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Ξ胡志海ΞΞ(黄山学院教育系,黄山,245041)摘 要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 )和刻板解释偏差(SEB )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

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SEB 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刻板解释偏差 内隐社会认知1 引言 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迅猛进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使得人们能以新的视角对刻板印象进行考察。

人们日益认识到: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体现在外显过程上,而且还表现在内隐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中。

刻板印象同样也有一个内隐成分,有时个体并未意识到自身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但相应的社会类别联想却已被自动激活。

如Trope (1991)认为,刻板印象影响着社会推理过程中的认同加工,它导致人们对同样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假设和结论,而且这种推理是自动进行的[1]。

Devine (1989)发现:只要一遇到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就会自动激活相应的刻板化加工[2]。

因此认为存在着内隐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是指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Greenwald &Banaji ,1995)[3]。

内隐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无意识成分是否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

前人相关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影响了个体对相应群体成员的各种判断,如对模糊行为的解释、成败归因、与职业有关的决定等[4-6]。

本研究主要针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常将性别与多种个人属性联系起来(如个性特征、角色、职业等),如将男性与强壮、自信、竞争等相联,将女性与温柔、依赖、顺从等相联[7]。

这种刻板印象常与职业定位、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如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时常遭遇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则试图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在观念上是否也存在性别偏见,尤其是女大学生们是否存在着自我设置的主观障碍。

这对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具体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展开,即他们是否对男女两性存在不同的职业定位,在进行社会认知时是否会在无意识上受到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左右,有无刻板化加工的现象。

在各类内隐研究方法中,内隐联想测验(IA T )由于其良好的心理计量学特征,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用于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之中。

但内隐联想测验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可见的IA T 研究多采用个别施测方式,完成一次实验不仅耗时较长而且易受一些无关因素干扰;另一方面,IA T 的实验情景过于单纯,其结果与被试的社会认知未必都有密切的关联。

而以刻板解释偏差(SEB )为指标的内隐态度测量方法则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它是基于Hastie (1984)提出的观点:个体在面对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的情境时,会做出更多的解释行为(归因行为),以使不一致得到合理化解释。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刻板印象对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发生内隐作用[8]。

在实际研究中根据被试对问题的不同归因来计算SEB 值。

SEB 的问卷编制较为复杂,但施测却较方便,所得结果的社会内涵也较IA T 丰富[9]。

目前国内有关SEB 的实验还极为少见,本研究同时采用IA T 与SEB ,试图探讨SEB 能否有效揭示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它与IA T 的研究结果可否相互验证。

2 研究方法2.1 实验一 内隐联想测验(IA T )2.1.1 被试 随机抽取黄山学院一年级本科生54人,其中男女各半,年龄在17~19周岁之间。

2.1.2 仪器 奔腾四系列微机2.1.3 材料 本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来获得内隐效应。

ΞΞΞ通讯作者:胡志海。

E -mail :hzhls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26)。

112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5):1122-1125靶子词:男性姓名———张强、丁勇、刘军、赵虎、程大力、汪松、李健、张飞;女女性姓名———刘娟、江丽、王娜、李莎、丁霞、程晶、汪艳、肖蓓联想属性词:积极词汇———高工资、体面、舒适、富有、尊重、提升、前程、发达;消极词汇———低工资、困难、轻视、低微、侮辱、失望、下岗、冷遇相容部分为男性姓名—积极词汇、女性姓名—消极词汇;不相容部分为男性姓名—消极词汇、女性姓名—积极词汇。

所有靶子词与属性词均经过预测验产生。

一个IA T的过程包括五个基本部分,实际测验时将相容与不相容部分各重复一次作为练习,故共有七部分。

2.1.4 程序 将Greenwald设计的IA T程序进行修改和汉化后,使用Inqusit2.0通用心理实验软件进行上机实验。

采用个别施测方式,被试单独完成测验,程序自动记录被试每次反应的时间及正误。

2.1.5 数据处理 根据Greenwald(1998)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所获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

发现所有被试的错误率均低于20%,因此均为有效被试。

对反应时长于3000毫秒或低于300毫秒者重新记分为3000毫秒和300毫秒。

经转换后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2 实验二 刻板解释偏差测量(SEB)2.2.1 被试 同实验一2.2.2 研究工具 由25句原因填空句子构成的问卷,所有句子均只向被试呈现有关事件结果的半句,而关于事件原因的半句则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想象进行任意填写。

