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二则练习题

庄子二则练习题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 鹏.( ) 齐谐.( ) 南冥.
( ) 抟.( ) 尘埃.
( )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其yì( )若chuí( )天之云 (2)鹏之xǐ( )于南mín ɡ( )也
3.【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抟 扶 摇 而 上 者 九 万 里
(2)其 视 下 也,亦 若 是 则 已 矣
3.通假字
北冥.
有鱼( ) 4.一词多义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其⎩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 (3)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之⎩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5.古今异义
(1)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古义: 今义: ) (2)南冥者,天池..
也(古义: 今义: ) 词类活用
(1)志怪.
者也( ) (2)南冥者,天.
池也( )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 )
(2)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

( )
7.《北冥有鱼》节选自《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故事,来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8.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 .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 .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所恃”的一组是()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去以六月息者也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冥者,天池也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鲲变化为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算不上“逍遥游”。

D.本文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濠.梁()鲦.鱼() 请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古今异义
(1)安.知鱼之乐(古义:。

今义:)
(2)子固.非鱼也(古义:。

今义:)
(3)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 。

今义: )
4.一词多义
之⎩⎪⎨⎪⎧是鱼之.乐也(助词,的)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固⎩⎨⎧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
非鱼也(副词,本来)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二人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 .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 .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 .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的生活情趣。

8.文中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辩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9.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10.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016·上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 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 ā)然:象声词。

③阍(h 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不胜.惊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鼠何名.老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余惊错欲走”的原因是什么?(4分)
1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