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解及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和记忆口诀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解及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和记忆口诀

二、“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这句话是讲太极与阴阳的关系。太极是个浑圆球体,包含阴阳两仪,阴阳两仪互济兼容。静中触动分阴阳,动中求静合太极。
三、“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这句话是讲太极拳的动作要合乎自然。太极拳家陈鑫云:“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在练拳时,宜慢不宜快。平心静气,静心慢练。随着外形动作引动内气在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合一,神形合一,顺其自然,渐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第46式六封四闭 第47式单鞭 第48式玉女穿梭第49式懒扎衣 第50式六封四闭
第51式单鞭第52式云手 第53式摆脚跌岔第54式金鸡独立第55式倒卷肱
第56式 白鹅亮翅第57式斜形 第58式闪通背 第59式掩手肱拳第60式六封四闭
第61式单鞭 第62式云手第63式高探马第64式十字脚第65式指裆捶
明白了“无极”、“太极”、“阴阳”,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为我们练习太极拳指明了方向。“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静”,使自己进入“无极”状态,全身心地放松, 然后静极生动,在意念的指导下,气沉丹田,主宰于腰,由内而外地按照拳架套路的要领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体会“静极生动,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柔中寓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内动产生外动,外动引导内动”等阴阳关系。只有经过长期的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开合自如,周身一家”,达到阴阳的高度统一,进入“太极”境界。
在推手时,表现为舍己从人,不顶不丢,沾粘连随,恰到好处。没有过头和不及的动作,完全是根据对方的动作顺势而为。
四、“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这里,关键是弄懂下面几个字的含义。 1、“刚”:即阳刚、坚硬、用力。 2、“柔”:即阴柔、柔韧,顺遂。 3、“走”:即化劲,“四两拨千斤”。 4、“粘”:即像胶一样粘住对方,即用柔劲跟随对方的着力点,“不顶不丢”,并随着对方劲路的变化不断地听劲柔化,使之处处落空,造成我顺人背的有利形势。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以刚来,我以柔往,以柔克刚,引进落空,粘走相生,我顺人背。 五、“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对方动作快,我就快接应;对方动作慢,我就缓慢跟随。 太极拳练时宜慢不宜快,追求虚静的太极境界。注重意、气、神、形的完整统一。由慢而生灵。“慢到十分工夫,即能灵到十分。唯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能敬能静,自保虚灵”。 虚静功夫即是太极功夫。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心静体舒,精神内固,神气合一,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无论轻重缓急,均能应付自如。
第26式单鞭 第27式云手 第28式高探马 第29式右擦脚 第30式左擦脚
第31式左蹬一跟 第32式前趟拗步 第33式击地捶第34式踢二起 第35式护心拳
第36式旋风脚第37式右蹬一跟 第38式掩手肱拳 第39式小擒打 第40式抱头推山
第41式六封四闭第42式单鞭第43式பைடு நூலகம்招第44式后招第45式野马分鬃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解及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和记忆口诀
一、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太极拳论》为清代太极名家王宗岳所著,其论点精辟,文字生动,言简意晐,字字珠玑,被历代太极拳家奉为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太极。这里需要弄清,什么是“无极”,什么是 “太极”。所谓“无极”,就是宇宙的最初状态。无色无象,无声无臭,无形无端,空空洞洞,混混沌沌。古人将此名之“无极”,并以“o”表示。其基本含义是“空”、 “无”,但此时却是“无一物而包万物”。对于人体来说,无极即是虚静,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太极”,生于“无极”。“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古人在代表无极的圆圈之中画上一对旋转对称,首尾相合的黑白鱼,代表阴阳,黑者为阴,白者为阳,黑鱼中有一白眼珠,代表阴中有阳,白鱼中有一黑眼珠,代表阳中有阴,阴阳互交,动静相倚,周祥活泼,妙趣自然,这就是太极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的高度融合就是太极。
第66式猿猴献果 第67式单鞭 第68式 雀地龙第69式上步七星第70式下步跨虎
第71式转身双摆莲第72式当头炮第73式金刚捣碓 第74式收势
自编口诀:
起金懒六鞭,金鹅斜搂拗;斜搂拗掩金,撇龙双肘卷。
鹅斜闪掩六,鞭手马右左;蹬趟捶踢拳,脚蹬手擒头。
六鞭前后马,六鞭女懒六;鞭手脚独卷,鹅斜闪手六。
鞭手 探脚捶,猴鞭龙七虎;转头金刚收。
二、
第1式起势第2式金刚捣碓第3式懒扎衣第4式六封四闭第 5式单鞭
第6式金刚捣碓第7式白鹅亮翅第8式斜行第 9式搂膝第10式拗步
第11式斜形第12式搂膝第13式拗步 第14式掩手肱拳 第15式金刚捣碓
第16式撇身捶第17式青龙出水 第18式双推手第19式肘底看拳 第20式倒卷肱
第21式白鹅亮翅第22式斜形 第23式闪通背第24式掩手肱拳第25式六封四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