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认识
姜婷(14510105)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原因,并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这一经济热点问题,并对中国发展方向作出思考。
关键词:经济增速、中国经济、放缓
The research of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is passag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 and guides people to treat the economic hot issues correctly and think about the directions of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Chinese economic,Slowdown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连续放缓,引发国内外观察家的种种关注,其中不乏有人担忧其潜在的长远影响。
而沉寂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危机论、硬着陆论、滞胀论等种种说法,也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担忧有没有道理?如何正确看待增速放缓?为何会出现增速放缓?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
1中国经济放缓缘由何故
中国经济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迅速回落,连续六个季度的GDP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已经从9.7%掉到7.6%。
中国经济现在出现增速持续下行,大的原因是两个。
一个是我们出口受阻,整个实业经济衰退。
我们没有认识到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忧患意识不足。
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为25%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么庞大的经济,有四分之一和出口紧密相关。
现在整个世界经济萎缩,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
今年我们的出口增长目标是10%,但是7月份是1%,我觉得今年的目标确实难以实现。
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其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里,所以我们要扩大内需。
过去的增长方式是依赖低成本打天下。
我们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有问题,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去解决的。
只有解决了增长方式问题,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拉动中国经
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现在看来,这三驾马车全都遇到了新情况。
除了出口这驾马车指望不上了外,消费长期不振,而现在投资这驾马车也出现了新问题。
那么怎么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应该把握三点。
第一,一定要看到经济增速的适度下行不是坏事。
“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讲了这么一句:“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还是质量问题、效益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还是偏快、偏热。
第二,适度不是坏事,但是也不能再任它往下掉了。
为什么呢?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GDP增速掉到了6.6%,当时全国15%的企业倒闭,20%的企业被迫停产,上千万人失业。
现在,这些困难的迹象开始出现。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把现在的增长速度稳住的话,我们很快就会遇到就业问题。
再往下,经济问题就会导致社会问题。
第三,稳增长还是要讲原则。
中国要减少对外部需求对出口的依赖,在内需中减少对企业的依赖。
我们稳增长最重要的部分是民生领域,一定要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这样的话,我们的稳增长就能做到一举三得。
目前物价的低位平稳的状况为宏观经济的微调创造了空间,稳增长又进入了好时机。
2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经济放缓
我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6%,这是2010年以来连续出现6个季度的增速下降。
看当今待中国经济速度放缓一定要避免两种误读:
1.认为经济增速越快越好。
忽视过度追求增长速度带来的盲目扩大投资、挤压居民消费空间等种种负面问题。
2.认为低增长即低就业、低福利。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速下降与就业增长可以并存,前提是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因此我们还应该建立两个认识:
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符合长周期增长的规律,并非“硬着陆”,更不会导致危机的爆发。
要尊重经济规律,就必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
客观认识增长放缓不是无所作为。
如果能够真正推进改革创新,中国经济将有可能创造出第四个10年的强劲增长。
没有出现严重失业问题说明不是“过冷” 。
在欧洲,近几年经济增速能保持在2%的国家,就被称作经济明星了。
而我国“十二五”规划将经济增速定调在7%,今年则将经济增速定调在7.5%。
百分之七点几的增速对中国来说慢了吗?简单地讲,判断经济增速是过快还是太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通胀率,二是失业率。
一般而言,通胀率高的话,说明经济过热了;失业率高的话,说明经济过冷了。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了,但没有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这说明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的比过去略低的增长阶段,但现在的增长速度离可持续的水平不远。
经济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未来中国经济不大可能重现过去10年平均增速10%左右的高增长阶段,而会进入一个趋势性放缓的阶段。
在这个“换挡”过程中,要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一些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变化,也要看到未来我们面临的是未曾遇到的问题,应有危机意识;二是不必过于消极,更不必恐慌,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一挡,但如果能够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增长的质量将能得到更大的改善空间,这对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是有利的。
种种担忧情绪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
产生不合理、不必要担忧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正确地看待增长速度。
这主要体现为两种:一是觉得经济增速越快越好。
其实,过度追求增长速度也会带来负面问题,如为追求速度而盲目扩大投资,扩大居民消费的空间势必被挤压,从而影响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二是一看到经济增速放缓,就与失业增加、生活水平下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增速放缓不等于低就业、低福利。
从各国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速下降与就业增长可以并存,前提是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递增,百分之七点几的增速不算慢。
目前,对于中国增长会减速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何时减速及减到多少,还存在争议。
我们的看法是: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符合长周期增长的规律,这并非“硬着陆”,更不会导致危机的爆发。
我们要尊重经济规律,必须摆脱两位数增长的幻想和高增
长依赖症。
3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
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内生经济和外资大举并购将成为两大主流内容。
(一)内生经济将是救命稻草,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主题。
中国正处于产能过剩、产能成本高与产能消化市场萎缩的矛盾境遇中,资金和技术缺口严重。
中国既不能马上扩大市场,也不能立刻创新升级,所以按照当前形势变化判断,未来5~10年,中国只能也不得不依赖内生经济,转身定位国内市场,激活并释放国内消费潜能,同时借助有条件放开国内市场的契机,壮大国内实力同时逐步扩张国外市场,最终实现解套和突围。
(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大举并购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对资金和技术的极度渴求、外资经济入侵中国的战略策划,从明年或后年开始,外资将全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参与、主导、控制程度。
当前,所有外资都在观望和等待中国经济的恶化和探底,如果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长期恶化苗头,外资将倾巢而动。
正所谓“福祸相依”,危险也是机遇,外资进入能带来资金和技术,也能逼迫国内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物价也能得到有效降低,中国正确利用好本次机遇将对中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最终,中国会根据资源供给关系、产业集聚度、经济辐射度、地域交通等因素而自发形成新的经济区划,新型经济区将遍布全国,引领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表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重点是发展内需的根本策略。
然后引导人们如何理性看待中国经济放缓。
结合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之路和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我们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茂生《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3]巴里诺顿著,安佳译《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上
海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