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

企业资料 27
二、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 (一)感受要独特
文章要有个性,避免一般化,作者对写作 客体就要有独特的感受,作者捕捉、选择的外 物以及由此及彼触发的思想感情要与众不同, 具有特殊性。就外物而言,它新鲜,个性鲜明, 内涵丰富;就作者而言,有独特的心理定势, 善于同中见异,选择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借用 的外物特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从别人认定 的外物意蕴中感知新的意蕴。
企业资料
12
(三)写作使观察行为目的化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给写作活动提供材料,写 作活动使观察行为的目的得到实践,是“厚积而 薄发”。所谓“厚积”,就是通过观察打量地积 累材料,深入地分析认识材料。此等厚积,既是 积累感觉,更重要的却是积累来自于观察深处的 思想。所谓“薄发”,就是将丰富的感觉和思想 用精纯的篇幅、以洗炼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企业资料 26
3.感受启动写作思维 思维是写作的前提和灵魂,文章是客观事物在 作者头脑中反映,是作者思维成果的物质表现形 式。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写作活动,没有思维 的深度,就没有写作的深度。写作思维活动开启 的前提是感受,没有感受,写作思维难以进行。 鲁迅指出:“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 一挥而就。”准确概括了写作活动的四个环节, 在“静观默察”和“凝思结想”之间,是“烂熟 于心”开启了写作的定向思维活动。没有感受就 没有写作的定向思维活动,心有所动,才会对 “所动”的客观事物进行思维。
企业资料
9
第一章 写作摄取阶段
第一节
一 、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行为,是写作活动 的行为过程之一。观察一般指在事物的自然状 态下为一定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 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对自然现象、社会 现象或人本身进行考察、了解的一种方法,常 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
观察能力
企业资料
10
企业资料 2
二、写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写作是一种工具。长期以来它一直是 “载道”、“言志”和“缘情”的工具。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是社会发 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写作作为一种信 息载体,用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是创 建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推动社会 发展的重要工具。
企业资料
19
(四)速读 速读是一种从文字符号中迅速吸取 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现代社会是信息 时代,节奏快,观念新,如何在最短的 时间内读完应读的东西,便是速读方法 产生的现实依据。速读的具体方式有默 读、扫读和跳读三种。
企业资料
20
三、阅读能力 (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的能 力,它是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判断与推理)去 把握文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内涵的一种素质 表现。要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就需要对文章 进行分析解剖与综合概括,以解析文章的表层 意义和深层意义,并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 构、语言、表现手段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 解读,然后获得整体的认识,发现和总结其中 带规律性的东西,将文章彻底读懂。
企业资料
22
(三)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对文章的内容、形式、风格 等方面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它的特点是在 理解的基础上,从判断、审美的角度出发,对 文章做出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的批判。这 就要求阅读者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包括文化 知识范围、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同时,还 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以获得较高层 次的认识效果,使认识更接近文章的本质。
企业资料
3
(二)写作是生存和谋职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逐渐成为一个人在 社会上谋生的手段。一个人没有写作能力,是容 易陷入生存、谋职的困境。写作往往成为人生事 业的一部分,许多作家把写作视为生活的主要部 分,生存的重要标志,生命活力的体现。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我觉得只有写东西的 时候,我才活着,才能表明我的确存在。”
企业资料 24
(二)感受的作用 1.感受引发写作冲动
作者为文之前,都有一个准备过程,此过程 是从写作动机的萌发,竟选题、定体、聚材、立 意至掌握全部写作内容的过程,其中写作动机的 萌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写作动机的产生主要 依赖于主体的感受。无论是客观需要的写作,还 是别人授意的写作,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特感受。
企业资料
8
从“意化”到“物化”的“双重转化” 规律向我们清楚地揭示:如果一个人只有丰 富的生活,很好的思想、观点,而没有必备 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是绝对 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的。同样,如果只具备 写作能力,有过硬的文字功夫、写作技巧, 但没有多少生活积累,没有到取之不竭的源 泉中去摄取丰富的养料,那么,写出的文章 也将是苍白无力、缺乏感人力量的。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
企业资料 1
绪 论
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传播行为,是人以语 言文字手段,把对客观世界的思想、感情和认识 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思维活 动。 写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写作是指一 切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传播行为,包括用不 同的文体、不同的篇幅写成的文章或作品; 狭义的写作专指文学创作,即诗歌、散文、 小说和剧本等创作。
