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区域协调规划 (7)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9)第五章空间管制与城市发展方向 (10)第六章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3)第七章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7)第八章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9)第九章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2)第十章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23)第十一章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城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31)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四章规划实施 (37)附录2030年宝莲寺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3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筹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宝莲寺镇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峰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文峰区宝莲寺镇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5、国家和河南省、安阳市其他有关法规和规范第三条指导思想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紧凑型小城市。
2、以“五个统筹”思想指导宝莲寺镇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统筹,提高宝莲寺镇整体经济实力,推动宝莲寺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以“1+4+2”都市圈发展为契机,在做好联系纽带作用的同时,强化宝莲寺镇区域交通优势及生态格局的保护。
4、注重与安阳市主城区、汤阴县城及其羑里城整体风貌的控制,特别应注重中华路城市景观轴线的延续。
5、尊重城区周边水体及绿廊资源本底,合理组织城市空间,实现自然资源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
6、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即TOD模式与安阳主城区及汤阴县城的联系,在公共交通换乘的枢纽集中开发居住、办公和商业文化设施,形成相对高强度开发的综合功能区,使公共交通的使用达到最大化。
7、注重失地农民的转型问题,加快城乡统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
8、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加强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职能。
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第五条规划区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羑河,西起京广铁路,东至宝莲寺镇行政边界。
总用地48.7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5.82平方公里。
本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规划的地域层次本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规划区和城区两个层次。
1、规划区,指本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范围,面积48.7平方公里。
2、城区,指规划区内宝莲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面积35.82平方公里。
第七条关于强制性内容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的加粗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八条城市发展目标融入区域交通与产业分工网络,整合自身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对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城市魅力,成为安阳市“两不三化”先行先试示范区;安阳市成为中原经济区北部重要城市的战略支撑点,晋冀鲁豫交界区联系交流、合作开放战略要点的优先发展区。
最终建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功能复合城区。
第九条分类发展指标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2.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约为3:50:47。
规划期末,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和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集约式增长。
城市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方面。
到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100%,宝莲寺人口规模达到37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
社会发展方面。
社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占全部住房的10%以上。
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城市交通投资比例近期达到40%。
规划期内,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资源环境方面。
生产和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最终建成宜居环境。
2030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全年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20天以上;环境噪声达标率高于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的达到80%.文化和生态保护方面。
保护现状河流水系,改善微气候,切实保护现状国家级和区县级文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继承和延续。
人居环境方面。
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远期(2030年)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60%,城市绿地率40%,人均公园绿地9.6平方米的目标。
居住区应强制设置公共绿地。
居住区级不得少于1.5平方米/人,居住小区级不得少于1.0平方米/人,居住组团级不得少于0.5平方米/人,并不得少于400平方米。
保证市民户外半径300—500米(步行5分钟)范围内即有一处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使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切实得到改善。
第十条城市发展战略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①、工业填补农业,一、二、三产联动;②、城市反哺农村社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③、集约使用土地,集中与分散建设相结合;④、倡导城乡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2、经济发展战略①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职能;②强化工业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③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3、城市化战略①积极推进城市化;②依托文峰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人口集聚;③发挥镇行政中心东迁带动作用,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④合理引导人口城市化;⑤注重城市化质量。
4、城市空间发展战略①合理选择城市发展方向,控制城市规模;②结合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组城市空间。
5、生态环境保护战略①修渠植林,完善区域生态本底;②节约使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③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
第三章区域协调规划第十一条区域协调范围区域协调规划的范围为安阳市市辖行政区范围(殷都区、北关区、龙安区、文峰区)及汤阴县县域,约1179.5平方公里的范围。
其中安阳市行政辖区543.6平方公里,汤阴县域635.9平方公里,并适当考虑与鹤壁主城区衔接。
第十二条区域空间结构在本次区域研究范围内,规划期末形成“一主一副一新城”的城市等级格局。
“一主”指安阳市主城区,“一副”指安阳市主城区南侧汤阴县城,“一新城”指以本次规划的宝莲寺镇为核心的安汤新城。
整体空间形态将形成“两廊一带三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两廊:分别为南水北调和京港澳高速防护绿地形成的绿廊,一带:为羑河生态景观带;三区:分别为中心城区、宝莲寺镇、汤阴组团三个不同功能的地域分区;结合各分区设置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第十三条区域综合交通依托安阳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多条省道,形成“两纵、一横”的铁路网、“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构建安阳市中心城市南北畅通、东西便捷的立体网络型“十”字区域综合交通框架。
第十四条区域重大基础设施1、高速公路:主要包括东西向的南林高速和南北向的京港澳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在该区域内呈十字形分布。
2、铁路及编组站:铁路主要包括京港澳高速东侧京广高铁,南水北调东侧京广铁路以及从汤阴县城南侧通过的晋鲁豫铁路。
在京广铁路沿线宝莲寺镇规划范围内分布有宝莲寺货运站以及汤阴火车站。
在晋鲁豫铁路伏道乡段有在建中的汤阴铁路编组站。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该渠从宝莲寺镇西侧通过,宝莲寺镇规划范围内在西北角涉及一部分二级水源保护区。
4、高压走廊:在宝莲寺现状镇区南侧有两道500千伏高压走廊,按照电力规划,该高压廊道将向南移至羑河南岸。
5、豫东北支线机场:豫东北支线机场选址于汤阴县城东南,北距安阳市主城区37公里,南距鹤壁主城22公里,东距濮阳市62公里。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五条城市性质安阳市主城区南部拓展新区,安汤新城核心区,以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宜居新城区。
第十六条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宝莲寺镇城市人口18万。
2030年宝莲寺镇城市人口37万。
第十七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宝莲寺镇城区建设用地为18.13平方公里,人均100.70平方米。
2030年宝莲寺镇城区建设用地为35.82平方公里,人均96.81平方米。
第五章空间管制与城市发展方向第十八条宝莲寺镇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条件评价、资源环境保护、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等要求,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已经建设区范围,并加强对四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
1、禁止建设区范围及管制要求包括区域性道路、河流水系和古遗迹。
区域性交通设施主要是省道S303,从现状高压走廊南侧通过。
河流水系禁建区为羑河、白沙河及其支流、幸福渠、胜利渠等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
古遗迹禁建区为被文峰区人民政府定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何官屯玄武庙遗址、东风村吕祖堂遗址、赵官屯关帝庙遗址、郭村奶奶庙遗址、普同宝塔、杨家井太尉庙遗址等及其它规划中判定为不可建设的地区。
禁止建设区面积13.11平方公里,占宝莲寺镇规划区面积的27.0%.禁止建设区为严格保护地区,禁止规模化城市建设行为,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限制建设区范围及管制要求指城市西北侧处于南水北调主干渠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用地,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的用地。
限制建设区面积5.47平方公里,占宝莲寺镇规划区面积的11.2%.限制建设区应以保护为主,限制开发。
区域内的建设应以保护和尊重人文、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和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强度与空间形态。
3、适宜建设区范围及管制要求适宜建设区是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适宜建设区面积30.09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61.8%.适宜建设区原则上可以进行高强度的城市建设,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综合协调城市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有序进行土地整备,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规模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