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适应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设_复合型_教员队伍
适应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设_复合型_教员队伍
三、建设“复合型”教员队伍的要求
高 素 质 军 事 人 才 具 有 更 高 的 知 识 、道 德 、能 力 、技 术, 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 自主、自律和奉献的精神。这
一发展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院校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教员的素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加强教员队伍 建设已迫在眉睫。当然, 教员素质的提高既需要自身不 懈的努力, 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必须双管齐下, 以 保证教员队伍的稳步提升。
军队的忠诚, 转化为心甘情愿地把毕生精力献给军队 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要通过“忠诚卫士”教育, 使教员 自觉地把国家安危、人民幸福和个人前途命运紧密联 系起来, 把军校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把讲台作为 体现“忠诚”的阵地, 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追求, 为培 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做贡献。
2.复 合 的 知 识 结 构 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军 校 教 员 首 先 必 须 具 备“ 复 合 型 ”的 知 识 结 构 。例 如 , 教指挥专业的懂军事应用技术, 讲专业技术的通晓 作战指挥, 文科教员了解理科知识, 理科教员兼通人 文知识等。 伴随着新型军事变革而带来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 培养, 其教育内容的通用性势必增强。指挥军官和技术 干部的专业知识将相互渗透; 基础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含量会逐渐提高; 作为军事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生成的 新兴学科, 陆续会走进军校课堂。若承担这样的教学任 务, 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再者, 无论是通过综合性院 校合训指、技军官, 还是采用专业合一的办法单训军事 通才, 都是为了把纵向连贯、横向沟通的复合型知识系 统完整地传递给学员。这无疑需要加强各科的通力合 作, 以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协调一致、彼此照应。在授课 内 容 上 相 互 渗 透 、有 机 衔 接 , 既 避 免 无 意 义 的 重 复 , 又 防 止 出 现“空 档 ”或“断 层 ”, 从 而 提 高“指 技 合 训 ”的 效 果。然而, 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前提是教员的学识要广 博, 彼此之间的知识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融会贯通。况 且, 从系统论角度看, 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并非它们之 间的简单叠加, 而是彼此的有机结合, 往往会产生 1+1> 2 的效果, 因此, 为了提高本学科或本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复合型”教员队伍的素质构成
1.优 良 的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军校教员的首要条件就是政治合格, 这是由军队 的 性 质 所 决 定 的 。搞 政 治 教 育 必 须 把“ 永 远 做 党 和 人 民 的 忠 诚 卫 士 ”、热 爱 部 队 、效 忠 部 队 、忠 于 部 队 的 教 育 事 业 放 在 首 位 。把 提 高 教 员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作 为 首 要 任 务 , 锻造教员忠于党和军队的政治品格, 并把对党和人民
10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年
高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4.建 立 一 个 相 对 宽 松 的 科 研 学 术 环 境 由于受军队编制体制结构的影响, 我军院校组织
结构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的特点, 强调的是一种“由上 而 下 ”的 管 理 。对 教 员 队 伍 的 管 理 更 趋 于 一 种“ 刚 性 ”管 理, 这尤其在一些指挥类院校体现得更为突出。如过分 强调军校的特殊性而忽视大学的学术性, 导致行政和 学术权力不分; 强调教员队伍的共性, 而忽视了教员的 个性差异, 以行政号令代替必要的学术自由等现象仍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事实上这也是与大学自身发展的 规律不相符的。据悉, 美国军官学校都建立有教授委员 会和学术委员会, 以此充分保障教员行使各项应有的 权利。军校姓军, 但它更是一所学校。学校不同于军队, 有它自身发展的动力和因素, 而这种动力和因素很大 程度上来源于教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 从军 事人才培养的角度, 从军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 虑, 有必要对教员实行一种“柔性”管理, 为教员提供一 个宽松和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实 现有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 妥善处理好行政主导和学 术自由的关系。
第1期
陈爱平等: 适应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 建设“复合型”教员队伍
107
为了增强育人效果, 教员应该具备多维立体的知识结构。 3.全 面 的 教 学 能 力 军校教员必须精通军事任职教育和教学的发展规
律, 教员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五种: 一是教学设计能 力, 即在教学前, 教员对教学目标、形式、结果的科学计 划和设想的能力, 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编写 教案等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能力, 即教员和学员进行语 言交流的能力; 三是课堂调控能力, 即在课堂教学中, 教员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 四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能力, 即教员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 将教 学内容或信息直观、灵活地反映给学员的能力; 五是教 学改革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把握教育的 特 点 和 规 律 , 自 辟 蹊 径 , 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式 方 法 及 教 学 手 段 等 进 行 大 胆 的 改 革 与 尝 试 的 能 力 [3] 。
一、“复合型”教员队伍的内涵
“‘复 合 ’就 是 合 在 一 起 ; 结 合 起 来 。 ”[1] 所 谓“ 复 合 型”教员, 是指“T 型教员”或“多功能型教员”。从横断面 来理解, 复合型教员的知识面必须宽, 知识的融合度必 须高。具体来说, 应当包括多种学科知识的复合、多种 专业技能的复合、多种能力素质的复合以及智力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从纵向来理解, 就是复合型教员 所掌握的知识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 而且要有很强 的创造性[2]。这种教员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工作经 验; 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从事实践教学; 既能从事 院校教学, 又能从事部队实际工作; 既有全面的知识结 构, 又有良好的军人素质养成的教员。
收稿日期: 2007- 11- 20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一五”规划课题( PLA062105) 作者简介: 陈爱平( 1964- ) 男, 山西长治人, 武警学院训练部高教研究室主任,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刘伟斌( 1976- ) 男, 湖北浠水人, 武警学院训练部高教研究室参谋.
