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21.全卷共8页,有4大题,38小题。
全卷满分18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Cl-35.5 Ca-40 Ba-137Na-23 Cu-64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B.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C.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D.以有无脊椎骨为分类依据,可以把动物分成鸟类和爬行类2.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2009年2月12日,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
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青铜属于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甲、乙、丙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5.右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B.竞争C.合作D.互不影响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7.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C.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越多,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8.下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物体在绳子拉静止的小车在拉力汽车在刹车阻力人用力搬石头,力作用下升高作用下运动起来的作用下速度降低石头不动A B C D9.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10.质量相同的两个人沿同一路线登上同一个小山头,一个人是快速跑上去的,另一个是慢慢走上去的,那么A.两个人登山所做的功相同,功率不同B.两个人登山所做的功相同,功率也相同C.两个人登山所做的功不相同,但功率相同D.两个人登山所做的功不同,功率也不同11.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A.生存竞争B.自然选择C.人工选择D.遗传和变异12.少量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 却没有;再取大小形状相同的X、Z各3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04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
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A.X>Y>Z B.X>Z>Y C.Y>Z>X D.Z>X>Y13.目前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
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此时血液是A.靠自身重力流入试管B.被真空试管吸入试管C.由血压压入试管D.通过吸气把血液压入试管14.甲流流行时,甲流疫苗面向我市中学生接种。
小明接种疫苗后,针眼处有流血,过一会针眼处血液凝固了。
能加速血液凝固的是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疫苗15.下图表示的是单质、化合物、有机物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图物质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16.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阳光照射石板,石板温度升高 D.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17.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18.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
下列对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A.浓盐酸——防止挥发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19.古代护城河上有座吊桥,它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
配料:水,白砂糖,柠檬酸钠,维生素C ,食用香精等 用力拉动绳子就可以将桥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
利用滑轮A 的目的是 A .可以省力 B .改变力的方向C .可以省功D .可以减小距离20.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主要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B.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C.自然选择进程十分缓慢D.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3分,共60分)2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某简单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间具有食物关系并构成食物链,右图表示它们体内各自所含能量的多少。
(1)请写出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种生物外,至少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和 。
22.电视上有某品牌空调的广告,称“好空调,一天只需一度电”,在其它媒体上也有该品牌的广告词,称“××空调,最低耗电仅相当于一只45W 的灯泡”。
考虑到空调实际使用情况及估计等因素,你认为这两句广告词体现的内容 (选填“基本一致”或“完全不一致”),因为根据其中信息可以计算出一度电可让该空调运行约 小时(结果保留整数)。
23.日前,国家文物局和测绘局公布了对明长城的测绘结果。
(1)烈日下测绘器材表面温度会升高,表明它的内能增加,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 方式实现的。
(2)测量过程中,测量工作人员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由人体进行 作用提供的。
人体内主要的功能物质是 。
24.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对北京、上海等15个省市生产的150种果蔬汁饮料进行了监督抽查的结果,包括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在内的143种果蔬汁饮料为合格。
右图是“农夫山泉水溶C100”饮料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除配料中涉及的营养物质外,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还有 (写出两种即可)。
(2)该饮料的酸碱性呈 性,可用 检验。
25.达尔文发现在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分别生活着15种陆生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南美西海岸大陆龟进化而来的。
请用自然选择学说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
(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 变异,为大陆龟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在不同岛屿的特定条件下,龟类与环境之间存在 。
(3)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 作用,保留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龟类的进化方向。
有利变异通过遗传作用得到积累和加强,经过上述长期进化的过程形成了具有显著变异的不同种群。
第21题图26.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序号①②③④物质醋酸甲烷熟石灰纯碱化学式CH3COOH CH4Ca(OH)2Na2CO3(1)上表中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2)熟石灰往往用来中和酸性土壤,这主要是利用了熟石灰的。
A 碱性B 腐蚀性 C微溶于水27.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10克,通入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32克。
(1)“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克。
28.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小明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了一杆秤(自重不计),其照片如图所示,BO=6AO,秤砣的质量m0为1kg,此杆秤最大测量值约为kg;若要增大该杆秤的测量范围,可采用的方法 (写一种方法)。
29.你可能患过感冒,也可能为此打过“吊针”。
当注射液从你前臂的血管注入并进入肺时,药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按顺序填入相应序号)。
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上腔静脉④下腔静脉⑤右心房⑥左心房⑦右心室⑧左心室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30.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为了区分它们,把3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1)各取白色粉末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
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
(2)查询资料:碳酸氢钠在加热时能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分解。
(3)取少量A、C两种白色粉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
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
第30题图(4)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以下实验: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
31.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1:取三支编号为 a、b、c的洁净试管并分别注入1%的淀粉溶液2毫升;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人1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人盛有沸水、恒温37℃的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步骤4:在3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摇匀;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1) 在步骤4中,如果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2) 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在三支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都没有变成蓝色针对这个问题,应对此实验方案作出的改进是。
(3) 为了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和37℃时的催化能力,按正确的方法实验,则可通过观察并比较实验中的,判断唾液淀粉酶在这两种温度时的催化能力强弱。
32.为了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收集一烧瓶CO2气体,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图所示)。
请回答:(1)甲同学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2)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后,甲认为CO2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
乙同学针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乙质疑的依据是。
(3)根据乙的质疑,甲同学需要再进行怎样的实验才能证明上述实验中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