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ppt课件
11
3.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曼塔利比费米尔更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 论的适用领域。以行为理论作为基础,提出 了“翻译行为(translation action)的概念。 她用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mitters); 来指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的各种 各样的跨文化转换。在她的理论模式中,翻 译被视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 的复杂行为”。
❖ 1.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2.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 (Skopostheorie and beyond) 3.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4.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function plus loyalty)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
当代翻译界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各种理论争奇斗艳。20世纪70年代, 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界出现了面向 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 ,使读者更多地 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 1.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2.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 (Skopostheorie and beyond) 3.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4.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function plus loyalty)
2
❖ 功能翻译理论非常重视翻译的文本形式,强 调文本在翻译中的功能。文本功能概念是理 解功能翻译的基础,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单 位与文本功能密切相关。赖斯认为文本分类 可以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 的对等程度。
3
她从两种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分类 :
❖ 一是按主体交际功能来 ❖ 二是根据文本的语言特
❖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
当代翻译界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各种理论争奇斗艳。20世纪70年代,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界出现了面向译 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 ,使读者更多地关 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划分
点和习惯 ,对文本体裁
信息型 (informative)
或变体进行划分 ,可分 为工具书 、讲稿 、讽
文 本
表达型 (expressive) 刺作品或者广告等 。
使役型 (operative)
4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
当代翻译界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各种理论争奇斗艳。20世纪70年代,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界出现了面向译 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 ,使读者更多地关 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的。 ❖ 3.译文本身就是有自身存在价值的文本,与
原文的存在价值并无高下之分。
10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
当代翻译界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各种理论争奇斗艳。20世纪70年代,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界出现了面向译 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 ,使读者更多地关 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 1.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2.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 (Skopostheorie and beyond) 3.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4.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function plus loyalty)
12
翻译vs翻译行为
❖ 曼塔利认为“翻译 (translation )”是一个 狭义的概念 ,它只涉及源语文本的使用 。而 “翻译行为 (translational action )”则是 个广义的概念 ,它涉及译者为翻译所做的一 切 ,包括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或技巧上的考 虑。
13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7
费米尔提出翻译过 程应遵循的三大规则
目的规则 (skopos rule)
连贯规则 (coh rule)
8
❖问题:如果翻译活动都根据目的来 进行实践,那么原文的权威性又何 在?
9
❖ 1.翻译本身就应是面向目标文化的读者的。 ❖ 2.原作目的和翻译目的是可以甚至必然不同
5
❖ 2.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是 在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之后产生的。它的提出 有重要的背景,即单纯依靠语言学的理论已 无法解释全部的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
6
❖ Vermeer 认为,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 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既 然翻译也是一种行动 ,所以译者也会在翻译目的的 指引下 ,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 ,从而决定最 合适的行动方式;基于这种对实际情况的描述 ,可以 得出一条规范性的基本规则:“翻译行动的目的决定 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也就是说 ,译文应对预定的 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这个观点对传统的原文中心 论是一个颠覆。
❖
1
❖ 1.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赖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 中首先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的雏形。一方 面,她仍然坚持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理论,认为理想的翻译 是“译文语篇和源语语篇在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 际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等。”她称其为“综合性交际翻译”。 另一方面,赖斯意识到实际翻译中有些情形下,对等是不可 能的或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