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2学时)一、中国古代婚姻演变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群婚血缘婚抢亲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1.原始群婚阶段“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淮南子∙本经训》)“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列子∙汤问》)“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吕氏春秋》)“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管子∙君巨篇》)2.血缘婚(班辈婚,兄妹婚)“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
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唐李冗《独异志》3.抢亲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易经·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说文解字》:娶妇以昏时。
4.族外婚集体父辈,集体母辈共夫或共妻“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感天而孕”。
感生神话: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
5.对偶婚:主妻或主丈夫。
两种方式:①望门居制(大禹和涂山氏)②居妇家制(易洛魁人)炎帝母亲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黄帝母亲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生黄帝。
《诗经•大雅•生民》姜縓“履大人迹”感孕而生周氏族始祖后稷的神话。
海南岛黎族“放寮”婚、纳西族“阿柱”婚。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拆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诗经•大雅•生民》6.一夫一妻制两个特点:产生了爱情的萌芽,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这是排斥群婚的一大进步;夫妻占有共同经营的家庭经济,使个体家庭从母系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现实,这种经济生活带来爱情的自私性。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二、中国传统婚礼与离婚制度1.婚礼的意义《礼记∙昏义》:“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
此礼之大体也。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2.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1)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淮南子》(2)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又称“月老”。
据沈复《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月老祠。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子。
指媒人。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
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
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旦期于店西龙兴寺门。
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
觇之,不识其字。
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
西国梵字,亦能读之。
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得见。
”固曰:“然则何书也?”曰:“幽冥之书。
”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平,非某不当来也。
凡幽吏皆主人生之事,主人可不行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后嗣。
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竞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之妇适三岁矣。
年十七,当入君门。
”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
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
”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
”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之来,卖菜于是。
能随我行,当示君。
”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
固逐之入菜市。
有眇妪,抱三岁女来,弊陋亦甚。
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
”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老人遂隐:“固磨一小刀,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汝万钱。
”奴曰:“诺。
”明日,袖刀入菜肆中,于众中刺之而走。
一市纷扰,奔走获免。
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
”尔后求婚,终不遂。
又十四年,以父荫叅相州军。
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专鞫狱,以为能,因妻以女。
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
固称惬之极。
然其眉间常贴一花钿,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
岁余,固逼问之,妻潸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
畴昔父曾宰宋城,终其官。
时妾在襁褓,母兄次殁。
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
陈氏怜小,不忍暂弃。
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
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
七八年间,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以为女嫁君耳。
”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
”乃曰奇也。
因尽言之,相敬逾极。
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群左夫人。
知阴骘之定,不可变也。
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
——《太平广记∙定婚店》3.六礼及其他(1)六礼①纳采:采纳择之礼。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1)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
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②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排行、生辰八字。
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
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
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
③纳吉:合八字之后,如果得了吉兆,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就要拿点礼物到女家报喜,谓之纳吉,也就是正式提亲。
④纳征: 亦称纳成、纳币。
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
征,成也。
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
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就是现在所说的送彩礼、嫁妆。
征者,成也。
送彩礼之后,婚姻才算正式成立。
⑤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
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
”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
⑥亲迎: 又称迎亲。
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
(2)其它①同牢(合卺)《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
”《三礼图》:“合卺,破瓠为之,以线连两端,其制一同瓠爵。
”②谒舅姑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醴妇。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③庙见婚后三个月,婿须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
从此,才算加入夫宗,具有参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资格。
④反马“反”通“返”,指送还马匹。
新郎在亲迎新娘完成婚礼以后(通常是在三个月内),将新娘来时所坐车的驾车马匹解下,送还给岳家,以示不会让妻子回娘家。
而新娘则要保留座车的车厢,以自谦不确信会不犯错误,不被休弃。
反马礼后来演化成“回门”礼,也称“归宁”,俗称“回娘家”——新妇出嫁后第三天,在丈夫陪同下(有些地方是新妇独自回娘家)返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为“三朝回门”(“三日归宁”)。
汉族婚礼基本仪程:婚礼结构: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完整的婚礼仪节: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三、离婚“绝婚”、“离弃”、“休妻”、“出妻”。
从一而终:“妻者齐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礼记》)“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
”(《白虎通·嫁娶》)七出:“七出者:不顺父母,出;无子,出;淫僻,出;嫉妒,出;恶疾,出;多口舌,出;窃盗,出。
不顺父母者,谓其逆德也;无子者谓其绝世也;淫僻者,谓其乱族也;嫉妒者,谓其乱家也;恶疾者,谓其不可供粢盛也;操办祭品也;多口舌者,谓其离亲也;窃盗者,为其反义也。
”(《孔子家语·本命》)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余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恩断义绝:夫打丈母娘;夫打老丈人;夫杀妻家人;夫与丈母娘通奸等。
妻骂公婆;妻骂婆家人;妻与夫家人通奸;妻欲害夫;妻与公公通奸等。
三、中国传统婚姻类型1.“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蒸: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报:兄、叔死后,弟弟或侄儿可以娶寡嫂或婶母。
通:淫乱、非法的两性关系财产、子嗣继承观念:匈奴之俗……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
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
——《史记•匈奴列传》2.和亲婚是民族之间实行通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中原王朝以宗室女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所缔结的婚姻关系。
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昭君出塞。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3.“媵”、“妾”制婚是周代宗法制度实行的一夫多妻制的变相形式。
媵:妹随姊、侄女随姑同嫁一个丈夫。
妾:娣、侄;出生低微的女子;服劳役的奴婢。
“贱妾”、“嬖人”,地位比“媵”低。
媵妾制在秦汉以后变成封建帝王的后妃制。
妻只能有一个,而媵、妾则可以有几个,以至数十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