功能性(痉挛) 足 最终导致缺血。
都能引起动脉供血不
一、概述
1908年,Leo Buerger发现病变血管有
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的特点,故命名为血栓 闭塞性脉管炎,又称为Buerger病。祖国医 学中,本病属“脱疽”范畴。
处理原则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促进侧 支循环,重建血流,改进肢体血供,减轻或消除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及防止感染,保存肢体,以恢复
劳动力。重点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目前,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疗效。
现介绍一些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和临床
分期,综合应用。
(一)非手术疗法
以上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轻重、病程不同阶
段,便于掌握相应而有效的治疗。但分期不
是一成不变的。若病变发展,症状可加重,
如能及时治疗,侧支循环建立,局部血供改
善,症状可以缓解,病情可以好转,期、级
别都可改变。
(二)辅助检查
①皮肤温度测定检查肢体不同部位的皮
肤温度,两侧肢体相互对照,可显示患 肢皮肤温度降低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 了解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缺血的程度。患 肢皮温较健侧低2°时,即表示血液供 应不足。
C、物理疗法
高压氧
在高压氧舱内,通过血氧量的提高,
可增加肢体的供氧量,对减轻疼痛和促进伤 口愈合有一定疗效。每日一次,每次3~4小 时,10次为一疗程。
2.动脉血栓内膜 剥除术
适用于股腘动脉阻塞,动脉造影显示胫前、
胫后或腓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动脉通畅者。血
栓内膜剥除术有开放法和半开放法两种。前
者动脉壁切口长,找出内膜和中层分离面后,
直视下将血栓内膜剥除;后者切口小,以内
膜剥除器剥除血栓内膜。
3.动脉旁路 移植术
适应征与血栓内膜剥除术相同。应用自体
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在闭塞动脉的近、远
端,行旁路移植,使动脉血流经移植的血管,
供给远端肢体。移植材料,以自体大隐静脉
最好。
护理诊断
1、疼痛
A.一般疗法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 受潮和外伤。患肢适当保暖,但不宜热 敷或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加重 组织缺氧、坏死。勿穿硬质鞋袜,以免 影响足部血循环。疼痛较重者可用消炎 痛、索密痛等镇痛药。吗啡、唛啶等药 易成瘾,应慎用。
B.药物疗法 1.中医中药 根据中医辩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 方法,采用中药分型治疗。①阴寒型 多属于早期 或恢复阶段。治则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 可先用阳和汤加减。②气滞血瘀型 多为第二期。 治则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选用当归活血汤加减。 ③湿热型 为三期轻度趾端坏疽、溃疡继发感染。 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用四妙勇 安汤加味或茵陈赤小豆汤加减。④热毒型 为第三 期继发感染及毒血症。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凉血 化瘀,可用四妙活血汤加减。⑤气血两虚型 多见 于恢复阶段或病久体质虚弱者。以补养气血为主, 可用顾步汤加减。
②电阻抗血流图测定,应用血流图侧定
仪,以测定组织的阻抗,来了解血液供 应状况和血管弹性。患肢血流的波形, 呈升支峰值幅度降低,降支下降速度减 慢,其改变程度与患肢病变程度相平行。
③多普勒超声血管测定和血流测定采用多普
勒超声诊断仪,直接探查受累动脉,可以显 示病变动脉的形态、血管的直径和血液的流 速等。④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 位、程度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但动 脉造影可致血管痉挛、加重肢体缺血及损伤 血管等不良后果,不宜常规应用,一般在作 血管重建性手术前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