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谭德权学生: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一、课前预习1、一朵花是由、、、和等组成的。
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
从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内部。
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
4、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二、导入新课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把我们周围的环境装点得五彩缤纷。
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开花呢?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三、合作探究(一)花的结构阅读课本P102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和解剖,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的方法:(1)取一朵桃花对照图Ⅲ-15观察它的、、、和。
(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和,仔细观察和的特点。
(3)用镊子夹开一个,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4)用刀片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2,桃花的结构花的结构内生内生(二)传粉和受精1、阅读课本P103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1)如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都是靠传粉的花,其特点是、、。
(2)如玉米、杨、柳的花是靠传粉的。
其特点是、、。
1、描述受精的过程,(受精,双受精,图示)(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阅读课本P104并读图Ⅲ—18回答下列问题:1、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2、想一想,填一填子房壁子房胚珠受精卵3、玉米果穗上常会有缺粒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农业上常常给植物进行。
方法是先采集,然后把它们或在植物的。
四、拓展创新1、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
这是什么原因?2、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有机会请观察一下并解释这种现象。
五、归航拾贝六、达标测试1.雌蕊的组成是( ) A.花药和花丝 B.柱头、花柱和子房 C.花柱和子房 D.花药和花柱2.人工授粉的好处在于( ) A.加速果实发育B.减少虫害C.增加产量D.防止品种变异3.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 A.花芽 B.花柄 C.花轴 D.花梗4.一朵桃花在传粉受精发育成桃子的过程中,不会凋落的部分是( )A.萼片 B.雄蕊的花药 C.花瓣 D.雌蕊的子房5.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 ( ) A.柱头上B.花药中C.花粉管中D.胚珠中6.解剖开一朵花的子房,可以看到胚珠的形态特征是 ( )A.近球形,绿色 B.褐色的小球C.白色的小球 D.成果实的形状,很小7.许多黄瓜只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是( )A.只有雄蕊 B.只有雌蕊 C.只有花萼 D.只有花瓣8.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 D.白花传粉和异花传粉9.我们吃的甜瓜是由发育来的 (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雌蕊10.下列食物中,属于果实的是( ) A.大豆 B.芝麻 C.西瓜籽 D.玉米粒11.通过观察桃花的结构可以了解到:花粉生长在中,呈色,胚珠位于中央,枚,将来胚珠发育成。
12.一朵花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与果实、种子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13. 和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进一步发生变化:、、和先后凋落,只有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14.我们吃的葡萄是植物的,西瓜籽是。
15.某植物无花萼、花冠,没有香味和花蜜,这种花依靠进行传粉,是花。
16.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B.进入子房 C.进入胚珠 D.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E.末端破裂释放出精子17.下图是桃花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雄蕊由 (填序号)组成,雌蕊由 (填序号)组成。
产生花粉的是[ ] ;将来发育成[12] 的是[ ] ;发育成[11] 的是[ ] ;开花前有保护作用的是[ ] 和[ ] 。
(2)结构[6]的颜色鲜艳,有一些散发芳香物质的细胞,其意义是。
与此有着同样的结构还有着生于[9]基部的。
(3)[10]内有将来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
七、学习感悟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学生:教师寄语: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水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的姿态;叶片才能,有利于。
二、导入新课: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不仅有奔流不息的大海、江河,还有降水和地下水,那么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吗?三、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本p107页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
成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过,幼嫩的叶子为左右,树干平均为。
2、请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的种子中含水。
从而得出什么结论?3、总结构成植物体的水有哪些作用?(二)阅读课本p108—10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上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3、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四、拓展创新: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2、菜农卖菜时,会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这样做的好处是——————。
五、归航拾贝:这节课我学到了,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是。
六、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在生物圈中,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A、沙漠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雨林生态系统2、绿色植物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影响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分布B、生活在沙漠中的绿色植物不需要水C、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D、绿色植物缺少水,会萎蔫或死亡3、下列对沙漠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二)非选择题1、(2006,福州中考)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
2、人们往往在河堤上造林,其主要目的是。
七、学习感悟:做错的题有,以后应该注意的有。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谭德权学生:教师寄语: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植物根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里生有大量的。
2、导管能自而运输,而筛管能自而运输。
3、竹子、玉米等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们的茎中没有。
二、导入新课:想象“假设没有水,一棵树会怎样?”一分钟后回答,那么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什么呢?三、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培养好的已经生出根毛的幼根,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讨论完成:1、你看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了吗?这是什么?2、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3、根毛着生在什么部位?(二)1、课前取一段带叶的茎,插进滴有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取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将茎横切、纵切,你看到了什么?3、阅读课本p111页最后一段,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变红的管子叫什么?它有何特点?4、小组讨论:水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三)阅读p112页2、3段,完成:1、甜甜的甘薯是植物的根,有机物是如何运送到根储藏起来的呢?2、梧桐树等在根部和韧皮部指尖有,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向外形成新的,向内形成新的,使茎不断长粗。
竹子等植物的茎中没有,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四、拓展创新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土坨,为什么?五、归航拾贝说出你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六、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A、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B、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C、木质部细胞不断分裂D、树皮的细胞不断长大2、我们给果树剪枝时,往往会发现从枝条的断面上渗出许多汁液,这主要是()A、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有机物C、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D、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有机物3、在茎的结构中,导管、筛管、形成层分别属于什么组织()A、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C、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D、分生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4、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5、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意义是()A、增加根的牢固性B、保护根尖C、增加根的吸收面积D、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二)非选择题右图为一段木本植物的幼茎及切面,请分析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所示名称:1 ,2 ,3 ,42、若将一段帯叶的鲜嫩幼茎浸入含有红墨水的水里,光照2—3小时后,取出幼茎横向切断并观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在上述操作中,采取光照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七、学习感悟: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谭德权学生:教师寄语:保护我们的家园,从一片绿叶开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2、能力目标: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热爱生物圈中的每一种植物。
学习重难点: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
2、叶片的结构包括上下、和,其中的气孔多于的气孔。
3、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增加。
二、导入新课:生长期中总吸水量204228g 100%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g 0.92%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g 0.12%?20106g 98.96%三、合作探究:(一)1、阅读课本113页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思考:我们在步骤2中取叶的薄片时,是来回切割吗?2、阅读课本114—115页,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保卫细胞与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它的开闭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