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四个指标

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四个指标

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四个指标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够不够成熟”、“火候深不深”,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够成熟”、“有火候”呢?这是一个相当难以评量的问题,因为成熟、火候只能以意会,而没有数字化的指针可以衡量,不像身高、体重一量便知。

但是,一个人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处事态度健不健康,到能否正确地决断事物等等,都与其成熟度有关。

因此,如何衡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成熟度,是一件重要的事。

对此,我认为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量。

一、单面向V.S.多面向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周遭事物的考虑,最先大多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物,然后逐渐进展到能够同时兼顾多种事物。

大部分人都曾看过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孩子在餐桌上伸手要夹较远处的菜时,经常会不经意地碰翻了靠近自己身前的杯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小孩子想要伸手穿过杯子去夹菜时,脑海中便只专注于要去夹的这盘菜,而无视于杯子的存在,因此很容易就把杯子碰翻了。

随着年龄渐长,小孩逐渐学会同时注意到二件、三件不同的事物之后,这种现象发生的机会也跟着降低。

在工作能力的培养上,也常见类似的情况。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单点思考,在考虑一件事物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单点,而无法同时顾及周遭相关的事物,使得思考、决断的质量相当低落,挂一漏万。

而一个成熟、有火候的人,则会把各种相关的事物一起纳进来做整体的考虑,例如,思考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其它相关的事物会产生什么连带的变化;或是如果在另一个部分做出哪些配合,可以是整体效果更好等等,如此同时考虑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来判断决策的质量也会较佳。

如果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到更多相关的面向,则我们可以说这个人越成熟、火候越深。

二、有形V.S.无形
人在判断外界事物的价值时,只有先意识到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进一步体认到它的价值。

有些事物是有形的,只要看到、听到,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无形的事物却看不到、听不到,只能靠着“想象”来感知它的存在。

一个人如果只能用眼睛、耳朵来意识事物的存在,而无法用想象、体会的方式来感知事物,便无法体认到无形事物所具有的价值。

然而,无形事物所能产生的价值,却永远大于有形的事物,因此,一个人从只能看到有形价值,进一步到能够体认无形价值的存在,便反映出这个人的成熟度与火候。

举个例子来说,一般人就业时,所获得的薪资是有形的,工作的学习成长环境却是无形的,而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带给个人能力更大的成长,与更好的发挥,个人得到的成就也因此更高,所以其价值远高于有形的薪资。

但许多人在选择工作时,却看不到这些无形的价值,于是往往只单凭眼前薪资的些微差距就做出决定;越是成熟的人,则越能够认知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会选择好的环境以谋求更大的无形价值。

三、短期V.S.长期
耕耘与收获之间,通常会牵涉到时间长短的问题。

有些事物在投入之后,很快就能得到回收,不过,其效益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效益反映结束之后,必须再次投入,才能再产生效益。

另外也有一些事物是需要长期的耕耘,而且在短期内不见得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其
效益却是源远流长地延续发酵,且时间越久,产生效益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得到的整体成效也会因此百倍于短期效益。

但投入之后可以马上回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相当诱人的事情,许多人都会被此吸引,因此在思考与决策上便容易倾向于注重眼前立即的效益,却未能重视、或没有耐性从事长期的耕耘,形成所谓的“短视”。

而一个成熟的人,则能够忍受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现象,而选择长期耕耘,追求长远的效益,我们说一个人“有远见”,意思便在于此。

因此,我们从一个人对于事物的判断与决策上,是偏向于只求短期效益,或是懂得追求长期效益,便可以衡量出这个人的成熟度如何。

四、相对V.S.绝对
世界上所有事物几乎可以说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比方说,好与坏便是相对比较之下所得到的结果,当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与另一事物比较之后,相对的好”,而非“绝对的好”。

换句话说,好与坏之间,并非100分与0分的截然二分。

“好”有可能70分的好,也可能是90分的好;“坏”则可能是59分的坏,或20分的坏。

但一个不成熟的人,会习惯于用绝对性的角度来判断事物,只有“好”与“坏”的绝对二分法。

在这种情形下,由于缺乏相对比较的判别标准,因此无法分辨出真正的好与坏,也不知道好有多好?坏有多坏?而一个成熟的人,对于事物则懂得用相对的逻辑来看待,而拥有较精准的判断力。

综合上述四个指针,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成熟度时,可以从他的行事作风来观察其思考、决断一件事物时,是否能经常兼顾到多个面向、是否能看到无形的价值、是否注重长远的效益,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是否能用相对的逻辑,藉此来衡量。

因此,一个人的成熟度够不够、火候深不深,就看他对于上述事物养成多深的认知,以及多牢固的习惯。

走向成熟的标志
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

可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否定自己
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

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

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面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

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

可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把傲慢当作成熟,把固执当作个性,最后只能是“追悔莫及”。

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们如何能够不改变?事物在变化,时局在变化,真理也在变化,这就要你们不断在改变自己原来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我曾向人们出示过在重大问题上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的诀窍,我说,当你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时,你要按照和你相反的想法去做,结果就是正确的。

就是说,当你认为某事可做,你就不要去做,当你觉得不可做,这时你就要去做;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你就要清醒,
因为你认为它是正确的,所以它是错误的,如果你认为是错误的,同样,你要明白它是正确的。

人们听后开始不信,后来在实践中却屡试不爽,并纷纷前来致谢。

不信不妨试试。

2、学会宽容
宽容不仅象征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

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行动、“疾恶如仇”,而且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憾。

另外,暴君和强权也从不宽容,他们心胸狭隘、噬血如命、杀人无数,最后,愚蠢只能导致他们的覆灭。

盲目追求抽象的正义,使“敌人”的观念在人们心里得到强化。

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敌人。

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片落叶不经过全树的允许,是掉落不下来的。

同样,一个人所以沦为了罪犯,并不仅仅是个人之过,整个社会都是有责任的。

况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以敌人、罪犯都不过是权势强加的人为的定性,而并不是根据正义的标准。

宽容不是容忍,因为容忍仍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并不明智的情绪其实是暗暗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的阅历、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宽容的前提与基础。

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

其实,这“不宽容”也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他们的幼稚。

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3、重视简单
从思考能力的角度讲,成熟的标志就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作简单,或者说,不再轻视简单。

真理就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真理就是在平常的朴素的日常生活当中。

能够从简单处寻找和发现真理,你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真理。

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瞧在眼里。

无知的人以及少年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懂、我知道、这太简单了,如此等等。

在一个有思想和有探求精神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尽管他们能够举重若轻。

一个苹果的落地,科学家能够思考到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粒简单的沙子,哲学家可以通过它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理论学术的建立,是在简单、原始概念之上的;思想的产生和深入,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朴素世界、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

恩格斯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他说哲学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哲学(深刻的思维)就是来自对于简单事物和朴素世界的思考。

如果真正懂得了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复杂。

因此,你若想寻找真理,就不要轻视那些你所轻视的简单的事物,就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习见的事件中领会和获得并不寻常的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