第 24 卷 第 1 期 2008 年 2 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Vol.24, No.1 Feb. 2008
◇国防教育
适应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 建设“复合型”教员队伍
陈爱平, 刘伟斌
( 武警学院 训练部, 河北 廊坊 065000)
3.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 军校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 剂。院校应在建立教研室、系( 部) 、院三级培训质量负 责 制 的 基 础 上 , 针 对 不 同 的 培 养 层 次 、培 养 目 标 , 提 出 不同的管理要求, 从而对教员起到更好的激励和引导 作用。对参加岗前培训的年轻教员, 采取资格认证制, 要 求 年 轻 教 员 必 须 过“三 关 ”, 即“备 课 关 ”、“ 试 讲 关 ”、 “验收关”, 由学院组织专家统一考核, 一关不过不能上 讲台。对青年教学骨干培养对象, 采取考核淘汰制, 学 院每年举行一次考核, 不合格者直接被淘汰, 保证骨干 培养质量。对全体教员, 注重其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课 堂 教 学 质 量 评 选 。 对 经 过 教 学 考 核 获 得“ 教 学 质 量 奖 ” 的教员, 学院分别颁发一定数量的奖金, 可作为立功受 奖 、晋 职 晋 级 、评 选 先 进 的 重 要 依 据 。 这 些 措 施 对 于 调 动全体教员潜心研究教学、投入教学的积极性, 对于提
1.通过强化组织功能, 不断加强教员队伍思想政治 建设
在各类人才的培养中,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各 类教育的核心, 军事人才的培养尤其如此。“坚定的政 治 素 质 是 军 人 素 质 的 重 要 标 志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是 根 本 , 这 历 来 都 是 作 为 军 事 人 才 首 要 素 质 加 以 强 调 的 。 ”[5] 要 保证所培养的学员政治合格, 我们必须确保学院的老 师政治思想过硬。首先, 应加强书记队伍建设。支部书 记作为教研室的“班长”, 他们开展党务能力的高低, 直 接决定了班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党的基本理论 学习, 不断提高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 确保班子的战斗 堡垒作用的发挥。其次, 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教研室 负责学院日常教学任务, 是军队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 主体, 而恰好是这个主体, 往往在落实党内生活上打了 折扣, 走了形式。所以要加强检查和督导, 确保组织生 活制度落到实处。
4.创 新 的 科 研 能 力 科研是教学的必要支撑和逻辑延伸,是教员教学能 力的重要体现。军校教员是院校教学、科研的主体, 教 员除了进行大量教学活动外, 必须同时进行科学研究, 把教学和科研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与科研,有如“鸟之 两翼, 车之两轮”, 缺一不可, 教员应深刻认识到科研对 于教学的重要性, 把提高科研能力看作是提高自己教 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力措施, 营 造良好科学研究环境, 完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调动教 员 的 科 研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树 立 科 研 服 务 教 学 的 观 念 , 既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科研课题, 把教学中的疑点、难 点作为自己科研攻关的突破口, 又要善于将自己的科 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转化为培育人、塑造人的 一种能力, 真正使科研成为教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 水平的重要手段, 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4]。 教员进行科研活动, 应具备四种能力: 一是课题研 究能力, 即教员独力或合力承担某项课题的研究或开 发能力; 二是教学改革能力, 即教员积极探索军校教育 教学规律, 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 三是教材编写能力, 即教员组织或参与教材编写的能力; 四是论文撰写能 力, 即教员撰写高质量的教学或专业学术论文, 并将研 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或专业实际的能力。 5.很 强 的 专 业 实 践 能 力 军校教员的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一定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并有 技术开发和设计成果; 二是具有中级技术以上的专业 操作能力, 获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三是 具有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 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 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