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作业一、填空题1、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
2、侠文化跟墨家思想致为密切。
3、剑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
第一种就是跟侠文化结合起来,第二种是跟教结合起来道教。
4、从根本上讲,清官文化仍以人治而非法制为基础。
5、中国是礼义之邦,传统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6、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为社会的巨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7、从本质上讲,洋务运动是西方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官商结合的中国知识阶层的理性应答。
8、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9、鹤跟凤有所不同,如果说凤带有皇家气息的话,那么,鹤身上透露出来的则是民气息。
10、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A 春秋左氏传B 国语C 史记D 资治通鉴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B 法、术、势C 兼爱D 无为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 家族观念B 忠君观念C 个体人格D 社会群体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A 理学B 道学C 考据学D 宋学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A 德B 道C 君子D 仁6.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A 先秦B 秦C 西汉 C 东汉7."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
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A 阴B 阳C 阴阳互动D 阳胜于阴8.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 天人合一B 中庸C 阴阳D 无为9.《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A 违法犯禁之徒B 循规蹈矩之士C 好学谦虚之人D 仁慈善良之辈10.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A 仁义、忠诚B 正义、正气C 万物有灵D 驱邪逐怪11.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B )等地区的统1治。
A. 台湾B.西藏C.云南D.青海12.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A.郑关应B.冯桂芬C.薛福成D.魏源13.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 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B.熊十力C.冯友兰D.马一浮1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 A )A 秦B 西汉C 东汉D 唐15.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D )A 唐诗B 宋词C 元曲D 宋元话本16.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D )A 宗天B 尚鬼C 嗜酒D 以蓍草占吉凶17.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 C )A 吴起B 孙武C 苏秦D 孙膑18.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 A )A 儒、墨、道、法B 儒、墨、道、名C 儒、道、法、阴阳D 儒、道、墨、阴阳19.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A 荀卿B 孟轲C 董仲舒D 韩愈20.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 C )A 《诗经》B 《春秋左氏传》C 《史记》D 《庄子》作业1 答案1、唯一没有间断2、中国西汉纹理【易.黄卦.象传】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4、儒家文化5、起源商、夏、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发展沉暮总结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8、刚健有位、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文”精神9、周礼仁仁四德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1234 )。
①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③善恶报应的信念④阴阳二分的思维方式2.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2 )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
①老庄为代表的道家②孔孟为代表的儒家③墨家④法家3.孔子以后,孟子从主观能动的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了(123 )。
①五伦说②性善论③修养论④义利合一说4.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1 )。
①“礼”和“乐”②兼爱③法治④无为5.董仲舒把人性分( 234)。
①君子之性② “中民之性”③ “斗筲之性”④ “圣人之性”6.程朱理学建立了以(2 )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①人道②“天理”③纲常④“心即理”7.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包括(23 )。
①公忠爱国②三从四德③三纲④仁爱孝悌8.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12 )。
①父慈子孝②兄友弟恭③中和宽容④谦虚好礼9.在中国伦理史上,形成了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其中(134 )最能体现道德的主体意识。
①内省②自讼③养气④“慎独”10.我国原始宗教有很多分野,总的来讲,主要有(123 )。
①自然崇拜②动植物崇拜③图腾崇拜④圣贤崇拜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上层道士从理论上改革原始道教,使之转变成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方道教。
其代表人物为( 234)。
①张角②葛洪③寇谦之④陶弘景12.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中,( 4)实行法治最为彻底,国力渐趋强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①齐国②楚国③魏国④秦国13.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期间,“集诸国刑典”,著( 1)。
①《法经》②秦律③魏律④吕刑1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1234)。
①则天顺时,法自君出②礼律结合,法有差等③德主刑辅,先教后刑④据经解律,引经决狱15.中国古代第一部行政法典是(3 )。
①《法经》②《唐律疏议》③《唐六典》④《宋刑统》16.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是通过(1234 )等修养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来。
①反省②养气③存心④内求17.道家宣扬“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主张( 123),崇尚自然、柔弱、知足。
①无知②无欲③无为④尚贤18.先秦诸学派中,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是( 34)两家。
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19.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是( 234)。
①人情②人伦③人道④人性20.孔子将修身称为(1234 )。
①“修德” ②“克己” ③“正身” ④“修己”21.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123 )为价值取向的。
①真②美③“善”④仁22.东汉时期,早期道教派别( 24)相继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
①全真道②五斗米道③正一道④太平道23.佛教于(2 )传入中国。
①西汉初②西汉末③东汉初④魏晋时期24.鸠莫罗什翻译了(1234 )、《中论》等经论,首次系统地介绍了般若空宗学说,成为后来佛教各个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①《阿弥陀佛经》②《金刚经》③《法华经》④《十二门论》25.(1234 )是中国佛教石窟的代表。
①敦煌莫高窟②云冈石窟③龙门石窟④大足石窟26.( 23)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希望通过重刑,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
①李悝②韩非③商鞅④李斯27.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二帝,都从总结秦灭亡的教训出发,批判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以道家的“清静”和“无为”为核心的(4 )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①德治②法治③黄老之学④德主刑辅28.(123 )属于封建法律“八议”制度内容。
①议亲②议贤③议功④议尊29.(124 )是《开皇律》确定的刑名。
①死刑②流刑③肉刑④徒刑3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4 )。
①《北齐律》②《开皇律》③《唐律疏议》④《宋刑统》31.()已产生了德、礼、孝等道德观念。
①原始社会②商代③西周④春秋战国32.孔子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继承周公的思想,创造了以()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
①德②道③“仁”④“礼”33.荀子学说的核心是(),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社会情势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①性善论②仁政③法治④性恶说34.玄学以()为主要依据企图用道家学说调整失衡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其宗旨是“贵无”,崇尚自然。
①《孟子》②《周易》③《老子》④《庄子》35.( 4)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
这正是中华民族善良、淳朴、团结、友爱这一民族特性的深厚社会道德基础。
①“礼” ②德③ 善④“仁”36.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
①以诚待人②推己及人③相互尊重④相互同情37.忠恕之德的具体内容是()。
①己立立人②己达达人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38. 唐人(4 )的《悯农》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地反映了“勤”与“俭”的天然联系。
①白居易②杜甫③李白④李绅39.为孔子推崇备至的“中庸之道”,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1 )。
①明智②谦虚好礼③兼爱④“中和”40.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即(13 )。
①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②礼制③家国一体④儒家思想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124)属于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
①礼②乐③画④射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134 )。
①法家②名家③儒家④道家3.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有(1234 )。
①学而不厌②温故知新③诲人不倦④以身作则4.《学记》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有( 123)。
①预防性原则②及时施教原则③长善救失原则④有教无类5.《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有( 124)。
①讲解法②问答法③讨论法④练习法6.朱熹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1234 )。
①立志②居敬③存养④省察7.朱子读书六法包括(123 )。
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温故知新8.(1 )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①孔子②周公③韩愈④董仲舒9.孟子存养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234 )。
①深造自得②盈科而进③专心有恒④教亦多术10.荀子积渐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123 )。
①闻、见、知、行的教学审视过程②虚壹而静,专心有恒③解蔽救偏,兼陈中恒④教亦多术11.朱熹书院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123 )。
①升堂讲说②认真读书,自行理会③互相切磋,质疑问难④质实1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123 )。