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第5章复习题(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第5章复习题(核酸化学)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是构成核酸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2、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单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以及单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3、增色效应:是指当双链DNA变性“熔化”为单链DNA时,在260nm的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4、DNA变性:DNA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影响,分子中的氢键、碱基堆积力等被破坏,双螺旋结构解体,分子由双链变为单链的过程5、T m值:加热变性使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融点,用Tm表示二、符号辨识1、DNA脱氧核糖核酸2、RNA核糖核酸;3、mRNA信使核糖核酸;4、tRNA转运核糖核酸;5、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6、A腺嘌呤;7、G鸟嘌呤;8、C胞嘧啶;9、T胸腺嘧啶;10、U 尿嘧啶;11、AMP腺嘌呤核苷一磷酸(一磷酸腺苷);12、dADP脱氧二磷酸腺苷;13、A 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14、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15、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16、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17、CoA辅酶A;18、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19、RNase核糖核酸酶;20、Tm熔点温度;三、填空1、RNA有三种类型,它们是(), ()和();2、除()只含有DNA或者只含有RNA外,其它生物细胞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3、核酸具有不同的结构,()通常为双链,()通常为单链;4、原核生物染色体DNA和细胞器DNA为()状双链,真核生物染色体DNA为()双链;5、核苷酸由核苷和()组成,核苷由()和()组成;6、构成核苷酸的碱基与戊糖连接的类型属于()连接,糖的构型为()型;7、稀有碱基在RNA中的含量比在DNA中的丰富,尤其在()中最为突出,约占10%左右;8、具有第二信使功能的核苷酸是()和();9、辅酶类核苷酸包括()、()、()和();10、多聚核苷酸是通过核苷酸的C5’-()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C3’-()形成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11、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通常称为()磷酸二酯键;12、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单核苷酸之间通过()相连接以及单核苷酸的()及排列顺序;13、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存在5’-()结构(甲基化的鸟苷酸)和3’-()尾结构;14、1953年,J.Watson和F.Crick提出了著名的()模型;15、DNA分子由两条DNA单链组成,为()双螺旋结构,螺旋中的两条主干链方向(),侧链()互补配对;16、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A与()结合,G与()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17、碱基互补形成碱基对时,A和T之间形成()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个氢键;18、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的()、()堆积力和()的负电荷与介质中阳离子的正电荷之间形成的离子键;19、DNA的()结构是指DNA分子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20、超螺旋是DNA()结构的一种形式;21、真核生物的核酸通常与蛋白质复合在一起,称为()。

具有三级结构的DNA和()紧密结合组成染色质;22、RNA分子中,部分区域能形成双螺旋结构,A和()配对,G除了可以和C配对外,也可以和()配对,不能形成双螺旋的部分,则形成()。

23、tRNA的二级结构都呈“三叶草”形状;一般为()结构,包括氨基酸接受区、()、二氢尿嘧啶区、T C区和可变区。

24、核酸具有两性性质,核酸分子中的酸性基团是(),碱性基团是();25、RNA的等电点比DNA低的原因,是RNA分子中核糖基2′-()通过()促进了磷酸基上质子的解离。

26、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可在()、()条件下以及()的作用下水解切断。

27、核酸水解酶分为()和()两类。

前者的作用方式是从多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逐个水解切除核苷酸;后者是从多聚核苷酸链中间开始,在某个位点切断磷酸二酯键。

28、限制性内切酶存在于细菌,专用于降解外来入侵的异种(),具有很严格的()序列专一性;29、在核酸分子中,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体系,在()左右有最大吸收峰,可以作为核酸及其组份定性和定量测定的依据;30、增色效应是指当双链DNA变性“熔化”为单链DNA时,在()nm的紫外吸收值()的现象;31、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区的多聚核苷酸链间的()断裂,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变性核酸将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

32、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很多。

()升高、()改变、甲醛和尿素等的存在均可引起核酸的变性。

33、DNA的融点T m是指DNA双螺旋结构发生一半变性时的();一般()的含量越高,变性的熔点越高;34、核酸的()是指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35、核酸的杂交是指热变性的DNA单链在()时并不一定与同源DNA互补链形成双螺旋结构,它也可以与在某些区域有互补序列的异源()或()形成双螺旋结构;36、用于检测DNA的杂交的是()印迹法;用于检测RNA的杂交的是()印迹法;37、RNA易被广泛存在的()水解,所有器皿和溶液都要经过处理除去该酶;38、核酸含量测定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核酸的化学组分的不同性质,定磷法测定的是核酸的(),定糖法测定的是核酸的(),紫外吸收法是利用核酸组分中()的紫外吸收特性,在26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值,可计算出核酸的含量;四、判别正误1、核苷酸由三种成分组成:芳香碱基、戊糖和磷酸基团。

