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要求批准****标准化初制茶厂建设工程项目的请示........................................................ 2 .....2、项目建设计划表..................................... 4•…3、项目建议书........................................ 5••…项目责任人........................................ 6……第一章:概论...................................... 7••…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和项目保证条件 (12)第四章: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14)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15)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条件 (18)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9)第八章:财务效益分析................................. 20 -第九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因素分析. (23)第十章: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23)第^一章:结论与建议................................ 24 -附表:表2----11 .................................. 25•…项目建设计划表单位: ******** 单位:万元************ 准化初制茶厂建设工程项目建议*******************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二O—二年六月二十日项目负责人:**** *** 高级农艺师技术负责人:**** **** 农艺师财务负责人: **** ***** 助理会计师********* 标准化初制茶厂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概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 标准化初制茶厂建设项目1.1.2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项目执行单位:********法人代表:***1.1.3项目建设地点****************1.1.4项目总体目标新建一座标准化茶叶初制厂,改善现有茶叶的加工环境和设备条件,实现初制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达到绿色食品的目标,创建自己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三增”目标。
1.1.5项目主要示范与规模示范内容:优化改造标准茶叶初制厂,提升茶叶加工质量,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和职工的收益。
示范规模:新建一座茶叶初制厂,新建厂房4160m 2,购置自动化初制茶叶机械一套、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
制定一系列初制茶厂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茶叶加工基本操作规范。
1.1.6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和技术内容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场区周围两省五乡一场近二百家茶叶初制厂。
主要技术内容:新建标准化厂房、购置加工机械、标准规范加工场所的建立以及厂内各项制度、规范的制定等。
1.1.7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48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申请财政资金290万元,专项银行贷款110万元,本场自筹148万元。
1.1.8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税后内部收益率:16.95%税后投资回收期:5.9年税后财务净现值:181.84万元投资利润率:7%产值利润率:6.5 %1.1.9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改进了茶叶初制场所的环境和加工条件,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升了茶叶出口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带动周边茶叶初制茶厂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起到了引导作用。
同时,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近百人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生态效益:通过初制厂的优化改造,降低了生产车间的嘈音,减少了烟尘的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①******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②*******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③国家实行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制度”④茶叶初制场所优化改造技术规程第二章项目背景2.1 项目提出的背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期园区在我**使用土地近2000 亩,拆迁两座茶叶初制厂,需要异地重建。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产品的必需过程。
茶叶初制厂是连接茶园基地和茶叶产品的重要生产环节,茶厂环境及加工过程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设计、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技术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茶厂的无公害化就没有茶叶产品的无公害化。
随着茶叶市场的国际化,茶叶市场对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场初制茶厂存在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已成为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茶叶产业升级的瓶颈。
适时地对茶叶初制厂实施优化改造,对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有效破解国际“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我场是以绿茶生产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茶园面积八千余亩,茶叶年产量3100吨,现有茶叶初制厂18座,加工机械324台套。
