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养老保险改革
倡导四支柱筹资模式(里斯特养老金) 延长退休年龄 降低浮动准备金 改革养老金调整办法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医疗保险改革
引进DRG制度加强竞争、控制供方诱导 提高需方自付比例,个人承担更多责任 缩短药品流通渠道 稳定医保缴费率
b.
c.
d.
由于老年化进程加快,同时,随着生育观念的嬗变、家庭的小型化, 年龄结构老化严重,1970到1997年间,德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 比重已经从19。3%增至21。9% 由于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增长乏力以及大量增加的失业,使得类似工 资比例税的养老保险缴费收入减少 两德统一后,为了拉平东西部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上的差距,西部养 老金的转移支付数额大,加剧了养老金给付的困难
德国宏观经济的糟糕表现的成因剖析: 结构性制度痼疾 偶发性特殊因素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质疑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结构性制度痼疾成因:
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弊端
高福利 高税收 高成本 低竞争力 出口相对下降 低盈利 高破产率 低消费 低国内投资 抑制经济发展和福利提高
科研体制的缺陷与科研主攻方向的偏颇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企业制度的弱点 宏观调控手段的局限性和行政效率缺失
-4
-2
10
12
%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Total unemployment change on the previous month
去年及今年失业率
4800 4700 4600 4500 4400 4300 4200 4100 4000 3900 3800
阶段 (年份
增长率 (%)
据(德)《德累斯顿银行统计概览2003年11月》计算。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年份 70 75 80 85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失业率
0.7
4.7
3.8
9.3
7.2
7.3
8.5
9.8
10.6
10.4
11.5
Ma r Ju l Ma y N 20 ov 04 -J an Ma r Ma y Ju l Se p 20 03 -J an Se p
谢谢大家
2.养老保险的问题与改革 养老保险的问题与改革
1).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度性缺陷 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度性缺陷: 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度性缺陷
a.
老保险待遇刚性特征明显,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给付一般是随着平 均工资增长而指数化上调的,支出有增无减
c.
d. e. f.
3.医疗保险体制的问题和改革 医疗保险体制的问题和改革
1).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特点及其弊端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特点及其弊端: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特点及其弊端
a.
b.
c. d.
联邦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只有在收入超过一定数 额后才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参加法定义务保险 医保费用主要通过医疗保险缴费的形式,按工资一定比例,由 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摊,国家预算筹资只占1/10左右,起一个辅 助和调节作用,体现了自我承担责任的原则。同时,在医保待 遇上,较好缴宽,公民只有在履行缴费义务的前提下才可以获 取相关医保待遇,突出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覆盖面广,佑护了近92%左右的全国民众 在医保机构的管理上,则体现高度自治原则,具体事务由具备 公法法人地位的社会医疗基金来管理,既相互竞争,有保持非 盈利性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路径选择
凯恩斯主义vs.自由主义
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解决方式,用大量政府干预和扩大投资 的方式
运用自由主义的减税政策,通过减税,刺激公众的消费与 投资,从根本上激活经济。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2010议程(2010 Agenda)
税制改革 养老保险政策改革 医疗保险政策改革 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税制改革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社会制度变革及其影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丁纯博士
一、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德国经济、 二、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 德国经济、 内容 三、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前景分析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五大关系的调整
A.
B. C. D. E.
调整国家与市场关系,“少一些国家、多 一些市场”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调整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调整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金融领域对“股东文化”的提倡
b.
c.
以1988年的《卫生改革法》为标志,1989年正式展开第一轮改革,针对药品 定价,制定了药品参考价格,遏止药商的道德风险;扩大了医疗保险;卫生保 健普查和预防范围;其中最为突出和富有成效的举措就是开始允许一定收入以 上的投保人自由选择法定医疗保险机构。 1993年到1996年,是科尔政府的第二轮医保改革。主要是以1992年颁布的《卫 生结构法》为发端,主要改革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制定明确的削减费用的具 体指标,如医院、医生、药房的预算等。二是用市场机制,以竞争为手段提高 效率,通过在个医保机构间导入风险补偿和平衡机制,进一步将投保人自由选 择医保机构推广开去,以市场来约束费用,提高服务质量。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偶发性特殊因素:
两德统一的沉重负担 欧元的启动 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油价的上涨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质疑:
模式 代表国家 基本理念 理论基础 辉煌阶段 微观企业 运行机制 宏观调控 机制 弊端 战 后 60-70 年代 福利国家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方向正确,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方向正确, 已有一些短期成果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涉及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 理念和基本制度框架, 理念和基本制度框架,阻力很大 经济表现明显改善尚待时日
0
2
4
6
8
-6
2003-Jan
2004-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盎 格 鲁 -撒克森
美、英
崇尚自由 竞争 突出效率 个人表现
亚当斯密、 货币主义、 供应学派 等(理论 取舍带有 浓厚的实 用主义色 彩)
90 年 代 新 经济增长
注重股东 利益和利 润回报, 竞争力强
政府注重 经济竞争 等框架政 策的制定。 实施灵活 的财政和 货币政策, 强调商业 化的保险。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度变革 年代以来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变革
a.
以1977年《疾病保险费用控制法》为标志,一直到80年代末,是医改的第一阶段,在对 投保人的制约上,主要是在增加患者(投保人)就诊和取药自付比例、缩减一些过滥的医 保待遇上做了尝试,在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生、医院)的监督和管理上,则引进了总额预 付制。
莱茵
德、法
兼顾社会 要素下的 市场竞争 强调经济 效率、社 会互助和 团队合作
新自由主 义、弗莱 堡学派
注重劳动 力要素的 合作产权, 雇员权利 大,注意 雇员保护 等
有国有企 业,公共 财政辅助 经济景气; 强调稳定 货币政策。 注意福利 制度建设
福利制度 过多过大 劳动力市 场僵化, 企业组织 机构繁复、 政府官僚 主义严重; 产业结构 太调整慢; 过于追求 短期效益、 过于强调 市场竞争; 社会福利 制度和社 会公正差, 贫富差距 大
90年代以来德国宏观经济的糟糕表现:
经济增长缓慢 失业状况严重 消费溺弱、投资不振 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庞大
联邦德国经济年均增长状况(1951-2000)
19511960 7.96% 19611970 4.51% 19711980 2.78% 19811990 2.3% 19912000 1.95%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哈尔兹法I-IV )
改组和重建就业服务机构 调整解雇保护政策 鼓励自主创业 倡导从事微型职业 合并是失业救济和社会救济,提高就业积极性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前景分析
12.7
12.3
11.7
10.7
10.3
GDp 增长率
5
-1.3
1
1.8
5.5
2.4
2.2
-1.1
2.3
1.7
0.8
1.4
2
1.8
3
0.6
资料来源:1。(德)《数字中的德国2002》第14页。 2.德国统计局网页 注:1991年以前为西德数字,以后为全德数字。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2).改革措施 改革措施: 改革措施
a. b.
科尔政府在1997年4月1日通过将增殖税从15%调高一个百分点,这一个百分 点的增殖税就作为应急措施,弥补资金缺口。 科尔政府还分别于1992年和1999年颁布两个养老金法,推出将正常退休年龄延 长到65岁的措施。 施罗德政府用新开征的生态税来补漏,使得养老金缺口不至于直接威胁养老金 发放; 施罗德政府用改变养老金待遇调整方法的手段变相削减养老金待遇,减少支出; 施罗德政府对微利收入工作增收养老保险缴费的形式,扩大缴费人群范围 施罗德政府提出构建四支柱养老保险模式。旨在减轻法定养老保险的压力,尤 其是导入私人缴费型的强制私人补充保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