()2、稀有碱基是指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游离嘌呤和嘧啶。

()3、脱氧核糖核苷在糖环的3’位置上不带有羟基。

()4、RNA5’-端的核苷酸的3’-羟基以磷酸二酯键连到相邻核苷酸的5’-羟基上。

()5、DNA双螺旋沿其轴每0.34nm就转一圈。

()6、如果DNA样品A的T m低于DNA样品B的T m,那么样品A含有的A-T碱基对高于样品B。

()7、可以依靠变性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分开。

()8、由于DNA是多阴离子,所以它的熔点随盐物质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

()9、核苷酸的糖和碱基相连的糖苷键是C-N型。

()10、只有DNA可以作为遗传物质。

()五、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 C )A. 腺嘌呤;B. 鸟嘌呤;C. 尿嘧啶;D. 胸腺嘧啶;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C )。

A. 戊糖和碱基;B. 戊糖和磷酸;C. 核苷酸;D. 戊糖、碱基和磷酸;3、关于双链DNA的碱基含量关系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C )。

A. A+G=C+T;B. A=T;C. A+T=G+C;D. C=G;4、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 )。

A. 3’,5’-磷酸二酯键;B. 2’,3’-磷酸二酯键;C. 2’,5’-磷酸二酯键;D. 糖苷键;5、关于B-DNA双螺旋结构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C )。

A.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 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磷酸与脱氧核糖在螺旋外侧;C. 两条链间的碱基配对非常严格,即A-G、T-C;D.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6、DNA的二级结构是( C )。

A. α-螺旋;B. β-折叠;C. 双螺旋结构;D. 三叶草结构;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DNA链会结合成DNA双链?( B )A. 加热;B. 退火;C. 加连接酶;D. 加聚合酶;8、关于RNA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D )。

A. 通常是单链分子;B. tRNA分子中含较多的稀有碱基;C. 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D. rRNA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9、tRNA分子结构特征是( B )。

A. 有密码环和3’-端CCA;B. 有反密码环和3’-端CCA;C. 有反密码环和3’-端polyA;D. 有反密码环和5’-端CCA;10、关于核酸酶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 )。

A. 是一类水解核酸的蛋白水解酶;B. 能在细胞内催化核酸水解的酶;C. 有DNA酶和RNA酶两大类;D. 有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之分;11、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5’-端有( B )。

A. SD序列;B. 帽子结构;C. polyA;D. 起始密码;12、DNA受热变性时,( C )。

A. 多核苷酸链水解成寡核苷酸链;B. 紫外线吸收波长增大;C. 紫外线吸收值增大;D. 溶液黏度增加;13、DNA与RNA水解的产物中( B )。

A. 部分碱基相同,戊糖相同;B. 部分碱基不同,戊糖不同;C. 碱基相同,戊糖相同;D. 碱基不同,戊糖不同;14、Tm值越大,说明(B)。

A. DNA易受热变性;B. DNA分子中的G与C百分含量越高;C. DNA分子均一;D. DNA分子中的A与T百分含量越高;15、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长附近?( B )A. 280nm;B. 260nm;C. 220nm;D. 340nm;16、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C )。

A. 组蛋白;B. 核心颗粒;C. 核小体;D. α-螺旋;17、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C )中。

A. rRNA;B. mRNA;C. tRNA;D. DNA;18、mRNA的功能是( B )。

A. 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B. 是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模板;C. 携带基因;D. 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19、热变性后DNA(A)。

A. 紫外吸收增加;B. 磷酸二酯键断裂;C. 形成三股螺旋;D. G+C含量增加;20、DNA在溶液中最稳定的构像为( B )。

A. A型;B. B型;C. C型;D. Z型;六、多项选择1、DNA双螺旋的稳定因素是(ACD )。

A. 碱基间氢键;B. 磷酸二酯键;C. 磷酸残基的离子键;D. 碱基堆积力;2、关于核酸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有(ABD )。

A. 是生物大分子;B. 是生物信息分子;C. 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素;D. 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3、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核苷酸有(AB )。

A. cAMP;B. cGMP;C. cUMP;D. cCMP;4、关于DNA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BCD )。

A. 是脱氧核苷酸;B.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C. 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 在真核生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5、关于RNA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BC )。

A. 是核糖核酸;B. 是某些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 参与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D. 在细胞质内合成并发挥作用;七、简答题1、简述DNA碱基组成的Chargaff规则2、简述T m的生物学意义3、DNA的Walson-Crick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什么?八、论述题比较两类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分布和生物学作用课外阅读内容1、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2、真核生物染色质DNA与原核生物DNA在一级结构上的差异;3、原核细胞mRNA和真核细胞mRNA在结构上的差异;4、有关DNA拓补学特性的知识;5、核酸与蛋白质构成复合物的结构(病毒、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6、核酸的研究方法:超速离心、凝胶电泳、序列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化学合成;7、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和RNA的分布、含量和结构特点;8、关于核酸营养的争论9、核酸研究中的诺贝尔奖10、核酸与基因芯片、基因治疗及新药研究开发的关系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科学界将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评价为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2、如何看待RNA功能的多样性?它的核心作用是什么?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哪些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基本的生命现象?4、为什么病毒DNA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5、为什么RNA在细胞中的含量比DNA高?6、线粒体中95%的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组所决定,为什么线粒体还要拥有自己的基因组?7、核酸杂交的分子基础是什么?有哪些应用价值?8、你使用过核酸营养品吗?你怎样科学地评价这些产品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