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数学基础1

经济数学基础1


(3)
x2 3
(4) ( x 2)2 9
解: (1)由绝对值性质得
3 x 1 3
x 1 2或x 1 2
x 3
2 x 4 (2)由绝对值性质得
x 1或x 3 (3)由绝对值性质(两边取算术根)得
x 3或x 3 (4)由绝对值性质(两边取算术根)得
x1 1, x2 2 都是 x 2 3 x 2 0 的根
”、小于号 不等式——用大于号“>”、 大于等于号“ “<”、 小于等于号“ ” 等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来 的式子. (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含有一个未知量,并且未知量的最高次幂是一次的 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a
(
O
b
]
x
上述有限区间的区间长度均为 b a ,且 a 称为区间的左端点 b 称为区间的右端点。
以下5类集合都称为无限区间 集合 x x a x a x ,记为(a , ) 集合 x x a x a x ,记为[a , )
ab a b
任何一个实数绝对值等于该实数平方后的算术平方根,即
x x2
2 方程与不等式
用等号连接的两个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量的等式 叫做方程.如:
2 x 1 5 , x2 3 x 2 0 2 x y 5 x y 1
能够使方程成为恒等式的未知量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互为相反的一对数,其绝对值相等,即 x x
两个实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实数绝对值的乘积,即
ab a b
两个实数商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实数绝对值的商,即 a a ( b 0) b b 两个实数和的绝对值不大于两个实数绝对值之和,即
ab a b
两个实数差的绝对值不小于两个实数绝对值之差,即
2 如果 x a ,那么 x 称为 a 的平方根。
正数 a 才有平方根,其平方根是两个相反的数 a ,其中 a 称为 a 的算术平方根或简称算术根。
3 如果 x a ,那么 x 称为 a 的立方根。
1.2 数轴与绝对值 规定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上的 O表示原点,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 点表示负数.
a
(
O
b
)
x
集合 x a x b 称为以a , b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为[a , b] 集合 x a x b 称为以a , b为端点的半开区间,记为[a , b )
a a
[
O
b
]x[O Nhomakorabeab
)
x
集合 x a x b 称为以a , b为端点的半开区间,记为(a , b]
解: 由以上结果可得
(1) x x2或x x1 (2) x1 x x2
例3:解不等式
(1) x 2 -5 x 6 0 (2) x 2 +4x 5 0
解: (1) x 2 -5 x 6 ( x 2)( x 3) 0
(2) x 2 +4x 5 ( x 5)( x 1) 0
3 x 2
1 (2) 2 x 2 +x 1 2( x )( x 1) 0 2 1 x 或x 1 2 (3) 1 x 3 1 2 x4
(4) x 2 16 x 4
4 x 4
3 区间与邻域
介于两个实数 a, b 之间的全体实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有限区间。 设 a, b R, 且a b 集合 x a x b 称为以a , b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为(a , b )
例如 25 32 ( 1.3)2 1.69
a 0 1 (a 0) ( 2)3 8
0100 0
VI 开方规则 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
3
125 5 0 0
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的数; 0 的n(n为正整数)次方根是 0;
n
9 3 25 5
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偶 3 次方根. 8 2
第一章
第0节
函数
预备知识
1.实数 由于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 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问题,因此,本节课主要复习与实数有 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1.1 实数中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1) 实数按照以下方法分类,形成实数系表:
R
实数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
有理数——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相除形式的数(包括整数、分 数(或表示成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即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相除形 式的数. (2) 基本概念
数轴上的点与全体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数 x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记作: x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 对值是 0.即 x x0 x 0 x0 x x 0 例如 19 19 , 0 0 , 2.56 2.56 绝对值有以下性质: 任何实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且绝对值非负,即 x 0 任何一个实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且不小于它的绝对值 的相反数,即 x x x

x2 x 1 2 2

x2 x 1
不等式组的解为:1 x 2
2x 4x 6 练习1:解不等式组 4 x 3 2 x 1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 设 x 2 bx c ( x x1 )( x x2 )
集合 x x b x x b,记为( , b )
实数集 R x x ,记为( , )
a - ( b - c) = a - b + c a - b + c = a - ( b - c)
(-a) b = -( b a)
(-a) (-b) = b a
V 乘方规则 正数的非 0 次幂是正数;
负数的非 0 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
0 的正数次幂等于 0,非 0 数的 0 次幂等于 1.
(3) 实数的运算规则 I 加法、乘法运算规则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 a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 = a (b c)
1 1
2
分配律 a (b + c) = a b + a c
b b 2 4ac x 2a
c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变形为
x2 b c x 0 a a
再将方程写成两个一次项的乘积
b c x x ( x p)( x q ) a a
2
找到 p, q 即得方程的根:x1 p, x2 q
如 x 2 3 x 2 ( x 1)( x 2)
方程的求解方法: a.公式法
b b 2 4ac x 2a
当b2 4ac 0时,有两个不同实数根
b b 2 4ac x1 2a b b 2 4ac , x2 2a
当b2 4ac 0时,有两个相同实数根
b x1 x2 2a
当b2 4ac 0时,没有实数根
x2 3
3 x 2 3 1 x 5
练习2:解下列不等式
(1)
(3)
x 2 +x 6 0
x3 1
(2) 2 x 2 +x 1 0 (4) x 2 16 0
2 解答: (1) x +x 6 ( x 3)( x 2) 0
II 括号规则
a + ( b - c) = a + b – c a + b - c = a + ( b - c) III 正负规则 a (-b) = -( b a) IV 比例规则
a 1 a (b 0) b b a c ac b d bd a c ad bc (b, d 0) b d bd a c a d ad (b, d 0) (b, d 0) b d b c bc
正数和0通常叫做非负数,即当 x 是非负数时,x 0 相反,0和负数通常叫做非正数,即当 y 是非正数时,y 0
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只用有理数来描述也是不够的。例 如,一个两条等边长为 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第三条 边的长度是 2 分米。又如,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圆周率,用符号 表示。这里的 2 和 是不能被表 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的,这些数被叫做无理数.无理数又分为 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ax b 0 (a 0)
含有相同未知量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 式组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 移项得 ax b
若a 0,则 x b b ; 若a 0,则 x a a
7 x 3 5 x 1 例1:解不等式组 x 1 x 2 2 7 x 5 x 3 1 解: x 1 x 2 2
正数——由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组成,记作 a 0
有时用正数也不能准确描述一件事情,例如,白天的最高 气温为7°C,晚上气温下降了10°C,达到最低气温那么应该 怎样描述晚上最低温度呢?
a 负数——在正数前面添上“-”号的数,记作
用负数就可以将晚上最低温度记为-3°C.
( a 0)
0 是一个特殊的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一 个正、负数的分界数,是一个中性的整数.
含有一个未知量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x 2是 2 x 1 5 的根, x1 1, x2 2 都是 x 2 3 x 2 0 的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