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
定员标准 管理层次标准 管理业务标准 管理方式标准
接待标准 交往活动标准
岗位规范、职务明确 管理制度标准
标准化作业
作业标准 各种基准 工作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 区别性标志 职工形象标准 安全诊断 设备标志准确 危险预知 隐患危害分析 指挥动作标准 走路标准 指差称呼标准 安全确认 语言标准
企业价值最大化
2、标准化作业发展的特点: 全员性、规范性 、重复性
由单一的规范向系统化转变 —— 由某一项标准到管理
综合。 由点到面的转化 —— 个人的标准化→作业区→创新群 体。 由标准提出、制定逐步向绩效评价制度配合。 由对基层人员要求,转变对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全员 的规范。
3、标准化作业发展的基点 三个立足点:
4、标准化作业的意义
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
要;
是保证生产安全、有序、顺行的需要; 是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需要。
二、基本情况
1、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工作时间标准化
工作程序标准化 仪表形象标准化 礼仪环境标准化
岗 位 标 准
仪表形象标准化——职工形象标准,服装,VI视 觉形象。
职工着装标准化:工作服、安全帽等 标志符号标准化 VI视觉形象
2、标准化与企业价值(效益)目标的关系
礼仪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 会议标准 具体作业时间
工作时间标准
工作程序标准
管理方式标准化
工艺、工序程序 作业程序 质量、成本标准 操作手顺 完成任务量、质
标准化作业内容
部 门 标 准
行为动作标准化
基准管理标准化
安全工作标准化
管理方法标准化
管理方法标准化——管理层次、管理制度、管理 业务、管理方式、管理工具标准化;
管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 管理制度:形成公司、厂部、分厂车间、作业
区管理文件体系
管理方式:如基层管理的“4728513”方式
3、作业长如何实现标准化管理
意义:
是“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的客
观要求;
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保证; 是作业长形成管理PDCA循环,提高自
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作业长标准化管理所涉及的管理项目
作业长管理目标的六个方面 安全 士气 产量 标准化 安 全 管 理 作 业 管 理 设 备 管 理 质 量 管 理 质量 成本 交货期
现场标准化作业
一、概念介绍
1、相关的定义:
标准:对重复性的事物、行为、概念等进行
统一,统一后的内容就是标准。
标准化:制订、发布、实施、修改标准,以
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的过程称之为标准化。
2、标准化对企业的意义
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职能是标准化管理
各项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予以落实
现代企业的基本管理手段是标准法制手段
安全确认(检修、工程等)
安全诊断、危险源识别
行为动作标准化——作业动作、联络语言、“ 指差称呼”;
作业动作:如岗位规范、操作手顺、异常情
况处理、设备点检标准等
联络语言:设备及具体部位、操作口令、联
络信号的规范化称呼。
标准基准规范化——作业标准体系[各种事物判 断基准,工作质量标准、操作规范统一];
管理业务: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
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物资、运输管理、 安全环保管理
管理工具:如质量控制工具、成本控制工具等
工作程序标准化——工艺标准,作业工序标准, 办事程序标准,操作手顺书等;
工艺标准:产品工艺规程、技术规程; 作业工序标准:岗位规程、操作手顺书等; 办事程序标准:日常管理、产品开发、管理
基准:计量单位、术语、符号标志、信息分类
编码以及专用基础标准
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工艺标准
、设备标准等
标准规范化:标准体系如ISO系列
礼仪环境标准化——同志间交往标准,环境标准, 会议标准;
厂区环境标准化 作业环境标准化和“5S”活动(整理、整顿、
清扫、清洁、素养)
会议标准化:建立有效的会议程序模式 礼仪标准化:典礼仪式、接待工作、社交
3、工器具、零星小型仪器仪表和电讯材料管理 定置化(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定点标准化存 放,建立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和交接,做好使 用记录)。
4、告示牌的设置与管理(操作室设置统一告示 牌,板面内容为上级通知、告示、目标管理、 安全危险预知、考勤表、业绩考核等。板面整 洁美观大方)。 5、作业区“ 三化”和“ 文明厕所”管理
管理项目 成 本 管 理 能 源 管 理 人 事 管 理 文 明 作 业 环 境 管 理
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 安全第一 ”的生产 方针,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是 作业长的职责。
1、班组安全活动健全、记录完整
2、班组长、作业长安全记录完整
3、安全检查管理台帐规范 4、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确认制度 5、遵守公司消防管理制度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