目前,我场茶叶初制厂普篇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装备水平低。
在目前使用的加工机械中约有50%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购置,约有26%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购置,陈旧老化程度十分严重。
二是茶厂选址不尽合理,卫生状况差。
茶厂基本上是与居民点建在一起,茶厂与职工的生产、生活相混合,厂房简陋,基本没有公共卫生措施,车间内茶、煤、物混杂,茶叶直接与地面接触,工人穿戴随便,随地吐痰等现象普遍;三是管理缺乏制度。
我场初制茶厂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无明确的管理规定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缺位相象突出;四是产品没有品牌,产业化水平低。
我场初制厂加工的茶叶,基本上是以半成品的形式作为外地企业的生产原料,很少直接进入终端消费者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我场茶叶制作质量难以达到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 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
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按有关标准和技 术规范进行生产、包装、运输、储藏、确保‘菜篮子’产品 质量卫生安全”我场作为国有茶场,茶叶初制加工场所如 限期达不到规范要求,将无法取得生产许可证,也将无法继 续加工茶叶。
为此,实施茶叶初制厂的优化改造,是面对我 场茶叶能否保证市场准入的关键一步。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场茶园面积达0.8万亩,年自产干毛茶 1500余吨,收购场外鲜叶加工干毛茶达1600余吨,总资产 逾千万元,本场现有十八座茶叶初制厂。
本场土地、气候、 地理位置适宜茶树种植,特别是本场地处碧螺春和龙井茶产 区边缘,高档名优茶销量很大,销售渠道宽,是一个生产能 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型国有茶场***** 位于三省交界的 ********,1954年建场,经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和项目保证3.1项目区概况3.1.1项目区地理位置本场地处****三省交界的****** ,芜杭铁路、318国道、宣杭高速公路、S215公路穿场而过,交通十分发达,距发达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3.1.2气候条件气象:最高日均气温38.5 C年最高平均气温15.4 C年最低平均气温一2.5 C最低气温一11.5 C雨量:年均降水量1470mm年最大降水量1658.9mm降水主要集中月份:6、7月风向:四季东风偏多,西风、西北风次之3.1.4生产状况由于茶叶鲜叶原料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客观上要求在茶区就地加工,因此,我场每个茶叶生产队都有初制厂,茶叶加工量各厂不一,但产量都不很高。
初制茶厂的设备较为落后,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
全场年加工干毛茶3100吨,95% 以上作为其它茶叶精制企业的生产原料出售。
3.1.5基础设施全场除过境道路外,场域各初制厂的道路都全部贯通,其中有70%以上是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区供电线路由*****变电所引来,电力供应充足。
目前**县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城区的改造,基础建设发展较快。
项目区380V 输电线路延伸到各初制茶厂,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通过全面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
具有较强的承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生产生活用水,通过**县自来水公司的管网延伸,现已惠及场部及二、三分场居民,一分场居民也依靠****自来水厂的供给,全部使用了自来水,全场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可靠。
3.1.6现行经营管理状况目前全场所有茶叶初制厂都是个人经营,茶厂也仅作为季节性使用的临时加工场所。
企业管理为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松散。
2011年全场生产干毛茶4500吨,利润200 万元。
3.2实施保证条件321 地理优势地处****三省交界的*****县东郊,芜杭铁路、318国道、宣杭高速公路、S215公路穿场而过,交通十分发达,距发达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3.2.2技术优势本场有中高级技术人员30余人,常年与中茶所、安农大茶叶系等有合作关系,具有成熟的茶叶生产经营管理经验。
3.2.3产品销售优势场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近百个销售网点。
第四章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4.1市场分析4.1.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目前绿茶国内市场主要以中高档为主,且以干毛茶销售,不需精制加工,而低档茶叶则是以精制加工出口为主,主要生产产品为炒青、珠茶、花茶。
4.1.2产品市场预测和前景分析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茶叶作为食品在卫生、农残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指标,因此传统制作的茶叶将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而取得食品安全市场准入(QS)的茶叶将有很大的销售空间。
4.1.3营销计划通过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和建立茶叶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促进本场所有的初制茶厂生产的茶叶达到国际要求标准,争取90%以上进入国际市场。
4.2 产品方案设计421 产品方案针对国内市场,生产敬亭绿雪、龙井、碧螺春、祠山翠毫等中高档适宜国内市民口味的绿茶,做大做强“祠山翠毫”产量在10%左右;产量在90%以上则以生产炒青茶、珠茶等适宜国际市场的绿茶。
4.2.2 生产规模绿雪、龙井、碧螺春等每年生产14580kg ;炒青茶、珠茶等每年生产345600kg。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5.1项目的方向和目标5.1.1选择符合茶叶生产的地址新建初制茶厂厂房、购置自动化加工机械突破口,形成茶叶初制加工的示范样板,以点带面,逐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