在问卷中16道题是与所研究的刻板印象主题有关的句子,称为SEB项目,其余9句为中性句子。

在16个SEB项目中,8句以典型的男性姓名开头(如赵钢):8句以典型的女性姓名开头(如肖娜)。

中性句子则在主语上没有特别要求,如小江、班长等。

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在题目设计上主要围绕就业这一主题。

项目紧贴现实,易于激发被试的内隐态度。

16句SEB项目分别包含与刻板印象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以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

如在本研究中,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包括“张强收到好几家知名企业的面试通知”和“江玲工作不久就被辞退”。

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如“王莹如愿当上了公务员”和“李军对就业前景很悲观”。

所有SEB项目均为经预测筛选后确定。

本问卷间隔四周后的重测信度γ=0.81(p<. 001),同质信度克伦巴赫(L.J.Cronbach)α系数为0. 857,符合测验编制要求。

2.2.3 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的实施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

仅告知被试这是一个完成句子测验,请按自己理解任意填写,回答无正误之分。

将全部被试集中后当场发放问卷,25分钟后统一回收。

2.2.4 数据处理 先由两名具有心理学副教授职称者分别独立地对问卷中SEB项目进行分类编码,判断被试填写的内容是否真正涉及对行为的解释,并各自剔除无效回答。

二人的分类结果经检验存在显著相关(p<.01)。

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被试对男性主语题目与女性主语题目所做出的解释数量,将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减去与刻板印象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这样每一被试得到两个SEB分值(SEB1与SEB2)。

对每一被试的SEB项目的归因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各自属外归因或是内归因,并进行归类统计汇总,列出相应的四格表。

3 结果3.1 实验一(IA T)结果表1 被试I AT反应时相容部分不相容部分反应时(ms)S D反应时(ms)S Dt 男性733.07367.22932.42404.8011.438333女性746.70399.58746.26332.010.029总体740.37384.86831.78378.707.810333 注:333表示p<0.001 从表1可以看出,被试整体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相容部分与不相容部分的反应时差异极为显著(p<.001)。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男性被试中,而女性被试则未体现出任何的反应差异,两实验部分的反应时几乎完全一致。

然而是否就能据此得出结论,认为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呢?让我们还是待考察实验二的结果后再作定论。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11233.2 实验二(SEB)结果表2 被试总体的SE B1与SE B2项目M S D t Sig.(2-tailed)SEB1 SEB22.2407-0.50007.560918.109511.8160.075 从表2可以看出,被试对男性主语的SEB1的分值要大于针对女性主语的SEB2分值,表明他们对不符合男性刻板印象的句子情景做出了更多的归因。

但两个分值间尚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5)表3 按性别分组的SE B1与SE B2及t检验结果性别项目M S D tSig. (2-tailed)女性SEB1.96307.76819SEB2-2.92597.27972 2.086.047男性SEB1 3.51857.26620.666.511SEB2 1.92598.29701 由表3可见,女性被试的SEB1与SEB2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5),而男性被试的两个分值间未发现显著差异。

表明女大学生们存在显著的刻板解释偏差。

将所有被试对题目中积极印象与消极印象的不同归因进行分类汇总,其结果见下列四格表:表4 被试总体对积极印象归因汇总外归因内归因男性主语36166女性主语75129表5 被试总体对消极印象归因汇总外归因内归因男性主语15163女性主语11398 从表4、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被试们对男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倾向于做内归因,而对女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则更多地进行外归因。

另一方面,对男性主语的消极印象倾向于做外归因,而对女性主语的消极印象更多地是进行内归因。

以上两表经检验,χ2分别为17.89与13.06,P均小于0.001,表明被试对男性主语与女性主语同类行为的归因方式存在极为显著差异,被试整体存在SEB。

进一步按被试性别进行分析,男性被试对积极印象或消极印象的归因均发现与句子主语间的显著关系,χ2分别为4.12与3.97,(p<.05)。

而女性被试对积极印象或消极印象的归因则与主语的性别更是存在极为显著的关联,χ2分别为8.19与9.25,P 均小于0.001。

她们对男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倾向于做内归因,而对女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则更多地进行外归因;在消极印象上的归因则恰好与之相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