企业资料 17
(三)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意义首先表现在为写作主 体大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表现在为写作主体提 供了写作技巧的典范。“应该怎么写”的最好材料 是前人成功的作品,它们为写作者提供了艺术方法、 文体风格、表现技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阅读的方式 (一)精读
精读是按内容顺序一字不漏地仔细研读,不仅 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透彻理解文章内容, 而且阅读时要加强想象、分析、评价等思维活动, 以求根究底品其神韵,明其精义。
企业资料
6
(四)独特的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主体的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 劳动,任何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理都必须经过写作 者头脑的整理、加工后才能通过书面的语言文字 表达出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处于关 键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凡是成功的作品,都很 自然地融会了作者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 表现着作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对事物的真知灼见, 闪烁着作者独具的气质、才情与智慧之光。
Hale Waihona Puke 企业资料21(二)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阅读过程中一种极其珍贵的思维 品质。阅读时,除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 评判之外,还需要根据语词提供的阅读表象, 通过想象将文字描述还原为生活形象,进而重 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首先要求阅读者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使想象更加开阔、深 远,富于创造性。其次,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情 感素质,因为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展开美好想 象的直接动力。
二 、观察与写作的关系 (一)观察使作者提高写作素养,为写作 提供材料
写作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主体除有思 想、知识、技巧方面的素养外,对生活的认识和 理解能力也应该是写作者的素养。而且,大量的 写作实践还告诉我们,写作者的思想修养、知识 修养和写作技巧也是在他们对生活进行观察和写 作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
企业资料 16
(二)阅读为写作者提供了众多的知识信息
知识对于写作主体的重要,不仅表现在提供 资料、根据和借鉴等方面,而且更主要的是为认 识、思维、想象等提供前提和基础。阅读所获取 的知识是他人的知识,所谓“他人”,是指那些 曾经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前人和我们 周围那些对生活与世界有所发现者。从这个意义 上讲,我们阅读的范围就应当是千百年来,人们 对自然的、社会的或历史的、现实的一切见解的 记载。
企业资料
4
三、写作行为的特点 (一)鲜明的社会性
写作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者是实 践活动的主体,文章则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写作 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的社会性突 出表现在:写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作者写作要 受时代、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二)极强的综合性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高级智能活 动。一篇文章或作品,是作者的生活感受、知识 积累、思想感情、审美观念、心理、智能、意志、 才气等多种素质和条件的综合体现。 5 企业资料
企业资料 15
第二节
阅读能力
一、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一)阅读是一种间接摄取材料的方法
对于写作材料而言,除生活之外,书籍、文 章是唯一的重要来源。阅读可为写作提供间接材 料。通过阅读获取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文章中 佐证性的事实和论据。 生活如海洋,没有哪位作者能在社会生活中 事必亲躬全部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因此通过 阅读来间接感受生活、了解众多信息、摄取写作 素材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企业资料
13
三 、观察的方法 (一)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
定向观察就是针对相对稳定的目标(即有 明确的观察对象与目的)的观察。 随机观察,又叫“机遇观察”,它是和定 向观察相对而言的,指没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观 察对象,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偶然碰到的事物或 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而进行的观察。
企业资料
14
(二)定位观察和移位观察 定位观察是指作者站在一定的位臵上、从一 定的角度去观察。移位观察是指作者不局限于 某一特定的位臵,不断变换观察位臵和角度的 观察方法。 (三)比较观察和变换观察 比较观察就是将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同一观 察对象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从而把握事物的 本质特征。变换观察是相对前面角为稳定的观 察方法而提出来的,他包括变换观察对象的时 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两种方法。
企业资料
11
(二)观察使写作者不断诞生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是写作者在生活中由于受到外在客 观事物的刺激、触发,产生出强烈写作欲望的过 程。写作灵感并不神秘,它是从作者对生活的观 察体验中产生的,是作者在写作构思中因外物的 激发而产生的一种思路贯通的现象。 诗人艾青说过:“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 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
企业资料
23
第三节
感受能力
一、感受的含义和作用 (一)感受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