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解缙(公元1369年-公元1415年),明朝第一才子、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对联大师。

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水人。

洪武21年进士。

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解缙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主编《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1403年),解缙奉旨主编《永乐大典》。

他召集朝臣学士,各方专家两千余人,调集数百万册书籍,进行编纂。

解缙白天参政,晚上破书万卷查阅资料,反复修改、补正、勘校,经过六个寒暑的精心编纂,于永乐七年(1409年),完成历史上第一部最早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初稿。

后几经修补,《永乐大典》的内容更加详实完备。

《永乐大典》的编纂成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举世公认的,而作为主编的解缙可谓功不可没,所以后人把《永乐大典》和解缙相提并论。

时人赞曰:太平十策纾民意,永乐大典慧斯文。

[1]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也有人称他“大明第一才子”)、对联大师、《永乐大典》总纂修。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解缙(xiè jìn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

其母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

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

初入仕时,深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

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

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庵,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

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

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

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亦得太祖赞许。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建文四年十一月至永乐五年二月任内阁首辅(1402年-1407年)。

明成祖时,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奉诏主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告成,晋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因立太子事,为汉王高煦所恶谗,永乐五年(1407)以“洩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使司参议,又为李至刚所构陷,改贬交趾。

解缙之所以被贬广西,有这样的说法:明成祖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谁为太子,一直定不下来。

次子高煦,为人专横,因打仗有功,暗中运动争立为太子。

成祖宠爱高煦,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成祖默然不语。

解缙又加一句“好圣孙!"成祖若有所悟。

原来皇长子高炽之子深得成祖喜爱。

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张虎彪图,命廷臣应制作诗。

解缙见图,立即写了一首呈上。

诗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成祖见诗,知解缙借端讽谏,心中感悟,群臣也主张立皇长子高炽为太子,此事终于定了下来。

太子虽立,仍不为成祖所喜。

解缙进谏说:“这样做会引起争端,不好。

”成祖不悦,认为他是有意离间,加以高煦挑拨,成祖一怒之下,便将解缙贬到广西。

永乐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谒见太子。

事被高煦发觉,说他私觐东宫,必有隐谋。

明成祖非常生气,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下狱五年。

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帝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稍露怜惜之意。

朱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买通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密令用酒将其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冻死。

时为永乐十三年冬,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妻子宗族徙辽东。

仁宗即位后诏归其妻子宗族。

后谥文毅。

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复其官赠朝议大夫。

解缙善书法,尤善狂草,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

”著有《文毅集》。

解缙这个人从小就是神童,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在明史上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

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

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驯,是后天名就者无法接近和比肩的。

但有一点不好,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

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别看只有四十七岁,解缙却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永乐三朝。

朱元璋的时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朱元璋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要论经纶,解缙曾经领导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

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他屡次上疏,针泛弊政,弹劾**佞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还是初入仕时,解缙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

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

他又代御史夏长**疏《论袁泰**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

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

太祖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

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病逝,缙进京吊丧。

时惠帝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90,不当舍以行。

”帝听信诲言,贬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

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

永乐元年(1403)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缙为翰林待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

这时,成祖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永乐二年(1404)解缙被摧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气节,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

永乐三年(1405),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

当时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

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

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

解缙为说服皇上,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两人相视而笑。

最后同意立长子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

从此,高煦深恨解缙。

高煦自以为有战功,又深得朱棣宠爱,常存夺嫡之心。

见此情形,解缙上疏劝阻说:“启争也,不可。

”朱棣认为这是离间他们的父子关系,对缙很有意见。

永乐四年,成祖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

漠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

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祖为此震怒。

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

疏上,成祖愈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

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名字问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缙犹在耶?”纲一贯草菅人命,深为解缙憎恨。

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

那时,解缙才47岁。

解缙被害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主切好就说,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单给他,命他“疏其短长”解缙一一写出:“天资厚重,中无定见。

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

刘情有才干,不知顾义。

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

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

黄福秉心易直,颇有执守。

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

宋礼直憨而苛,人怨不恤。

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

方宾薄书之才,理偿之心。

”祖将奏疏交给太子朱高炽,朱高炽又询问尹昌隆、王汝玉两人情况,解缙即刻回答说:“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

”仁宗即位,拿出解缙的奏疏给首辅杨士奇说:“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称赞解缙的文章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可与司马迁、韩愈等人媲美。

因此,下诏把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赦归吉水。

正统元年(1436)八月,赦还所抄家产。

成化元年(1465)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宋赵恒殿试佚事》草书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

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缙编纂《文献大成》,企图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但由于人手少,时间仓促,一年成书,成祖阅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决定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专毒、较订、录写、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进行编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