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学考试 简答比较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学考试 简答比较分析

病变分期
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
病变无程期性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一般无病变
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结局
绝大数痊愈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
A.嗜睡和昏迷;B.颅神经麻痹
病变部位
主要在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
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
病变
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
大体观察为脑筛状软化;组织学改变为A.脑筛状软化;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C.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套;D.小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结节。
胰岛数目正常或轻度减少;β细胞早期无变化,后期轻度减少;间质淀粉样变
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变特点
肉眼
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心瓣膜增厚、变形、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
镜下
镜下
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
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
后果
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
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
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特点
急性纤维蛋白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试比较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支原体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肺炎支原体
多种细菌
发病情况
多为青少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
非化脓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部位
肺间质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
肺组织结构破坏

形成脓肿时可有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倦怠、头痛、剧烈咳嗽、几乎无痰
疣赘物病变特点: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次为血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菌直接作用
病变特点
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
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炎,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征
高热,寒颤,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
结局
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周围黏膜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坏死
凋亡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试比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异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
发病年龄
青少年
中老年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
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抗胰岛细胞抗体
(+)
(-)
血胰岛素水平
明显降低
相对不足
胰岛病变
胰岛素数目减少;β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浸润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肺叶实变的体征

融合时可有
预后
痊愈、良好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一般均无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病变性质
变态反应性炎
化脓性炎
病因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
常不能推动。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
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
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
甚至造成恶病质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比较有何异同?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共同点
病因都是生物性病原因子
都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
发病机制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不同点
病因
脑病毒的蚊虫叮人为主
临床表现
A.颅内压增高;B.脑膜刺激症状;C.颅神经麻痹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
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
细胞持续增生
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害无益
机体生存所需
试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良性瘤
恶性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
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
别大
核分裂像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有包膜形成,与
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常可推动。
润性和外生性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