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张瑜审稿:七年级生物组班级::组别:组号:使用时间: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时怎样运输的?2、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3、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二、预习自测题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里生有大量的。
2、导管能自而运输,而筛管能自而运输。
3、叶片的结构包括上下、和,其中的气孔多于的气孔。
4、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
5、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增加。
三、预习后你的困惑是:行课案一、预习情况检测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学习任务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多媒体展示已生出根毛的幼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你看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了吗?这是什么?2、根毛着生在什么部位?3、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拓展:移栽植物时根部带些土坨,其目的是。
(二)植物对水分的运输多媒体播放视频《水分进入植物体途径》讨论完成思考题: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将茎横切、纵切,你看到了什么?3、阅读课本p110页第一段,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变红的管子叫什么?它有何特点?学习目标:1、说出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能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3、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学习重点: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反思与补充:A.蒸腾作用B.输导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6、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降低叶片温度,防止植物被灼伤B.促进植物梯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增加周围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D.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7、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
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A.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B.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D.使植物体避免寒冷气流侵袭8、在移栽植物时,将无色塑料喷到植物的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氧气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透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其原理是()A.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B.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D.防止植物发生病虫害二、非选择题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 ]和[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
(2)[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 ],它主要由两种管道(和)构成。
(4)〔〕和〔〕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组织。
三、总结归纳检测案1、下列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A、海带B、苔藓C、小麦D、蘑菇2、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
分析回答:(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
(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
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
请分析回答:(1)、你认为染色后蓝色最深的叶片应该是____________;导致三个植株上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的这一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一探究中的变量是什么?②、为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可以怎样做?③、在这一探究中应如何检验叶片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4)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有二氧化碳,还有。
学习任务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学生活动】阅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能否放出气泡?2、什么时候取出试管?3、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说明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什么气体?4、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外,还有。
学习任务三、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并且释放出_________的过程。
(制造________,储存_________)2、试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原料: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产物:_________和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让农作物高效地接受光照。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三、总结归纳检测案一、选择题1、金鱼藻释放的气体可以使快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证明其中含有()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汽2、人们常常要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水草,主要目的是()A 对鱼起美化衬托作用B 为鱼提供充足的饵料C 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D 清洁净化水3、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主要依赖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4、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气肥”是指()A、氮气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5、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空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是()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不扔垃圾D、多植草坪多种树二、填空题6、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式子中a表示,b表示。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这样就维护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
(3)上面式子中的c表示,在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让农作物高效地接受光照。
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D. 粮食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部分变成了热能5.证明植物的叶子具有呼吸作用,下面哪项条件是必需的?( )A. 必须在光下进行B. 必须在暗处进行C. 必须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D. 必须选择被子植物6. 水淹后庄稼死亡,最先死亡的部分是( )。
A. 根B. 茎C. 叶D. 种子7. 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B. 叶从空气中吸收的C. 光合作用制造的D. 呼吸作用制造的8. 某同学用绿豆的种子生产绿豆芽,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成功?( )A. 用几层纱布将绿豆盖起来,每天往纱布上洒适量水B. 将绿豆完全浸泡在水中C. 将绿豆平铺在盘子里放到光下照射D. 将绿豆和肥料混合起来9.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要有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C.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D.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10. 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增强。
使得浓度加大。
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学习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学习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反思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