8-标准化作业的8个内容 1、基准、标准 2、管理方法 4、时间系列 6、安全工作 8、服装、标志
3、行为动作
5、工作程序 7、礼仪、环境
5-一是指标准化作业应明确解决何人为何 因,在何时,何地,做何事及怎样做的问题。 二是指标准化作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 到五个一流(队伍、作风、技术、管理、产 品)
能源管理
1、严格执行能源调度指令,维护系统平衡。 2、遵守公司能源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能源,杜绝违章 用能(如:跑、冒、滴、漏等)。 3、能源设备安全运行 4、耗能数据记录准确,定期分析用能设备消耗指标, 主要耗能指标纳入考核。 5、全面推进节能基础工作(节能项目、JK活动、合理 化建议、科研等)。
人事管理
1、严格执行公司各项人事管理制度,做到遵纪守法。
2、岗位规范健全,职工熟知岗位规范要求。 3、最大限度调动作业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
文 明 作 业
1、操作室和休息室环境安静整洁、 照明良好、窗明几净,桌椅、工 作台和各类柜子完整无缺摆整齐, 无杂物存入,确保道路畅通。 2、严格执行要害及其它重点部位不 准吸烟、不准吃零食、不准存放 食品的规定,实施文明作业。无 关人员不准随意进入上述区域。
(1)领先水平来源于坚实的基础管理,坚实的基础管理具体要求 就是现场的标准化作业。以用户满意为战略,以产量、质量、成 本、环境管理、服务、创新、生产管理活动为基本内容 。
T
I E
Q
CS
S S
C D
M
Q——质量 C——成本 D——交货期 S——服务 E——环境 I——创新
(2)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推进标准化作业的定位点
标准基准规范化
服装标准化化
安全工作标准化 行为动作标准化
3、推进标准化作业的目的等 目的:优化企业生产秩序,实现企业生产经营
目标。
措施:强化基础管理,推进现场管理水平,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适应现代化大生产。
本质:作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 意义:保证企业实现安全、顺行、持续正常生 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素量及安 全管理
设备管理 成本管理
产品及 物流 材料 管理
工人的作业 信息情报 设备管理 产品及材料
个人成就感 成长途径 满足
标
准
化
良好的环境管理 消除低效率、浪费 团队合作 可视管理 士气强化 质量活动 自 律 提案建议 基石--每一个人遵守标准进行工作
现场之屋
2、强化“事实管理”
环境管理 1、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2、管好用好环保设施
3、有效控制作业区域内影响环境的因素
4、环保项目推进达标
四、标准化作业的发展
1、标准化作业的展望
标准化作业是无尽的话题
发展平衡性、人员变化性
标准化作业是无句号的工作
工作内容、标准、实践不断发生变化
标准化作业是管人管事为一体的结合
以人为本、以事为重心
立足于创出先进水平——立意高;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企业价值最大化。
立足于基础管理、基层建设、基本素质——管理重心下移; 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精益管理”要求。
立足于营造氛围建设,推动全员的创新活动——学习型组 织,团队的共同素质与个人愿景相结合;体会到工作的生 命意义。
五、企业发展的要求
1、运用对标的方法
事实管理 ——- 对现场视察,作 业活动,真实数据,信息掌握, 以及对真正数据信息的运用, 并以此事实依据作为深化标准 化作业的基础。
主要体现在现场改善与管理。 以工作绩效,标准化着手,运 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最优目 标的理解和实现最优目标的操 作。
1 29 300
重度意外 轻度意外
海因利奇的安全法则, 330 件 意 外 事 件 中 , 300 起 不 会 引 起 伤 害 , 29 件 会有微伤, 1 件造成严重 伤害后果。
现场标准化:将企业规定的技术、工艺条件、操 作要求等转化成作业人员天天执行的作业标准的 过程。
3、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包含作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两个方 面。 作业标准化:为达到企业目标预期效果,职工穿 着规定的劳防用品,严格按规定的操作手顺、基 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规定的作业;同时, 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规定进行优化完善的行为活动 过程。 管理标准化:为实现作业标准化,按标准化作业 管理思路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通过制订标准或采用先进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通过标准规范组织和员工行为
现代企业的基本管理方法是标准化方法
3、标准化作业
对企业而言,标准化是以获得最佳生产经营秩序 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 复性事物、行为、概念制订、发布、实施、修改 标准,以及执行与企业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 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过程。
三、推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